□ 本刊記者 劉江波 戴安妮

浙江杭州半山發電廠是全國最大的天然氣發電廠之一。胡慶明 攝
川氣東送的到來,結束了江西缺少管道天然氣的歷史,為蘇浙滬等地提供了多重氣源保障,成為長江經濟帶城市重要的綠色能源支撐。川氣東送投產以來已累計向沿線6省2市供氣650億立方米,點亮百姓生活的同時,為城市增加更多綠色。
煤窯煙囪曾是景德鎮工業文明的代表,為景德鎮贏得瓷都美譽的同時,也讓城市罩上厚厚的黑煙。
“洗得白白的穿出去逛個街,白襯衫就變成了黑襯衫。”這是景德鎮人共同記憶。還景德鎮一片藍天,成為景德鎮人的共同呼聲。川氣東送管道的貫通,為清潔制瓷提供了資源基礎。 川氣來了,天空藍了,景德鎮煥發新的生機,成為鄱陽湖邊的美麗小城。
對長江經濟帶沿線城市而言,川氣的到來,不僅緩解了當地城市的能源供給不足的矛盾,同時為城市的發展注入強勁綠色動力,推動長江經濟帶更好更快更加綠色和諧發展。截至目前,川氣東送投產以來已累計向沿線6省2市供氣650億立方米,點亮百姓生活的同時,為城市增加更多綠色。

浙江嘉興金色稻田中的輸氣管道烏鎮閥室。胡慶明 攝
提到江西,不能不提陶瓷業,但陶瓷業為一座座城市帶來發展的同時也帶來了環境問題。川氣的到來改變了這一局面。
自2010年6月川氣入江西以來,江西省累計使用管輸天然氣65.2億立方米,累計減排二氧化碳2810萬噸,相當于植樹2.5億棵、1800萬輛經濟型轎車停開一年。
“天然氣燃燒產生的熱度均勻、熱量較高,能有效提升產品優等品率,減少缺陷率,降低綜合成本。”景德鎮金意陶陶瓷的設備科科長劉錚告訴記者。金意陶陶瓷是2010年川氣進入江西后第一批使用川氣的企業,在此之前,該企業采用水煤氣制作陶瓷,這也是大部分陶瓷企業的選擇。
“雖然相較于水煤氣,使用天然氣的成本更高,但這也推動我們不斷提升企業管理水平、創新能力,不斷提高產品附加值,進一步激發了企業的活力。”景德鎮樂華潔具陶瓷公司的常務副總佟元東說,這家旗下擁有箭牌等知名品牌的公司近兩年用氣量不斷攀升。
景德鎮300公里外的高安以建筑陶瓷聞名。由江西省發改委、經貿委批準的全省唯一的建筑陶瓷產業基地就坐落在此。建陶基地中聚集了大大小小近百家陶瓷生產企業。在2010年之前,這些企業都是用煤炭作為燃料燒制陶瓷產品。煤焦油、二氧化硫等有毒廢料和氣體成為破壞當地環境的元兇。建陶基地和周邊的鄉鎮,常常是濃霧繞天。川氣東送貫通后,高安的陶瓷企業開始使用更加清潔、高效的天然氣能源。同樣,主產精品陶瓷的豐城陶瓷企業已經基本用上了天然氣,“那些黑煙籠罩城市的日子一去不復返了。”江西省天然氣有限公司營銷發展部主管蔣沖說。

對化工企業而言,將天然氣作為原料,不僅可以實現很好的環保效益,更可以實現更好的經濟效益。
“天然氣給揚子石化帶來了可觀的經濟效益。天然氣做原料比重質油價格低,且替換出來的重質油可以用來深加工,延長產業鏈。”揚子石化總會計師杜軍說。
記者走進了揚子石化的芳烴廠合成氣車間,制氫和一氧化碳的兩臺裝置均位于此。該車間主任劉成才介紹,使用天然氣之前,揚子石化制氫裝置的原料主要是輕石腦油。據測算,相對于輕石腦油,用天然氣制氫每噸原料可降本增效約3000元。借助一氧化碳裝置,每年消耗二氧化碳約7萬噸,相當于植樹7萬棵。
電力作為二次能源,可是說是工業的命脈。但火力發電帶來的環境污染已經被人們詬病。同時,對大多數城市而言,并不具備建設風電、水電、核電廠的條件。在這種情況下,天然氣發電,成為城市電力企業的首選。
在全國最大的天然氣發電廠——杭州華電半山發電有限公司,記者看到了干凈敞亮的廠房,電廠不遠處就是整潔干凈的居民樓。該廠計劃經營部的負責人告訴記者,天然氣發電有效降低了污染物排放。中控室里的實時氣體指標顯示,主要污染物氮氧化物的含量只有15.22毫克/立方米,遠優于國家標準,而之前使用煤炭發電時,氮氧化物含量則超過了100毫克/立方米。
浙江嘉善縣姚莊鎮聚集了眾多民營企業,浙江晨倩助劑有限公司就是其中之一。晨倩公司前幾年前就是因為環保壓力才搬遷到姚莊,但很快,姚莊的環保要求也開始變得嚴格。該公司主要生產環氧大豆油,用作聚氯乙烯(PVC)的增塑劑和穩定劑,生產成過程中,需要使用煤爐進行加熱加工。該公司總裁助理謝曉倩告訴記者,該地區以前隨處可見黑煙滾滾的煙囪,2014年4月開始,政府開始推進煤改氣項目。據悉,截至2017年10月底,已有超過30家企業完成了煤改氣項目,晨倩助劑就是其中之一,已實現100%天然氣替代。
“以前環保部門總是盯著我們,自從使用天然氣后,各項環保指標都達標了,環保壓力自然也就小了。對企業自身而言,廠房變干凈了、鍋爐也不需要人工值守了。”謝曉倩說,“雖然短期成本是升高了,但使用清潔能源是我們企業的社會責任,長遠而言,好處肯定是更多的。”
“川氣東送通過和省級官網公司合資的方式,將自身氣源優勢和合資公司市場優勢結合,更好地服務終端用戶。”川氣東送天然氣銷售中心總經理汪鑫說。
浙江省天然氣開發有限公司是中國石化與浙江省能源集團有限公司合資成立的省級天然氣公司。自成立以來,該公司累計向浙江省供應川氣126.5億立方米,占川氣總供應量的近五分之一。
“浙江省是經濟大省,資源小省。天然氣的供應制約了經濟的發展。但是中國石化一直特別支持浙江省,有了川氣,我們才有了多氣源保障格局。”浙江省能源局煤油氣處處長劉勇告訴記者。
對經濟快速發展的浙江而言,天然氣的需求正在不斷增加。目前,浙江天然氣在一次能源消費結構中的占比只有5.2%,略低于全國水平的6.4%。2020年,浙江省要達到全國10%的平均水平,任重道遠。與中國石化這樣的能源企業合作,成為浙江省破解能源瓶頸的手段之一。根據《浙江省能源發展“十三五”規劃》,浙江省將在“十三五”時期基本實現天然氣“縣縣通”。“屆時,將有更多的人直接受益。”劉勇說。
據介紹,在川氣東送沿線,中國石化先后與江蘇、浙江、湖南、湖北和江西五個省份合資成立了省級天然氣分公司,還有重慶龍民壓縮天然氣公司和宜昌科能天然氣有限公司兩家合資公司。
除了合資的形式,中國石化還積極和城市燃氣公司合作。“我們中燃和中國石化的合作一直非常順暢。”南京中燃城市燃氣發展有限公司的總經理劉永濤說。該公司主要在南京江北地區從事天然氣終端市場業務。目前,35萬戶約100萬江北居民家中的天然氣由南京中燃提供。2015年,南京江北新區獲批成為中國第十三個國家級新區,南京中燃作為新區唯一的燃氣公司,將持續服務新區建設,川氣也將逐步成為主要氣源,助力新區發展。
“天然氣是個好東西,以前100塊錢一罐的液化氣只能用一個月,現在用天然氣,既能做飯,又能燒水洗澡,兩個月才80多塊錢。”居住在南京市旭日愛上城的張孫琴女士開心地說,邊說還邊把鍋翻過來,“看,用了天然氣后,鍋底不像燒煤氣那樣黑了,特別干凈。”
張孫琴使用上天然氣已經6年了,不過她仍對以前使用煤氣罐的日子歷歷在目:“一瓶煤氣罐十幾公斤,也舍不得花幾塊錢請人搬上樓,每次都得自己扛。而且油煙大,廚房隔三差五就得打掃。”
張孫琴所在的小區位于南京市江北區,由南京中燃城市燃氣發展有限公司供氣。目前,35萬戶,約100萬江北居民家中的天然氣由該公司提供。2017年預計有5385萬立方米的川氣通過揚子石化輸氣站奔向南京中燃。
家住武漢江夏區的出租車司機謝有新每天都要到武漢江夏華潤燃氣有限公司旁的CNG(壓縮天然氣)加氣,“汽車加氣又便宜又方便,和加油相比跑一百公里能節省二三十塊錢。”謝有新樂呵呵地告訴記者。
江夏是武漢市所轄區之一,目前該地區90%以上的運營車輛使用CNG加氣。該地區90%的供氣量來自華潤燃氣公司。該公司在武漢市擁有29萬通氣用戶。該公司總經理呂國棟告訴記者,去年華潤燃氣公司50%的氣源直接來自中國石化,今年會持續增加,達到80%。
“目前江夏區的12個鄉鎮街道中只有兩個沒通天然氣,2018年將全部通氣,真正實現‘氣化鄉鎮’,屆時生活在鄉鎮的老百姓也能切實受益了。”呂國棟說。
天然氣分公司負責人告訴記者,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奮斗的目標。下一步,天然氣分公司將繼續加大基礎管網、儲存設施的建設力度,提升運營維護水平,保障民生,服務社會,全力滿足市場用氣需求,為建設美麗中國做出應有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