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南卓瑪
(青海省藏醫院,青海 西寧 810007)
腦中風我國目前現存中風(包括腦梗塞和腦出血)患者600萬,80%以上是腦梗塞患者,其中明顯致殘者450萬。中風不僅是一種發病率、死亡率、致殘率及復發率均高的嚴重疾病,而且中風后的病人有75%會留下半身不遂、語言障礙、吞咽困難、大小便障礙等后遺癥。在這種情況下,以科學安全的口服藥物治療為首要的康復治療正在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但是,很多患者對康復存在認識誤區,甚至盲目用藥,不但不會起到康復的作用,反而適得其反。近年來由于醫療技術的不斷進步,中風的治愈率顯著提高。過去中風只能進行內科保守療法。但近年來國內外已開展了外科手術療法,雖然效果較好。但還是會留下半身不遂、語言障礙、吞咽困難、大小便障礙等后遺癥。
傳統藏醫藥在治療心腦血管疾病方面有著較明顯的療效,據統計,經藏醫進行腦梗塞康復治療,60%患者可恢復步行和生活自理,30%以上肢體功能基本恢復,可參加部分簡單勞動和工作,甚至完全恢復工作。為患者們樹立了信心。目前,藏醫治療中風后遺癥主要采取口服藏藥和外治的方法,我科在中風后遺癥治療方面,主要采取藏藥口服結合藏醫多種外治療法,效果滿意,而藏醫涂擦加多秀療法治療中風后遺癥就是其中一項。藏醫涂擦及多秀療法是藏醫傳統外治療法的一種,在藏醫《四部醫典》中有相關記載。
病例選擇 治療組和對照組均為2014年1月至2015年10月我們心腦血管科住院病人中選取,共24例,年齡45~70歲;其中男性23例,女性1例;病程1~12多年不等。
24例的病人有腦梗塞病史,嗜酒,長期飲食高熱量,高脂肪及辛辣食物。
2.1 使用降脂、活血、安神、鎮靜、通經活絡、調和氣血、醒腦開竅的藏藥,用藏藥學的理論按規定的時間和地點進行采集高原綠色藥物,再進行炮制加工,配制成丸劑及湯藥,根據需要按時間段內服。
2.2 在藥物治療一定時間段后,按藏醫外治療法的操作規程,采用有通絡、止痛作用的外敷藥物加多秀療法,從而達到藏藥內服和外敷藥物加多秀療法相結合的方法,治療偏身感覺障礙及半身不遂的患者。
2.2.1 技術機理 采用有通絡,止痛作用的外敷藥物白脈涂劑與酥油攪合并加熱,均勻涂擦于偏身感覺障礙的一側后把熱好的石塊熱敷指定部位及按組織結構反復涂擦,使局部組織升溫,調節植物神經,使毛細血管擴張、血液循環加速,從而使肌肉慢慢松弛,緩解反射性肌肉痙攣,減輕疼痛,可達到消炎、止痛、活血化瘀的功效。
2.2.2 使用方法 第一步:口服降脂、活血、安神,鎮靜,通經活絡,調和氣血,醒腦開竅的藏藥七十味珍珠丸、七十味珊瑚丸、如意珍寶丸、血搔普清散、黃寶散、三十五味沉香丸等15天。
第二步:取陳舊酥油10g加熱溶成液體狀后抹去沉渣物,加白脈涂劑50g均勻攪合、冷卻成軟膏狀,均勻涂擦于偏身感覺障礙的一側。
第三步:選常年未照日光的平板、方形褐色巴掌大小石塊,加熱至30℃左右,并把熱好的石塊在擦有藥物的指定部位及按組織結構輕輕擦拭,持續5分鐘后,重新加熱再進行擦拭,以1周為1個療程,每日擦拭2次,每次擦拭3~4次。
第四步:除去藥物殘留后,擦拭干凈,并對偏身感覺障礙的一側及治療的一側行5~8分鐘的局部按摩,并囑病人進行短暫的自身鍛煉。
顯效:治療結束后,眩暈頭痛,兼見健忘,失眠,心悸,精神不振,耳鳴耳聾,面唇紫暗,舌瘀點或瘀斑,脈弦澀或細澀癥狀全部消失;有效:癥狀部分消失,眩暈頭痛,兼見健忘,失眠,心悸,精神不振,耳鳴耳聾,面唇紫暗,舌瘀點或瘀斑,脈弦澀或細澀;無效:癥狀無改善或加重,眩暈頭痛,兼見健忘,失眠,心悸,精神不振,耳鳴耳聾,面唇紫暗,舌瘀點或瘀斑,脈弦澀或細澀3年內復發或病情加重半身不遂。
治療組顯效4例占33%,有效7例占59%,無效2例占8%。對照組顯效2例占16%,有效6例占50%,無效4例占34%。兩組療效有顯著差異,治療組優于對照組。
2014年1月~2015年10月,在較短的時間內得到了滿意的療效,證明多秀療法有很高的開發和推廣價值。本項目具有投資少,見效快,是一項手法簡單、易操作、療效確切的新項目、新療法。根據病歷分析,評定了多秀療法的臨床實踐價值和具體療效,并得出藏醫治療中風的具體研究數據及臨床應用價值,為攻克藏醫治療偏身感覺障礙及半身不遂患者的難題,發現了新的治療技術,為今后臨床上治療更多地臨床患者打下堅實的基礎,為民族醫藥發展提供科學依據。
目前,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病理、生化、放射等現代學科有了快速發展,對于中風的病因、發病機制及病理特征已經有了一定的認識,但迄今為止,對于中風的治療尚缺乏有效、根治的藥物和治療手段,藏醫多秀療法在治療中風方面具有一定的優勢及特色。主要是由于腦供血障礙引起局部腦組織血性壞死和軟化所致的局部腦血管閉塞。在藏醫理論中此病屬“隆”的范圍,相當于中醫的“氣”或“風”。“隆”是構成人體的物質基礎之一,其功能主要是推動血液運行,支配肢體運動及主導感覺思維,是維持人體正常生理活動的動力。當受到各種內外因素的影響,使“隆”的平衡失調時便可以引發腦梗塞等疾病。
[1]后宇妥·云丹袞波.古籍藏醫十八分支[M].蘭州:甘肅民族出版社,1999:826-835.
[2]第司·桑杰嘉措.藏醫醫訣補遺[M].西寧:青海民族出版社,1992:231-233.
[3]宇妥·元丹貢布.四部醫典[M].拉薩:西藏出版社,1982:136-141.
[4]格爾·格桑扎西.實用藏藥名庫[M].西寧:青海民族出版社,1999:454,565,265.
[5]貢覺·汪堆.貢珠藏醫紀要及其注釋[M].北京:中國藏學出版社,237-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