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 璐
(鄭州工程技術學院音樂舞蹈學院,河南鄭州 450000)
我國茶文化有著豐富的文化內涵,采茶戲便是對豐富的文化內涵的一種表現形式,就如今我國現存的采茶戲來看,具有很多的種類,主要是我國的一種民間藝術和采茶文化相結合而誕生的[1]。所以我國的茶文化都帶有著濃厚的地方色彩,不同地域之間的采茶戲也是有著很大的不同,我國的茶文化所產生的采茶戲,是從清朝興起的一種戲劇文化,但也就是這短短的幾百年時間,采茶戲這種文化發展的極為迅速,采茶戲以其獨特的文化內涵,很快就在全國范圍內引起了很大的影響,這與我國茶產業的繁華是有很大的關系的。
我國的茶文化源遠流長,早在唐朝時期,人們就興起了一股飲茶的潮流,飲茶開始成為人們生活中的一部分,漸漸的飲茶轉變成了一種文化,并流傳了下來。茶文化之所以可以流傳下來,是因為它具有許多的美好品質,值得歷代人學習與借鑒。茶文化具有其獨特的一面,同時也是它與其他傳統文化不同的地方,比如說我國的尊老愛幼的傳統文化,對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的活動具有一定的約束力,規范著人們的行為模式。然而茶文化更多的是對我們的精神上的一種熏陶,一種約束力。茶文化本身具有豐富的文化內涵,縱觀飲茶的每一部分,無一處不是有著積極的精神提倡。比如說敬茶、品茶等部分,都強調了人們要遵守長幼輩分秩序,要以禮待人,謙讓處事。所以說,茶文化是我國文化底蘊的一部分,也是我國傳統美德的重要體現。飲茶文化早已經在日常生活中無形地影響了人們,以其獨特的方式規范著人們的思想道德。但在現代的中國,人們更多的只是單純地去喝茶,缺乏了那種飲茶的內涵。只注重了茶的物質價值,卻忽視了茶所具有的厚重的歷史底蘊。現代由于很多潮流文化的新起,導致采茶戲變得逐漸走向沒落。
我國文化底蘊深厚,這是因為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文化在不斷的發展中逐漸的積累,,使得我國在文化底蘊上比其他的國家豐厚了許多。豐富的文化底蘊,使得我國比其他的國家更容易形成新的藝術形式。我國的文化大多都是帶有濃厚的地域特色,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在自己的日常勞動過程中,逐漸從種植茶的過程中誕生出了獨特的茶文化,經過幾千年的發展,我國的茶文化已經具有了濃厚的文化底蘊。到了清朝時期,從茶文化中,誕生了采茶戲這種具有濃厚的茶文化的特殊的戲劇形式,采茶戲音樂也具有豐富的文化內涵,是對于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種植茶葉的辛苦勞動的一種寫照,也是對我國的勞動人民的美好品德的高度贊美。
我國古代的采茶戲是從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種植茶葉的過程中逐漸演變總結而出的一種新型的戲劇曲目,是對我國古代勞動人民辛勤勞動場景的一種真實描寫,由于我國各地的文化和生活方式的不同,導致各地的采茶戲都各不相同,具有很大的差異。采茶戲作為一種戲劇,在表演的過程中,也會在表演過程中不斷的融入新的文化,所以采茶戲音樂也在不斷的變化,在發展的過程之中,使得采茶戲音樂也變得越來越具有文化內涵,逐漸的發展為一門新的文化藝術。
縱觀我國采茶戲音樂的發展歷程,可以發現我國的采茶戲相對于其他的戲曲而言起步較晚,我國的采茶戲起源于清朝時期,距今雖然只有短短的幾百年的時間,但是采茶戲音樂卻因為其獨特的文化內涵,發展極為迅速。到目前為止,我國采茶戲已經有著眾多的曲目,而且廣為流傳。大多數的曲子都是對勞動人民種植茶葉的過程的一種真實寫照,充分的反映出我國勞動人民的勤勞美德,各地的采茶戲都有著不同的種類和特色。
我國古代便興起了飲茶的熱潮,飲茶變為我國人民生活中的一部分,茶產業的不斷興起繁榮發展,使得與茶有關的都其他文化也都步入高速發展的時期[2]。所以在清朝時期興起的采茶戲,在興起后就快速的傳播全國各地,被各地的戲劇團體進行傳唱。這些主要是由于我國飲茶文化有著歷史的悠久,才會使得我國采茶戲傳播的如此快速,采茶戲也成為了當時清朝的達官貴族的必聽戲曲。在官宦之家,幾乎每天都上演著采茶戲,這樣也就形成了獨特的采茶戲音樂,這種專門為采茶戲服務的采茶戲音樂,也被人民廣為流傳,在采茶戲的廣為流傳的同時,也使得采茶戲音樂流傳久遠。
采茶戲音樂是在伴隨著采茶戲所誕生的一種新的文化藝術,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在進行辛苦的種植茶葉的過程中所創作的作品,對于采茶戲的曲目的選材,主要是通過對勞動人民辛勤的勞動生活的描寫,所以采茶戲帶有濃厚的地域文化特色,很多的戲曲在創作的過程中,或者是傳播的過程中,都會融入當地的特色,如方言、生活方式等。采茶戲的戲曲和其他的曲目也有很大的不同之處,采茶戲是長短不一的曲目,因此,采茶戲音樂也和其他的戲曲的音樂不同,這些因素都造成了采茶戲音樂變得形式多樣,具有豐富的文化內涵。
我國古代的采茶戲音樂流傳數千年,在我國的清朝時期發展的極為快速,這一時期也是采茶戲音樂發展的黃金時段。然而在當今這個文化和物質都比以前豐富的時代里,卻出現了采茶戲音樂文化危機。[3]我國古代的采茶戲音樂表演形式豐富多彩,具有很大的藝術魅力。正是由于我國采茶戲種類很多,這也對我國現代學習采茶戲造成很大的困難,需要學習者進行多年的系統性的學習。在如今這樣快節奏的社會生活中,短期的學習并不能取得對采茶戲學習的成效,所以很多的學習者很缺乏耐心,很少有能靜下心來學習采茶戲的人。這樣只會導致學習采茶戲的人越來越少,最終使得采茶戲文化逐漸沒落,出現了一種文化危機。
在現代,采茶戲被列為了我國一種傳統的文化遺產,得到了國家對于采茶戲文化的肯定,對我國的采茶戲的傳承有著極大的幫助。但是從實際情況來看,采茶戲文化的傳承情況卻不怎么好,這主要是因為受到現代化各種潮流元素的影響。現代化的藝術發展的方向偏向于娛樂游戲等方面,所以注重于弘揚我國勞動人民美好品德的采茶戲自然就引不起大眾的注意力。其實最為關鍵的因素是因為缺少人才去傳承這項傳統文化藝術,而且采茶戲音樂表達形式過于單一,這樣就會導致采茶戲音樂在與其他音樂競爭的時候缺乏競爭力,這樣只會逐漸的被時代所淘汰。
針對我國目前的采茶戲音樂的發展情況來看,我國采茶戲音樂的傳承上缺少人力資源的支持,所以我國政府應當適當的加大對于采茶戲音樂學習者的補貼,給予人才物質上的支持,解決我國藝術類人才的經濟問題,可以使得學習者有更多的時間去學習采茶戲文化,更好的傳承這種文化。采茶戲這種傳統的戲劇文化,我國古代的戲劇都是由說唱和音樂兩部分組成,因此采茶戲的興起,同時也是逐漸出現了采茶戲音樂這種新的文化形式。所以,為了更好的傳承這門傳統的文化藝術,社會各界都應該給予一定的支持。
采茶戲文化是對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種植茶葉以及生產茶葉的一種真實寫照,具有弘揚勞動人民美德的豐富內涵。我國古代的采茶戲音樂流傳數千年,在我國的清朝時期發展的極為快速,這一時期也是采茶戲音樂發展的黃金時段。然而在當今這個文化和物質都比以前豐富的時代里,卻出現了采茶戲音樂文化危機。從現實中來看,采茶戲文化的傳承情況卻不怎么好,這主要是因為受到現代化各種潮流元素的影響,所以在現代化的今天采茶戲需要進行文化創新,積極的將新的文化元素融入進采茶戲音樂文化之中。
[1]馮光鈺.采茶戲音樂的生發、傳播與變異[Ⅱ],天津音樂學院學報,2013(4):05-08.
[2]尹雪涼.安慶黃梅戲音樂文化流變研究[D].云南藝術學院,2015.
[3]董曉梅.粵、贛兩地采茶戲唱腔音樂研究——以粵東北和贛南為例[Ⅱ].吉林藝術學院學報,2014(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