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惠瑩
(濰坊學院,山東濰坊 261061)
前言:俗話說:“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可見茶在人們生活中占據極為重要的地位,其不僅融合了中國傳統文化的深刻內涵和精髓,更是人們健康生活的象征,社交開展的重要路徑。通過飲茶人們獲得心靈上的放松,對于內心的寧靜和審美也達到了更高層次的提升。也正是因為人們對于茶的鐘愛,讓茶具成為越來越多人研究的對象和重點,通過茶具的創新設計,不僅能夠將茶的品香淋漓盡致地體現出來,而且能夠體現飲茶人的品味,在滿足人們功能性需要的同時,更加能夠滿足人們的審美需求,以及精神寄托。因此,探索茶具產品造型創新設計方法尤為重要,需要引起人們高度重視。
在對茶具產品歷史發展過程的調查研究中,我們可以發現,茶具的發展過程直接體現了茶在不同的歷史階段不同的歷史時期社會地位以及時代的特征。茶具最早出現時是一種小口大肚的陶制器皿,其代表的僅僅是盛物器皿,與酒具食具是共用的,并沒有明確的固定的茶具。專用的茶具是在西漢時期開始出現的,共用茶具和專用茶具是同時存在的,人們對于品茶的方式上還沒有形成專業的水平,僅僅當成是一種飲品。到了唐朝時期,茶具有了更重要的地位,這個時期已經出現了多種專業的烹茶方式,如煎茶法和點茶法的出現。茶具也出現了多種不同的類型,比如皇室宮廷飲茶器具包括金銀茶器和琉璃茶器等多種茶具。飲茶方式和茶具類型到了宋朝時期與唐朝相差不多,茶具的發展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首先是茶具的稱呼被統一,其次,是在宋朝時期飲茶的風氣更為明顯,飲茶也成了許多文人的崇敬之物,以品茶為雅。元代是茶文化中承前啟后的重要階段,由原來的餅茶逐漸向散茶進行過渡,同時,唐朝時期的一些茶具開始消亡,一些新的茶具開始出現。到了明朝時期,茶具中貯茶焙茶器因為條形散茶的興盛開始逐漸凸顯其重要性,煮茶器具顯得有些多余,由于沖泡法沏茶方式開始流行,所以,對于茶具的制法質地以及規格有了更高的要求。清朝時期的茶具繼承了明朝的風格,對于茶盞和茶壺的制作工藝提高了很多。現代茶具主要是對明朝茶具進行了沿用,包括主茶具、輔助茶具、備水器以及備茶器四大類。
隨著茶的不斷發展,茶具外在形態也越來越受人關注,因此,在對茶具的設計過程中越發注重其物質功能和審美功能,物質功能主要體現在技術方面,審美功能主要是茶具設計的藝術體現,物質功能主要是通過產品人機學和可靠性因素體現出來的,人機學是指人與產品之間能夠形成一種交互關系,當使用者與產品能夠高度融合時,使用者的心情是十分愉悅的。可靠性是指使用者與產品之間建立的信任橋梁,包括茶具質量、外觀、制作工藝及規格能否滿足使用者的需求。這兩點就對茶具的物質功能中的舒適度和外形上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另一方面對茶具的造型設計的藝術功能上,需要對造型和顏色的美學原則加以重視,通過專業的對比、調和方式對產品的外觀比例進行協調。但是,在茶具造型設計的創新過程中,滿足藝術功能的同時也要保證茶具的物質功能,在茶具的歷史發展過程中,每一個時代都對茶具的大小、色彩、造型方面通過借助不同材料和技術手段進行創新設計,這些是實現物質功能與藝術功能的基礎條件,對于茶具的產品造型來說生產方式以及技術手段是主要的影響因素,對于茶具的舒適性和穩定性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因此,制作茶具的物質功能是一切創新的基礎保障。另外,制作茶具的物質材料對于茶具的造型制作來說也是基礎中的基礎,由于不同的材料具有不同的特點,還需要對茶具制作材料的特點進行熟練的了解掌握,使制作出的茶具能夠符合市場以及時代的需求,滿足茶具造型設計的多樣性。
在茶具造型設計的過程中,源遠流長的茶文化對其造成了深遠的影響,并為其提供了豐富的靈感素材,在如今信息化的時代背景之下,中國的傳統文化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因此,在對茶具造型設計的創新上,應該合理的融入中國傳統文化的元素在其中,提高茶具外觀形狀上的文化意蘊,在創新過程中,重點思考的問題就是如何能夠自然的在茶具的造型設計上融入中國傳統文化。我國是茶具生產大國,同時中國的傳統文化廣博豐富,因此,茶具的造型設計者應該考慮如何將中華文化滲入茶具的造型設計中,使茶具成為具有中華文化特色的產品。中華文化博大精深,但總結起來可以用一個“和”字代替,所謂“和”可以表示儒家“和而不同”中“和”的思想,代表包容的意思,既能表現差異性也能體現出多元化,可以表現為多種不同元素和諧互動,也能體現各種元素和諧共存的狀態,是一種舒適的生活態度的體現,同時,“和”也能表現出道家“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精髓思想,重精神而輕形式,通過簡約的外外形塑造茶具的文化意蘊,這種制造茶具的方式以及思想備受文人的青睞。通過將“和”的意蘊融入茶具中,能夠將茶具與文化進行針對性的融合,體現形式與功能的統一,同時賦予茶具造型設計上更具多樣化,也符合當代人自然、高雅的精神意境。茶自古以來都是文人騷客推崇之物,而茶具也是這些文人騷客氣質和品味的代表,因此,人們對茶具的造型質地等要求也隨之升高,如何以茶具的造型表現情感、意境以及文化意蘊是當今茶具創新制造者需要重點考慮的問題之一。
產品的語意學是指能夠通過產品的外在形態或明或暗的揭示出產品實際的內在結構,對產品的功能具有明確功能,也是一種研究產品語言意義的專業學問,工藝品的視覺美感、功能的合理、觸覺的舒適以及精神意蘊都可以通過產品語意學明確出來,在以人為本的思想模式下,能夠對文化符號在現實生活中的意義進行放大,將人文理性與功能理性進行了合理的平衡,符合人與自然和諧統一的主題。對于茶具的造型設計來說涉及的標準有四個方面,第一是環境的適應性,即設計的茶具造型應該在材質、大小、色彩和造型上能夠符合環境適應性,避免出現與使用環境相矛盾的情況出現。第二是產品蘊藏的記憶性,即茶具的造型設計能夠引起消費者情感上的共鳴,出現親切、和諧的情感。第三是具有一定的操作性,能夠讓消費者通過直觀的造型設計了解和明確茶具的使用方式,便于理解和操作。第四是產品的儀式性,消費者能夠通過產品的外在形態感受到相關的文化底蘊以及精神意境。在茶具造型設計的過程應該緊緊把握這四個標準,秉承以人為本的理念,將茶具的物質功能與藝術功能緊緊融合,在在物質功能上,應該注意細節體現人文關懷,實現技術與藝術在造型設計上的完美統一,茶文化在我國的歷史發展進程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因此,在茶具的外在表現形式上一定要選擇能夠表現我國文化意蘊的造型設計,體現現代人的精神品味,通過這種產品語意學將中國的傳統文化放大,在茶具造型設計的過程加入創新元素的同時,應該針對一些小細節保留傳統形式,體現茶具的文化內涵。
茶具是一種文化產品的代表,在現代社會茶具也是一種文化商品的代名詞,因此,現代茶具的制作設計方面還需要符合當前經濟市場的運行規律,作為一種文化商品,茶具不僅要在造型設計上兼顧實用性、觀賞性和藝術性,還要考慮茶具的造型設計能否滿足消費者的使用需求,因此,應該不斷對茶具的造型設計上進行創新,但無論時代如何發展,茶具的造型設計創新都不能脫離茶具本身具有的實用價值。在對茶具的創新設計理念中,根據時代背景的具體要求,應該始終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滿足消費者對產品的不同需求,以經濟、實用、美觀、具有時尚特點為茶具創新設計的基本理念。一套好的茶具設計必然能夠掀起一股革命狂潮,推動整個茶行業的快速發展。在當今社會背景下,更加需要在對茶具造型設計創新基礎上滿足人性化、時尚化、環保化、手工藝個性化、品牌化、小眾化、民族化等特點,通過茶具造型設計上的特點體現人們的精神和物質生活水平。在茶藝和茶道的傳承中始終堅持自然的理念,在創新的道路中尋找發展的必要條件,豐富茶具的創新元素,逐漸縮小茶具的發展過程中人文情懷與商品屬性之間的沖突,發揚中國傳統的茶文化。
茶具是一種生活用品,更是我國茶文化的重要組成,通過茶具的創新研究,以及相應設計方法的探索,能夠讓茶具融入更多的人文內涵,能夠讓其上升到文化、人格、修養等更高層次和境界,能夠讓其融入審美意境和時尚品味,帶給人們更為久遠的回味之感。相關人員在對茶具設計方法研究的同時,更加需要將其文化內涵、現代與傳統的結合點予以深入研究,讓茶具與茶融為一體,讓茶具更加凸顯人文性。
[1]謝莎,喻張翼,郭春蓉.人性化設計在竹茶具造型上的應用研究[J/OL].藝術科技,:(2017-10-26).
[2]張修乾.宜興紫砂茶具造型中禪意審美特征[J].福建茶葉,2017,39(10):69.
[3]楊浩.傳統茶具造型設計的文化意蘊探析 [J].福建茶葉,2017,39(09):147-148.
[4]黃浥菲,劉宏方,范旭東.慢設計理念下的茶具造型設計研究[J].設計,2017,(14):118-119.
[5]詹海云.論紫砂壺的造型藝術與中國人的品味和性情[J].藝術教育,2017,(1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