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 玉
(石河子大學,新疆石河子 832000)
中國的茶文化中,以“和”文化為主脈,茶香而醇厚,不僅僅蘊含著清雅恬淡的自然風韻,蘊含著天人合一、大道之行的價值含義。還對人文情懷、自然文化、優雅人生有著重要的指導意義。
從茶的作用來看,茶具有修身養性之效,可以為生活增添情趣,利于人們陶冶情操。茶文化是生活文化固化的精神介質,其中包含著形式多樣的傳統優秀文化精髓。比如,茶文化中包含了謙虛禮貌、無私奉獻的思想品德;包含著堅韌不拔、精益求精的傳統美德;包含注重實踐、強調大和為貴的精神。其中,茶文化精髓中有一部分的茶思維理念,在茶思維的理念中,有關于茶的“和”思想哲學內涵,含有茶“和”思想與藝術文化思想交融的相關內容。在茶文化中,強調意識行為動與靜的對立統一。從一分為二的觀點來看,茶思維中和思想哲學的動靜觀,可以洞察出茶思維中與音樂演奏相類似的異質。在音樂演奏之中也有動與靜的旋律表演運動。基于我國茶“和”思想的節奏旋律法,發展我國民族音樂的動與靜的和旋運動,對于提高新時代民族音樂演奏的水平、適應時代交響樂的發展有著重要的作用。
茶文化“和”思想重點體現在茶文化的集聚性方面。茶文化精神核心是“和”,古代有志之士,從小就會學習四書五經等經典語錄,當他考取功名、面對各種困難之時,會選擇為國家奉獻,把國家利益置于個人利益之前。“和為貴”的思想是社會的普遍特征,所謂“和”是指不輕易起矛盾,這是中原文化中以家族為中心的條件決定的。但這也不是“和”中無爭端。古有苛政當道,或戰亂擾民時,老百姓也會不得已拋棄和、禮思想,與敵抗爭。比如,戰國后期的秦國,秦國戰事太多,人民紛紛逃往魏國,經過商鞅變法秦國安定鼓勵耕戰,老百姓又大批量回來了。這一方面是因秦國安定,國家穩定和諧;另一方面,也是因為懷念故土,傳統和思想根深蒂固。總的來說,以農業立國的古代中國,講究和諧是非常典型的民族思想。它具有一定的保守性,但也因時而異。這也是歷史文化賦予茶思想的一個內核,即敬重祖先對生命的賦予及對經驗、智慧的傳承,這是代代相傳的原因所決定,但是卻促進了社會文化協同創新發展。
中國正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茶“和”思想隨著市場經濟的變化受到了嚴重沖擊。但是,古為今用、崇尚傳統文化的觀念依舊體現在中國人的骨髓中。這種人文主義觀念,使中國人憂國憂民、中庸為上的情懷不可抗拒,只是在追尋和平安穩的形式上有所變化。這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看作茶文化精神與時代精神的一個融合。這種文化定力逐步發展為共性大眾文化,也發展為獨具個性的區域性文化,它會規范這符合我國民族音樂與傳統民族文化元素相契合的要求。茶的自然品格是一種靈性與悟性。茶品質純樸、淡雅的內格,它被視為文化交流的橋梁紐帶。茶色淺顯、滋生有味,不論是濃郁的甘甜還是輕微的苦澀,最終會歸于平淡與和諧。茶“和”思想帶給眾人在物欲橫流的繁華的世界里,一種處事不驚、遇事平和的心境,驅使人們以平和的心態,成為迎接生活挑戰的內在動力。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文化特征反映了一個時代的經濟狀況。在經濟的飛速發展的大背景下,文化領域也發生了巨大變化,文化元素日益多樣化。中國傳統音樂演奏從歷史長河中穿梭至今,離不開經濟文化的熏陶。
中國混合交響樂中傳統民族氣息濃厚。因此,中國古典交響樂的聲音比較雅致,有古代的典雅之美。在混合交響樂開奏的時候,彈奏樂器者的婀娜多姿、聲情并茂,將民族交響樂詩雅氣韻的魅力表現得淋漓盡致。混合交響樂體現了民間音樂更替的特點。音色與音調讓混合交響樂傳頌的歷史故事呈現于聽眾的頭腦中。音樂演奏藝術受傳統文化滲透影響。我國的混合交響音樂發展史悠久,在漫長的音樂長河中,混合交響樂因區域文化特色差異,而形成了別具一格的混合音樂,交響樂有著厚重的文化底蘊,這對中國的混合交響音樂藝術產生深遠的影響,使中國交響音樂藝術具有民族性格與傳統思維。
混合交響音樂的風格會受到濃厚風俗與生活氣息的影響。若有的地區盛行戲曲,則混合交響樂藝術會融合當地的民間戲曲的特色,并民間戲曲為素材進行編曲。使混合交響音樂藝術具備民間音樂樸素簡約的氣息。此外,茶文化“和”思想對和弦韻律曲調創作有一定的影響。比如,大部分交響樂作曲家會借鑒茶文化或者茶文典籍,用清秀雋永的交響樂演繹出以茶文化為主題的樂章。此外,藝術家在繼承中國混合交響音樂的同時,還傳播并發揚茶文化精神,使混合交響音樂更加地貼切社會生活的時代主規律,更加彰顯社會主義文化的自信。
混合交響樂器是通過聲樂動靜擊打節奏。通過演奏方式、氛圍渲染來表達內心情感與思想的融合。混合交響樂器在表現優雅情感氛圍的同時,也給聽樂者帶來聽覺上的享受,以及心靈上的雅致體驗。最妙的效果在于讓聽眾情隨音動,體驗混合交響樂曲帶來的音樂魅力。交響樂藝術的最高境界在于天人合一,這與茶文化“和”思想有相通之處,可以將人性的情感與大自然有機地融合在一起,空靈深沉的音色表達出人與自然和諧的關系。因此,彈奏混合交響樂開始之前,需要先體會和醞釀曲中的思想情感,才能更好在演奏的過程中,傳達曲目中想表達的思想感情。
混合交響音樂文化歷史悠久。在音樂文化中分為很多的流派,不同地區的音樂在音樂風格、表現形式上呈現不同特點。民混合交響音樂與茶文化是相互交融、相互影響,因為混合交響音樂受地理位置、文化底蘊以及生活習俗的影響。此外,這也使得混合交響音樂文化更加充實、豐富。《漢宮秋月》作為一首古典混合交響音樂,應該把曲中的音階、音色和本民族的茶“和”思想結合,創作出新的演奏風格,演奏出唯美的特色音聲。
管弦樂派借鑒了古典茶音樂腔調的藝術形式,將民間音采茶樂中的曲牌、唱牌改編成特色區域混合交響音樂。使區域性的管弦樂派,汲取民間茶文化中的“詩茶雅韻”。就如大家所知的《漢宮秋月》,音階大部分為升調。管弦的發聲原理是由手指觸碰弦產生震動,而發出琴弦聲的。管弦樂器為混合交響音樂的主要使用樂器,是交響樂演奏的一大特色。彈管弦樂器的準確度與協調度需要長期刻苦訓練,才能到達一種寧和的境界。要掌握混合演奏樂器重諧的演奏方法,需要經過日積月累的反復訓練才可以獲得。通曉管弦演繹法,方可合奏出絕妙樂曲。
混合交響樂歸根結底是混合交響樂器的演奏。演奏的特點就是交響樂器的分組演奏。混合交響樂中調式音階的和諧性,直接影響著混合交響樂曲的演奏效果。這種音階是根據《漢宮秋月》樂曲合奏的樂器譜調變化而來的。由于混合音樂獨具文化內涵和文化的底蘊,為突出其和諧特性,混合音樂會根據演奏樂隊的交互形式來調試音階。比如,將交響樂隊分成四大樂器組:第一組是一長笛、雙簧管、單簧管、大管為主的木管樂器組;第二組樂隊是以小號、圓號、長號、大號樂器為主的銅管樂器組;第三組是以小提琴、大提琴、低音提琴、豎琴為主的弦樂器組;第四組是以定音鼓、打鼓、小軍鼓、三角鐵為主的打擊樂器,四組樂器和瑟共鳴。
隨著樂器音階變化的,表現形式也發生變化,演奏者通過微降或者是微升的演奏方式來演繹曲目中情感的變化。比如《漢宮秋月》音腔中的特性音,si和fa的音階變化,讓曲子具備茶“和”思想的特點。中國的茶文化思想博大精深,“和”思想更是茶文化的一種精華之物。混合交響樂曲奏“和”交響樂器多樣化,具有地區演繹性和歷史性。又如,陜西風格的交響樂、鄭州交響樂等。中原地區的混合交響樂,最早發明的是秦人,由于歷史的變遷發展到黃河下游地區。《漢宮秋月》最為出名的片段,主要是鄭衛之音與交響樂器古箏的和鳴片段,融合發展成為中州古調,這是古代中原文化融入古典音樂的顯著標志。在當下混合交響音樂的編曲創作的歷程中,編曲或者寫詞的作家一般都以茶詩文賦為重要的構思素材,他們通過引用和借鑒古代高雅的宮調,或者是民間濃厚的民俗民風文化,賦予混合交響樂曲曲目以民族靈魂。由此可以看出,混合交響樂音樂的創作與茶“和”思想的發展是密切聯系的。
中國的混合音樂文化歷史悠久。在混合交響樂的音樂文化中,音樂風格隨著文化的深入,呈現出豐富多彩的表現形式。混合交響音樂與“茶和”文化是相互交融、相互影響的。茶“和”思想中凝聚性、包容性的影響,使得混合交響音樂的文化更為充實與和諧。
[1]劉建坤.民族音樂文化和茶文化的相通性研究 [J].福建茶葉,2017,39(06):400-401.
[2]陳璐.茶文化內涵與社會音樂文化的互動研究 [J].福建茶葉,2016,38(12):345-346.
[3]李清聲.“和合思想”孕育天臺山茶[J].茶葉,2016,42(04):221-223.
[4]孫麗娟.傳統茶文化在民族音樂文化傳承中的作用[J].福建茶葉,2016,38(09):394-3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