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洋
(北京師范大學珠海分校藝術與傳播學院,廣東珠海 519085)
茶文化有著豐富的內涵,在漫長的歷史歲月中,茶文化伴隨著我國古代勞動人民辛勤勞作中不斷發展。從秦朝初年萌芽,發展到今天,茶文化已經成為中國文化中的重要一部分,不僅與我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也與我們的精神文明有著重要的聯系。茶歌是茶文化的一種,也是茶文化的代表。作為一種藝術形式,茶歌興起于民間,通過歌曲來贊頌勞動人民或者把采茶過程中的情感蘊含到其中去,都是茶歌典型的藝術特征。茶歌是茶文化和音樂文化結合的產物,對于研究勞動人民采茶習俗和當地風俗習慣都有著重要意義。相對于茶道等茶文化形式來說,茶歌的民間基礎更加雄厚,發展茶文化對于推進中國傳統文化的發展有重要意義,而茶歌作為貼近人民生活的藝術形式,更應當得到我們的重視與傳承。
茶歌和茶文化一樣都具有悠久的歷史,茶歌起源于古代勞動人民采茶的勞作過程中,是我國重要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近年來越發收到文化保護的重視。從創作形式上來看,茶歌一般都為即興創作,表達了勞動人民的不同心情。追溯茶歌的起源,根據現有史料記載,中國最早的茶歌應當是茶圣陸羽的《茶歌》,但令人惋惜的是伴隨著時代變遷、戰亂等主客觀因素,很多內容已遺失。后來隨著民間以及上層社會對茶文化的重視,茶歌也普遍傳播開來,但不同地區的茶歌,仍舊具有當地特色。尤其在少數民族地區,茶歌擁有濃厚的少數民族文化色彩,體現了少數民族聚集地區的風土人情,對于研究當地民俗有重要意義。
相對于現代藝術來說,茶歌是一種原生態的音樂藝術形式,古代勞動先民們把日常的勞作與音樂歌唱藝術結合起來,創作出獨具地方特色的茶歌,口耳相傳,發展到今天成為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要一部分,茶歌的魅力不僅僅在于其音樂表征,更重要的是它所蘊含的藝術特色。提及茶歌我們首先想到的是勞動人民在茶田間勞作時的吟唱,但真正探索茶歌的起源,結合現有的資料,我們發現茶歌的起源其實包含了三方面的內容。一是對文人作品的改編,與歌唱藝術相結合,形成茶歌。二是文人們把已有的民間小調進行改編,為曲調專門填詞,形成茶歌傳唱。三是勞動人民在采茶過程中所進行的即興創作,也是茶歌最典型的代表。茶歌是我國古代音樂發展的代表,但相對于傳統古代音樂來說,茶歌有更大的自由性和隨機性,是一門地域性很強的民間藝術,因而更可以反映創作人在創作過程中的心境,體現出茶文化的流變。原生態茶歌是我國茶歌中最古老的一種,創作過程體現了人們的內心情懷。
創作特點。原生態茶歌的創作依托于采茶的過程,具有濃厚的生活氣息。通過茶歌描繪的情境,我們可以感受到勞動人民在田間辛勤勞作的過程。在我國現有的原生態茶歌中,有很多描繪采茶女的動人情景,讓人感受到雖然在茶田間采茶艱辛,但汗水中卻孕育著笑容和豐收的喜悅。例如贛南地區的茶歌就與當地風土人情緊密結合,發展到現代,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茶歌與茶戲相結合,甚至改編為電影,廣泛流傳。茶歌的創作離不開生活,相對于其他藝術形式來說,更加貼近廣大勞動人民的生活。其次,茶歌在內容創作上,一般都以歌頌男女之間愛情故事為主,往往表達采茶女對少年郎的愛慕之情,體現出勞動女性的大膽與奔放,具有鮮明的人物特征色彩。從全國范圍來看,南方很多地區的茶歌在創作中都歌頌了愛情,表現了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
語言特點。歌曲有多種形式,我國有著悠久的音樂歌曲歷史。在古代,文人填詞同作詩一樣,講究韻腳、字詞結構等。茶歌與傳統的歌曲藝術相比,最大特征在于它的口語化特征。中國地大物博,南方和北方地區都有很多茶歌種類,無論哪一種茶歌,在歌詞上都有濃重的口語化特征,體現出即興創作的背景。口語化的歌詞讓茶歌更加貼近生活,因而也就具有更大的表現張力。同時,由于茶歌帶有濃重的地域特征,因而除了歌詞口語化外,在發音上也融合了當地方言的發音特征。基本上我國現有比較流行的茶歌,用方言演唱的較多。方言是地域文化的代表,用方言演唱茶歌更是地方風土人情的表現。安溪、信陽等茶葉較為出名的地區,有很多茶歌都是用當地方言演繹,突出茶歌的地方特色,也為茶歌增添了幾分韻味。
結構特點。茶歌作為一種原生態藝術,與地方文化背景之間有著密切聯系,從某種程度上說,茶歌是當地文化風俗的體現,因而不同地區的茶歌在結構組成上具有一定的差異性。但作為一種茶文化中的藝術表現形式,茶歌在結構特征上也存在同一性。茶歌的音律構成一般較為簡單,語言表達一邊直抒胸臆,將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如愛慕、思念等直接表達出來。安溪地區的一些茶歌有時候會用七個字七個字的語句組合而成,猶如七言詩一樣,但卻沒有詩文創作那么講究對仗、格律等。北方地區同樣也有采取這種結構來進行茶歌創作,簡單的詞句和朗朗上口的格調構成了茶歌最典型的結構特征。同時,一般茶歌在結束時會伴以語氣助詞,增強歌曲表現力,表達出唱歌人強烈的內心情感。
茶歌是民俗文化的重要表現形式,具有鮮明的民族特征。茶歌是勞動人民在采茶過程中的情感表達,作為茶文化的重要表現形式之一,茶歌的價值不僅僅體現在情感的表達上,同樣具有歷史文化價值,以及一定的經濟價值。
在情感價值上,茶歌的創作就是為了表達采茶過程以及勞動生活中的心境,以此來達到情感表達的功效。通過茶歌,不僅僅可以緩解重復勞動帶來的枯燥感,也可以增強勞動的樂趣,讓人們心情愉悅。有時,采茶女會用茶歌來表達自己對青年的愛慕之情,抒發個人感情。因而茶歌既體現了勞動的熱情,也體現了對美好愛情的向往。
歷史文化價值。茶歌起源于采茶的勞動,古代文人早已對茶歌有不同的解釋,體現出茶歌具有很大的歷史文化價值。通過對早期流傳茶歌的分析,我們不僅可以看到古人的采茶活動,也可以通過茶歌所反映的內容來研究古代民俗,了解地方風土人情,對于民俗研究有重要意義。從目前來看,一些地方的茶歌已經成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即增加了對茶歌的研究程度,也促進了茶歌的保護與傳承。
經濟價值。茶歌的經濟價值體現在兩方面,從古代來看,通過對茶歌中描繪的采茶以及茶葉貿易相關內容,有助于對茶葉經濟效益的研究和探索。到現代,一些茶葉大區通過旅游開發,把茶歌與旅游開發結合起來,吸引大量游客,創造了巨大的經濟效益。
茶歌具有豐富的藝術價值,但是發展到今天,隨著現代化農業的發展,茶歌創作大大減少,而古時候流傳下來的茶歌也隨著老一輩采茶人的逝去一同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之中。從文化發展的角度來說,這不得不說是巨大的遺憾。茶文化有著悠久的歷史,近年來隨著復興傳統文化的提出,茶文化也越發受到重視。茶歌作為茶文化的重要表現形式,為了保護、傳承茶歌,我們還有很多工作要做。
地方政府加大立法保護力度。茶歌是地方文化的體現,地方政府應當組織學者專家加大對茶歌的發掘和記錄。很多地區的茶歌已經被列入了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但是光有這些還是不夠的。地方政府應當加大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力度,完善相關法律法規,促進茶歌文化的保存。隨著老一輩茶歌傳承人年紀不斷增大,年輕人不愿意學習茶歌,地方政府應當組織相關人員利用現代影像工具,如紀錄片等把這些寶貴的文化遺產留存下來。對于茶歌傳承人,地方政府可以加大資金資助,鼓勵年輕人成為新一代的文化遺產接班人。
把發展茶歌與開發旅游結合起來,商業化的發展會為茶歌發展注入新鮮血液。很多產茶地區把當地茶歌發展與旅游文化結合起來,每年組織不同形式的茶葉藝術節,在藝術節中邀請茶歌演唱者來進行表演,吸引大量游客,也為當地經濟發展做出了貢獻。但在發展過程中也需要把握好商業化程度,不能讓茶歌完全淪為商業化的傀儡,那樣茶歌便會失去發展的靈魂。文化發展與商業發展是相輔相成的,完全脫離商業經濟,茶歌也難以繼續傳承,只有把二者有機結合,才能真正促進茶歌的保護與發展。
茶葉在我國是最常見的飲料,喝茶不僅僅可以解渴,更可以強身健體,不同的茶葉有不同的功效,常見的綠茶、紅茶、普洱茶等等都受到許多人的喜愛。中國人喝茶有漫長的歷史,茶葉成為很多人生活中必不可缺的一部分。發展到現代,隨著傳統文化的復興,更多的時候,茶葉被賦予了濃厚的文化特征。提及茶文化,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茶道,隨著茶壺裊裊升起的水汽,泡茶、喝茶顯得越發藝術化。但茶道的發展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受眾相對較少。與此相對的另一種茶文化——茶歌,則擁有更多的群眾基礎。尤其對于從事采茶一線工作的勞動人民來說,茶歌不僅僅在歌頌他們的辛苦工作,更在記錄不同的風土人情。在不同的采茶地區,茶歌也有所區別,從茶歌的內容、唱腔等中,都可以看出當地的風俗習慣,對于研究民俗有著重要意義。藝術是人們生活的反映,茶歌同樣是茶文化的重要表現。發展茶文化對于發展中國傳統文化有著重要的促進作用,我們應當重視茶歌,運用現有影像技術記錄茶歌,把茶歌作為一種重要的文化遺產保存下來,真正的做到文化的繼承與發揚。
[1]楊淑美.讓古樸茶歌唱響校園——開設茶歌校本課程的意義與實踐[J].學園,2017(2):71-72.
[2]葉華英.贛南九龍山采茶歌舞文化開發創意研究[J].傳播與版權,2017(6):179-180.
[3]袁瑾.贛南采茶歌舞劇《山歌情》的音樂創作特色[J].黃河之聲,2017(6):126-127.
[4]李滇敏.親親切切“哎呀嘞”贛南采茶歌舞劇《永遠的歌謠》觀后[J].中國戲劇,2017(6):12-13.
[5]王振國.探析茶歌的音樂藝術特征和表演審美價值[J].福建茶葉,2017(6):102-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