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貴珍
(內蒙古醫科大學附屬醫院,內蒙古 呼和浩特 010010)
類風濕性關節炎是一種以關節滑膜炎為主要臨床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疾病呈慢性、進行性發展,可發生于各年齡段[1]。筆者特選取自2015年1月~2017年11月間在本院進行治療及護理的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作為本次研究的觀察對象,結果見下文。
1.1一般資料選擇確診為類風濕性關節炎的患者152例,其中男性70例、女性 82例,年齡 30歲~75歲、平均年齡40歲,病程1年~20年、平均病程2年。
1.2診斷標準根據美國風濕病協會1987年6月第51屆ARA會議修訂的標準[2]。①晨僵≥1h,超過6周;②大或等于3個關節腫脹持續至少>6周;③腕關節、掌指關節腫脹6周以上;④對稱性關節腫脹>6周;⑤皮下類風濕結節;⑥類風濕因子陽性;⑦手指關節X線變化證實類風濕性關節炎。上述7項中符合4項即可診斷。
選用外敷蒙藥哈布達日-9,10g;忠倫-5湯,3g;嘎日迪-5(碾碎),5粒,加入適量醋調成糊狀,黏稠度合適,外敷患處,用保鮮膜覆蓋包好,防止藥液外漏或過快干燥,然后用適量溫度的紅外神燈照射,續敷1~2h, 1次/d,并結合口服蒙藥森登-4湯,古古勒嘎日迪-15,珍寶丸,額力吉根琪素-25,阿木日-6,阿嘎日-35,7天為1個療程。
3.1敷藥護理把外敷藥粉用涼醋調勻,稀稠適中,因為過稀易流淌沾濕被褥,過稠難以貼敷住皮膚;敷藥前首先協助患者取合適體位,暴露敷藥部位,對敷藥部位進行評估,確定皮膚局部清潔,皮膚無破損時,才可進行敷藥;并紅外神燈照射。敷藥厚薄均勻,敷藥面積應大于患處且保持一定的濕度,如藥物較干時,應用溫開水或醋進行濕潤。敷藥后每日對外敷部位是否出現瘙癢、灼熱感進行仔細觀察,檢查粘貼的牢固性,對敷料進行取下后,以生理鹽水棉球對皮膚上的藥跡進行擦洗,對皮膚情況及敷藥效果進行觀察。如出現紅疹、水泡、瘙癢、疼痛等過敏現象時,應停止治療,去除藥物并清潔皮膚進行有效處理。
3.2心理護理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的病程長,關節疼痛、腫脹的多,由于大部分患者易產生急躁情緒。我們護理人員應該關心體貼他們,保持一種樂觀向上的心態,安慰鼓勵患者,告訴患者保持良好心態對疾病恢復的重要性,充分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
3.3合理飲食與休息指導營養豐富的飲食,即蛋白質、各種維生素和礦物質含量相對較高的食物。忌辛辣油膩等刺激性較強的食物。關節腫痛明顯、全身癥狀較重的患者應臥床休息,并一定要堅持睡硬板床,注意關節保暖,避免潮濕寒冷刺激。
3.4健康指導患者在護士指導下了解疾病相關知識,堅定信心,堅持服藥,不可擅自停藥、改藥、加減藥。避免各種誘因,如寒冷、潮濕、過度勞累及精神刺激。堅持適量功能鍛煉,定期復查。
治愈:經過治療后患者的臨床癥狀完全消失,功能恢復正常,主要的實驗室指標正常;顯效:患者的癥狀消失,關節的基本功能已經恢復正常,并且能夠進行正常的勞動,檢驗指標基本正常;有效:患者主要的臨床癥狀消失,主要的關節功能已經恢復正常,生活基本能夠自理,生化指標有所改善;無效:患者的臨床癥狀,關節功能以及檢查指標均未得到改善。
治愈72例,占47.37%;顯效60例,占39.47%;有效18例,占11.84%;無效2例,占1.32%;總有效率98.68%。療程最短者1個療程,最長者5個療程,平均2個療程。遠期隨訪80例,愈后2年均未復發。
類風濕性關節炎是一種慢性、炎癥性、全身性結締組織病,其突出特征是滑膜炎癥,導致關節破壞,并伴有關節疼痛及晨僵,從而產生關節功能障礙[3]。屬蒙醫“圖賴”病范疇。蒙醫認為“圖賴”病是由“協日烏素(黃水)”之邪引起的以四肢小關節病變為主的關節病。疼痛劇烈,陰天、雨雪天及刮風時加重,終致畸形萎縮為特征的全身性疾病[4]。“協日烏素”出現偏盛偏衰和功能紊亂等反常狀態而導致病變稱之為“協日烏素”病。在過于寒冷和溫熱條件影響下,致使消化三能和三根功能減弱或增強,惡血與協日烏素相混雜或增盛,進而功能紊亂而引起協日烏素病。總之,本研究采用外敷蒙藥結合內服蒙藥治療及蒙醫護理類風濕性關節炎總有效率達到98.68%。說明外敷內服蒙藥結合蒙醫護理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療效滿意,并且無毒副作用,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