佘林子
(重慶能源職業學院設計與藝術學院,重慶江津 402260)
中國的茶文化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神農嘗百草時期。可見,茶在中國歷史相當悠久,中國的茶在各個時期的發展承載了不同時期中華民族發展的歷史特征、中華民族特定時期的民族文化。直到現在,飲茶依舊是不少中國人的生活習慣。中國人將飲茶最為工作之余的放松;今天我們仍以茶作為待客之物;各個地區特定時節的品茶活動等都可以證明茶對于中國人日常生活的重要性。茶和茶館是不可分割的,有茶館的地方必定有茶。新時代,如何在保證茶館原本古韻的前提下注入新的當代元素,將茶推向青少年,是茶館設計需要思考的問題。本文將簡要敘述,在新時代下,如何創新茶館設計。
隨著社會的發展,茶的種類越來越豐富。僅在中國,就有紅茶、綠茶、烏龍茶、花茶、黑茶、黃茶、白茶之分。其中綠茶是我國最早出現的茶葉種類,也是現在市面上最常見的茶葉種類。綠茶的特點是制作工藝程序簡單。在每年的四月、五月,茶農將茶葉采摘收集后,不需要經過發酵,直接將葉片完整的新鮮茶葉進行烘烤,待綠茶茶葉卷曲、變色后即可取出,就成了可以直接注水飲用的茶葉。紅茶在我國市場上也非常常見。我國的紅茶以功夫紅茶、小種紅茶、紅碎茶為主,主要分布在福建、安徽、云南、海南、廣東等地。白茶是我國的特有的茶葉種類,我國的白茶主要分布在福建等地。和綠茶相比,白茶的加工程序較為復雜,主要包括采摘、烘干、茶葉篩選、再烘焙等過程。白茶,顧名思義茶葉呈白色,有“白牡丹”等美譽。白茶品嘗起來有清淡甘甜之感,除了口感甘甜之外,我國的白茶還具有清火降熱的功效。最常見的黑茶是普洱茶,因其茶葉呈黑色以及茶湯呈黑色而被大家稱作黑茶,目前主要在在我國云南、四川、廣西、湖北等地種植。黑茶通常情況下可以長時間保存,并且歷久彌新。黑茶按照生產地域劃分,主要包括湖南黑茶、四川黑茶、云南黑茶、湖北老黑茶等幾大類。當前最常見的黑茶是普洱茶,廣受大家的喜愛。
我國的茶館原名叫做“二厘館”,是因為以前喝茶只收客人二厘錢,因此被大家傳叫做“二厘館”。當然,茶館最大的功能是供給來往的客人喝茶。因此最開始茶館內部十分的簡潔,只有幾條板凳和幾張桌子。最開始的時候,來往的行人到茶館里喝茶只為了歇腳,緩解長途行路帶來的疲憊感,因此,喝茶的客人不會過分在意茶館是否簡陋,只要有個歇腳的地方就可以了。在東漢末年、唐朝時期,文化思潮較為興盛時期,在士階層流行起來了在茶館吟詩作賦的消遣娛樂。在那個時期,茶館成為了我國文人致士的娛樂常聚之地,一時之間,茶館越來越受到大家的歡迎。前往茶館喝茶的階層越來越多,到茶館喝茶成為了一種趨勢。我國的茶館最早出現在魏晉南北朝時期,最早只是一個提供喝茶的場所,隨著商業的興起和發展,到了唐朝時期,茶館正式形成,我國的茶館距今已經有近兩千年的歷史。在唐朝時期,詩風在社會上興盛起來,詩人們常常在買茶喝酒的地方寫詩吟誦,詩人閑余時間無事可做,大都聚集在一起喝茶飲酒,因此,茶館的規模逐漸發展起來。此外,茶館除了是詩人、文人志士的聚集地之外,也是商人、小販、車夫、工匠的棲息之地。在唐朝時期,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在市場、街道上進行交換、買賣的人越來越多。出門在外的商人、小販們需要一個歇腳的地方,這是茶館就成了大家的選擇。隨著喝茶的人越來越多,茶館的規模在唐朝時迅速發展起來。在隨后的幾百年里,我國的茶館仍然一直存在,茶館的功能仍然是供給人們喝茶、歇腳、休憩的場所,并一直發展至今。
茶館文化是茶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飲茶是中國人的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以中國人的生活息息相關,十分普遍。中國的茶向人們的傳遞的是“安靜、祥和、自然、淡然”的理念,與佛教傳達的追求自然、寧靜、祥和有相似之處,在我國尤其受到信奉佛教的人們的喜愛,由此可見,茶文化與儒家文化是息息相關的。中國茶館的文化與茶文化是不可分割的,茶館在某種程度上是茶文化的載體與體現方式。在某種程度上來看,茶館是古風、古香韻味的代名詞,因此,茶館一般隱匿在小巷深處。茶館里的家具拜訪一般比較簡潔,主要是木質的桌子,再配上幾條竹制的椅子。現在的茶館里都會有幾個“身懷絕技”的泡茶師傅。用長嘴壺泡茶的方式成為茶館的一絕,總能博得茶客們的眼球。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以及各個地區對自身文化建設的重視,隨著時間的陳釀,各個地方的地域特色越來越顯著。茶館的特點隨著地域的不同出現了一些差異。就南方地區四川的茶館而言,四川茶館數量較多,尤其是在省會城市成都,茶館更是隨處可見。在茶館喝茶成為了成都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是成都人休憩、聊天、聚會的好去處。現在成都的茶館,也不再單單是喝茶的場所,而是一個綜合性較強的地方。和長時間不見的朋友聊天,吃頓簡單的飯菜,下午茶時間的休憩以及娛樂等,成都人一般都會選擇在茶館中進行。就北方地區的北京茶館而言,北京的茶館種類相當繁多,功能十分豐富,不再只局限于喝茶。北京這個地方地域廣泛,人也特別多,各行各業的人都聚集在這里。因此,為了滿足招攬客人,滿足大家的需求,北京茶館的功能逐漸豐富起來。為來往的客人提供吃飯聚餐、落腳休憩、娛樂的場所等成為了當代的北京茶館的角色。茶館相較于大飯店,價格更加便宜實惠,因此,茶館更加受到大家的青睞。此外,在北京的茶館內,還融入學術的氣息。從古代沿襲下來,我國的說書大都在戲院和茶館中進行的。在茶館中聽書的習俗也保存至今。今天去到北京的任何茶館,在特定的時間里,仍然可以看到有說書先生為茶客們說書,茶館里是十分熱鬧的。這種書茶館類型的茶館在我國的古書中也是有記載的。例如在《漢書》、《三國》等名著中均有記載在茶館中說書先生為茶客講故事的情節。說書先生一般講的內容主要來自于《西游記》、《三國演義》《紅樓夢》中經典的章節,廣受大家傳頌。
首先,就茶館本身的設計而言,茶館的存在是為來往的行人提供休憩、歇腳的場所。因此,茶館中基本的家具——座椅是必不可少的。茶館是茶客們休息放松的地方,茶館的裝修風格務必需要讓茶客們感受到放松,避免讓茶客們覺得壓抑和沉悶。其次,茶館內的家具的擺放,也是相當有講究的。在茶館內家具的風格選擇上,由于茶是和我們的古韻相關的,所以在家具的風格選擇上,主要選擇具有古風風格的茶館家具。除了基本的桌凳以外,茶館內還應當具備基本的裝飾家具,例如:屏風、圓凳、衣架、床等,裝飾類型的家具對于整個茶館風格的呈現具有巨大的幫助。茶館里這些裝飾類型的家具的擺放位置也是相當有講究的。如何在有限的空間里恰當的安排家具的位置,即發揮屏風、桌椅的裝飾作用,但是同時保證茶館足夠的空間,將這些空間留給茶客活動,這樣的設計在準備時期是十分必要的。除了宏觀上的家具的擺設之外,在微觀上的花紋、圖案的選擇也是十分講究的。桌凳上的花紋、屏風上的圖案、茶杯上的圖案、地毯上的圖案等,都是需要細細斟酌。茶館里微觀之處花紋、紋路的選擇可以與茶文化相結合,在細微的地方為茶客營造全方位的茶文化體驗之旅。在茶杯、茶壺、椅凳等的外觀圖案中融入茶的故事,例如茶的起源,神農嘗百草的故事、我國的茶與古詩的發展、茶葉采摘圖等。將這些故事融入茶館中,實現茶館文化和茶文化的有機結合,能夠讓茶客在飲茶的過程中同時感受到中國古典文化的熏陶。
中國的茶館文化和茶文化是息息相關的,二者在幾百年的發展中相互影響和作用。我國的茶在我國已有幾百年的歷史,承載和記錄了我國在各個時期發展的歷史特征。隨著我國商品經濟的發展和大家的生活娛樂方式越加豐富,我國的茶館在這樣的環境和氛圍中應運而生。在茶館的設計過程中,充分結合茶的內涵與茶承載的文化底蘊,利用茶館充分發揮中國的茶文化,同時也借助茶文化發展茶館,是當代的我們在設計茶館時需要考慮的核心問題。
[1]宋史 丁渭傳[M].北京:中華書局,1985.
[2]明史文徽明傳[M].北京:中華書局,1987.
[3]張長征.唯求清雅不事張揚——青島茶館的設計風格評析[J].中國科技信息,2005(8):22.
[4]許麗萍.昆明茶館的建筑形式及裝飾研究[D].昆明理工大學,2013.
[5]吳詠芳.武夷山旅游區茶館研究[D].福建農林大學,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