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旭
(四川眉山職業技術學院文化藝術系,四川眉山 620010)
我國茶文化形成的基礎源自大自然的茶葉,因此無論茶文化如何發展和演變,其天生的自然色彩不僅沒有弱化,反而在佛教、道教以及儒家思想和其它文化思想的影響下更加濃郁。對于生活節奏越來越快的現代人而言,其在進行茶文化的欣賞和消費時,也愈加重視和青睞其所蘊含的自然屬性。因此,茶室在空間營造上倘若能夠吸收更多的自然元素,不僅能帶給飲茶者更好地享受和體驗,同時更能讓我國博大精深的茶文化得到更好地弘揚和傳播。
顧名思義,中國茶文化源自于茶葉和茶事活動,而我國的茶葉種植區域基本都分布于一些自然風光優美的山區和丘陵地帶,因此自然屬性便不可避免的成為茶文化的基礎屬性。在茶文化的形成初期,也就是魏晉南北朝時期,那些崇尚大自然的文人和士大夫們更是通過反對奢靡之風,進一步增強了茶文化清新質樸的自然特征。之后,隨著茶文化與佛教、道教和儒家等思想流派的融合,諸如“禪茶一味”、“天人合一”、“修身養性”的理念跟茶文化的自然屬性相互交融,讓茶文化煥發出了新的文化色彩和思想光芒。筆者針對茶文化的這些特征,從以下幾方面來分析茶文化的自然屬性和審美價值。
茶葉生長的自然環境決定了茶文化的基礎屬性。從我國主要產茶區來看,其大多分布于一些自然風光優美的山區或者是丘陵地帶。一方面多山多水,并且常年多風霜云霧,十分有利于茶葉有效物質尤其是芳香物質的沉淀積累,這就讓在這里生長的茶樹吸取了大量的日月精華,自然氣息更加濃郁。另一方面,這些產茶區大多遠離人群聚集區,環境具有幽深靜謐的特征,因此也就遠離喧囂和各種污染,如生活垃圾污染、工廠廢氣廢水污染、噪音污染、光污染等污染源。在這種環境下生產出來的茶葉,更加健康天然,十分符合現代人對綠色健康的追求。
茶文化形成之初的社會風尚讓茶文化的自然內涵更加凸顯。在漢朝末年,茶文化開始形成,到了魏晉南北朝時期,茶文化正式形成。而推動茶文化形成的一個重要原因源自于兩晉時期的奢靡之風。當時,在一些貴族炫富、斗富等不良風氣的影響下,整個社會都變得浮躁和奢靡起來。針對這種風氣,一些有識之士尤其是一些清高的文人們,開始通過倡導節儉清廉質樸的生活,來抵御這種風氣的蔓延和發展。而茶葉所具有的自然屬性被他們所看重,因此這些人便通過在青山綠水中進行茶事活動,并將茶葉與詩歌、繪畫等藝術相結合,向社會傳遞著一種質樸自然平和的價值理念和生活方式。通過他們的努力,一方面使當時的奢靡之風削弱不少,另外一方面也讓茶文化正式形成,并且讓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認識并喜愛上了茶葉及茶文化。
茶文化與一些思想流派的結合,讓茶文化的自然屬性上升到了思想乃至哲學的高度。在這方面,儒家、道教和佛教的作用功不可沒。儒家賦予了茶文化“修身養性”的思想內涵,其與茶文化的自然屬性融合之后,能夠讓飲茶者更加注重行為上的規范、內心的平和。道家思想賦予了茶文化“天人合一”的價值追求,其強調大自然是一個大天地,而人本身是一個小天地,因此人與自然在本性和本質上是相通的,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狀態,是相互依偎共同生存的,二者之間存在一種“道”,這個道就是自然和宇宙規律。因此,“天人合一”的思想理念強調人要把自己的行為放置于自然這個“大天地”當中,要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最終達到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目的。茶文化的這一理念,其實與茶的自然屬性高度契合,在這一思想的引導下,熱愛茶文化的人往往更加青睞于青山綠水、竹林小溪、明月清風等自然環境。而佛家思想則給予了茶文化“禪茶一味”的哲學概念,其起源于石家莊趙縣柏林禪寺著名的佛學偈語“吃茶去”。其強調飲茶者要通過茶事活動去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去感悟到宇宙萬物的規律,做到世間萬物皆由我心,“一花一天堂、一沙一世界”,讓自己從世間萬物找到最終的真相和最本質的規律。
近些年,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蓬勃發展,富裕起來的國人對于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呈現出井噴之勢,這也就讓很多城市的茶樓、茶館競相涌現,極大豐富了居民的休閑生活,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人們對精神文化的追求。同時,很多愛好飲茶的人會在自己的家中、工作場所設立專門的茶室,自己獨酌或是與朋友共飲。但是從現實看,無論是社會上的這些消費性茶樓,還是個人的茶室,其在茶室空間意境營造上還存在一些不足和偏差,總體來講可以分為以下幾方面。
近些年,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各種文化不斷傳入我國并被國人接受,這反映到房屋裝修和空間布局上就是各種裝修風格不斷涌現。如北歐風格、和式風格、羅馬風格、田園風格、中式風格等等。這些不同的裝修和空間營造風格有著各自獨特的特點,應當結合不同的房屋和空間實際情況進行有針對性地選擇運用。但是從現實看,很多茶室在裝修上一味圖洋圖全,沒有根據中國茶文化的特性和風格,有的把茶室搞得金碧輝煌,采取諸如大吊燈、西方壁畫、真皮沙發、歐式家具等物件進行空間布局,讓人感覺不倫不類。有的則把中國傳統文化的風格與日本以及歐美的風格進行融合,仿若“大雜燴”,看似熱熱鬧鬧,但卻貽笑大方,給人的感覺是“四不像”。
既然是茶室那么必然要突出茶文化的內涵。我國茶文化博大精深,并且有很好地延展性,其與不同領域相互交融,為很多事物都打上了茶文化的烙印。因此,要想讓飲茶者更好地進行茶事活動并感受到傳統茶文化的韻味,就要在茶室的空間意境營造中融入更多的茶文化元素。但是從我國一些茶室的實際情況看,還存在茶文化元素欠缺的不足,有的是重裝修輕裝飾,裝修的十分考究精致,但是卻沒有進行科學而有效的裝飾。有的盡管進行了很好地裝飾,但是其在裝飾過程中采用的元素卻與茶文化相去甚遠,如時尚玩偶、后現代主義的掛飾等等,無法凸顯出茶文化的底蘊。
我國茶葉種類豐富,不同區域的茶葉有著各自的特點,而由此衍生出來的茶文化也是各具特色,如江南茶文化、華北地區的茶文化、西南少數民族茶文化、蒙古族茶文化等等。因此,在進行空間意境營造上,就要針對自己茶室的特點進行有針對性地選擇。從現實中,一些地處西南少數民族地區的茶室,茶事活動本以普洱茶等特色茶葉為主,但是其空間布局卻采用了大量的江南茶文化元素,如小橋流水、徽式建筑、烏篷船等,卻對自己當地的少數民族茶文化元素“視而不見”,這難免會讓外地人產生一些“違和感”,感受不到其當地茶文化的獨特韻味。
當前,生態保護已經成為一個全社會所普遍關注的話題,在環境的保護上,人人都是受益者,但人人也都是參與者。然而,現代都市人尤其是年輕一代,其生活范圍基本就是城市的“森林”當中,很少有機會去感悟和接觸到大自然的美麗和韻味,所以他們也就很難對保護自然產生深刻的認識。而在茶室空間中融入大量的自然元素,可以利用茶室這一社交平臺,激發出人們對大自然的熱愛,進而增強他們親近自然、保護自然的動力。
中國茶文化與自然有著高度的契合,無論是茶詩茶畫,還是一些古典文學,都始終在營造一種十分高雅的意境,將大自然的一些元素提取出來,并進行高度凝練,用最合適的方式進行呈現,有著極高的藝術水平和審美價值。因此,在茶室空間意境營造中,倘若能夠把我國那些經典的茶詩茶畫中的元素融入進去,如唐詩“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等,那么必定能夠讓飲茶者在得到茶文化熏陶和享受的同時,更能讓自己的審美水平得到很好地提升,對于其工作、生活都大有裨益。
對于一些個人茶室來講,茶主人不僅將其用來招待好友,同時更是自己修身養性、感悟人生、思考生命的重要場所。而自然元素的融入,能夠讓飲茶者在一個清新幽雅的茶室環境中進行品茗和思考,使其內心更加平和,在茶香的味道中,更好地放松自己、放空內心,感悟人生的種種滋味,進而讓自己的精神和心靈得到進一步地升華。
裝修中的材料運用,是房屋空間的物質基礎,不同的材料所達到的裝修風格是不盡相同的,有的甚至是完全相反。為了凸顯出茶室背后所蘊含的茶文化特征,讓飲茶者更好地感悟到“禪茶一味”和“天人合一”的思想,因此我們要在茶室空間的裝修中盡可能多的采用那些源自大自然的材料。一方面可以減少污染,另一方面更是能為飲茶者營造出一個清新自然的飲茶環境。在自然材料選擇上,要根據不同材料的顏色、質地進行有針對性地選擇。比方說,對于經常飲用普洱茶的主題茶室,盡量要選擇一些紅木材質的材料進行裝修,營造出一種古樸、厚重的感覺。而對于綠茶的主題茶室,則可以選擇一些竹制材質進行空間營造,營造出一種清新、幽靜的飲茶環境。在選用材料之前,茶室的設計師應當首先做到充分認識各種自然材料的基本屬性,如耐火性、耐水性等,確保空間不同部分選用的材料不僅要美觀合適,同時更要安全耐用。另外,設計師還要充分考慮到不同材料的紋理、色澤等外在屬性,與茶室的空間布局、燈光照明情況有機結合。
從當代設計理念來看,無論是房屋裝修,商品外包裝設計,又或是服飾設計,都存在一種仿生設計理念,這一點在中國等亞洲國家以及歐美或是非洲諸國的文化中都存在著。比如說,我們今天在家庭裝修中常見的北歐風格,就有大量模仿鹿頭、樹樁的形象設計。又比如說,在希臘風格的房屋空間設計上,同樣會在石柱、房頂等部位采用一些動物、植物以及星辰的自然形象。中國茶文化與大自然中的生物有著非常密切的關系,如竹子、山峰、小溪、梅花、飛鳥、魚類等。因此,在茶室空間意境的營造中,就要大膽地選取這些自然元素,讓茶室空間的意境更加豐富而立體。
空間意境的構造,不僅靠裝修材料、飾品等具體的事物,同時更是要將色彩的運用擺在重要位置。我國傳統文化中對于色彩有著較為嚴格的規定,比如說紅、黃、青、白、黑五種顏色是我國傳統文化中最為主要的五色,其與道家文化的五行是相對應的,這是傳統文化對自然色彩的基本認知和理論總結。茶文化作為我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茶室的意境營造中要充分考慮和尊重我國傳統文化中的顏色分類。茶室的整體顏色要選擇暖色調,也就是紅、黃兩種顏色,再用青、白兩色作為調和和補充,讓茶室的空間色彩更加和諧而充滿層次變化。當然,針對一些主題茶室,如紅茶茶室、綠茶茶室,還要根據其茶葉種類的特性選擇合適的主色調,如綠茶類的茶室要盡量以冷色調為主,并輔以適當的暖色調,如此才能讓飲者感受到綠茶文化的那種高雅和清秀。如此多措并舉,定能大大提升茶室的空間意境,使其成為人們放松身心、沉淀自我、凈化心靈的最佳場所。
[1]彭潔.意境·空間——解讀中國傳統室內設計中“意境”的營造[J].現代裝飾(理論),2011(9):21-21.
[2]陳煒然.中國茶文化與茶館設計[J].淮南師范學院學報,2011(5):73-75.
[3]黃瑩,馬勇.禪意東方—居住空間[M].江蘇人民出版社,2011.
[4]李文君,張君旸,張建華.茶庭與茶室空間的“靜”設計[J].上海商業,2015(6):38-41.
[5]李卓,曾分良.室內景觀設計中自然元素的運用原則[J].藝術教育,2016(1):228-228.
[5]萬杰.自然元素在室內設計中的運用[J].建材與裝飾,2015(45):9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