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蘭華
(四川外國語大學重慶南方翻譯學院,重慶 401120)
我國茶文化豐富多彩,博大精深,成為中西方跨文化交際重要的媒介,茶文化更是跨出國門隨著國際交流的發展。作為茶文化中最具審美情趣和文化內涵的藝術形式,茶藝成為了幫助中西方文化交流能夠得到有效推動的重要途徑,同時還被各界人士譯為英語。茶藝英語涉及中西方茶文化和語言文化內涵,實現中西方茶藝文化的順利轉換,譯者不但要能將茶藝相關語言準確互譯,根據合適語境探尋合適譯介方法,更要掌握中西方茶文化發展背景,被中西方茶文化愛好者接受,對我國茶藝英語翻譯人員的跨文化能力和翻譯能力提出了較高的能力要求,橫跨了兩種異質文化語境。因此為提高茶藝英語英漢翻譯質量,旨在為推動茶藝英語翻譯的發展提供啟示,剖析當前英漢互譯中存在的問題,以茶藝英語翻譯及影響茶藝英語翻譯的主要元素為切入點。
自我國加入世貿組織以來,對茶文化的教育非常重視,我國和世界各國開展的茶文化溝通逐漸變得多了起來,在幫助我國茶文化的交流的促進方面,栽培了許多專業人才,同時高校當中,開設茶藝專業的院校數量也逐漸多了起來。伴隨我國現代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推動了我國茶藝英語專業的發展,許多院校加大了對茶藝英語課程的投入,茶藝英語教學的規模和質量相比以往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就目前來看我國仍然需要大批的茶藝英語翻譯人才,茶藝翻譯人才必不可少,以方便我國和世界各國進行茶文化的交流。
在茶藝英語翻譯中,通過不同茶文化之間的對比研究來更好的實現茶藝的交流,能加深對自身茶文化的認識,運用跨文化視角不僅能夠促進對其他國家茶文化特點的了解。國家之間茶文化的差異和獨特性不斷顯露出來。為了更好地實現文化間的交流活動,著重分析本國文化與其他國家文化的異同之處,以文化間的差異性為研究重點,涉及到文化的各個方面,跨文化研究的領域非常廣泛。我國各大院校針對茶藝英語翻譯教學當中,應當注重的方面有很多,其中,兩個比較重要的方面是:首先,需要幫助學生提高自身對于不同茶藝特點的理解和認識,提高學生的茶文化素養;其次,加強實踐訓練,提高學生茶藝英語翻譯的技能。
形式是說茶藝用修辭手法、篇章結構及語文體題材等語言的外在表現形式,內容是茶藝用語本身蘊含的基本語義、情感和茶文化等文化內涵。如果過于維系茶藝用語形式則無法準確有效傳遞原有內容時,切忌拘泥于文本風格,譯者需要有所放棄,拿掉茶藝英語外在的一些表現形式,追求關于茶藝的語義和文化的準確性。在保證語義和文化內涵的基礎上,彰顯茶藝英語文體風格,將語義和文本形式結合在一起,譯者應兼顧茶藝英語文本形式。在茶藝英語的英漢互譯中將內容處理翻譯和傳遞置于首位。
通過翻譯向茶藝文化愛好者介紹英語或漢語中茶藝文化的內容,必須要以誠實傳遞茶藝用語文化內涵和語義內涵為前提,這種創造是相對和有條件的,譯者需要再去傳遞茶藝英語文本風格等其它高層次目標,在語義內容和文化內容基礎上。譯者要表現茶藝用語的語言之美,尊重英語語言文化和茶藝文化,以提高茶藝英語審美價值,可采取得體或適當性“創造”,在準確如實表述茶藝英語語義、文化和韻味的前提下,切忌隨意改造和刪減。
我國在重視茶藝教育方面有了長足的進步,但是依舊影響了課程教學的效果,大部分院校在該課程的投入上仍然不足。一些教師雖然是英語專業出身,影響了課程教學的質量,詞不達意,在教學中往往顧此失彼,對茶藝這一領域缺乏足夠的了解沒有接觸過茶藝專業教學。要搞好茶藝英語翻譯教學,很多教師是有所欠缺的,要能夠合理地運用教學方法,需要較高的文化素養
目前茶藝英語翻譯課程的教材在教材編寫和實踐方面都有所欠缺,需要大量的實際訓練,需要理論的指導。首先,在大多數教材中,對學生更為重要的實訓內容篇幅較少,關于理論的闡釋和分析占據了大多數篇幅,對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作用不明顯,偏重理論的闡述,教材欠缺翻譯實訓的內容,因此翻譯教學的效果較差,學生在吸收了理論知識之后沒有得到相關的實踐,教師在授課過程中往往注重理論的講解。其次,影響了翻譯學習的效果,導致學生不能綜合地進行運用,教材所講述的翻譯理論缺乏組織性。
當前大部分院校茶藝英語翻譯課程教學中所欠缺的,是茶藝英語的翻譯應當具備開闊的國際視野和文化視野,需要注重方法和策略。普遍的情況是涉及到文化的內容沒有進行過多的講解,在教學中詞匯和對應的英語翻譯成為了教學的重點。需要引起廣大院校的高度重視,這一問題普遍存在,因為在茶藝英語翻譯教學中缺乏跨文化的視角,也就是人們通常說的沒有“洋味”,翻譯結果往往達不到實際的效果,沒有顧及到目標語的語境,只考慮到源語的語境,學生在課程中學到的更多的是如何將對應的英語詞匯組織在一起。
為了有利于提高其茶藝專業水平和英語翻譯水平,可以開展教師培訓。學校要促進教師專業知識和技能達到應有的標準,開設公開課和旁聽課,定期進行教學成果考核,對翻譯教師進行統一的培訓,綜合翻譯資源。另外,提高茶藝英語課程教學效果,努力改革和創新翻譯教學方法,借鑒有益的教學經驗,重點關注翻譯的實踐訓練方法,互派教師進行茶藝英語翻譯的討論,院校之間可以加強交流。
兩種非常重要的翻譯方法。需要利用所學的理論和方法來指導翻譯實踐,茶藝英語的翻譯教學不能僅僅局限于理論和方法的掌握。在翻譯茶藝英語時更加符合不同茶文化的特點,這樣才能夠使學生具備廣闊的文化視野,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
教師具備廣闊的文化視野,是做好茶藝英語翻譯教學工作的首要條件,運用科學有效的方法提高學生的翻譯水平,從跨文化的角度出發來進行翻譯教學。使用歸化翻譯策略是將國外茶文化映射到本國茶文化中,具有很高的理論價值,能夠在跨文化的基礎上科學的指導翻譯實踐,大大減少因茶文化的不同而帶來的差異性,通順易懂,從而使譯文具有“洋味”,亦即將源語的表述方式和文化因子采用目標語的形式表達出來。
[1]張立力.互文視閾下的茶文化內涵翻譯[J].福建茶葉.2016(1):211-212.
[2]鄭鶴彬,張瓊玉.基于跨文化視角的英漢互譯歸化異化策略——以《茶藝英語》課程教學為例[J].湖北函授大學學報.2015(1):116-117.
[3]謝彩云.英語視角下的茶藝語言翻譯分析研究[J].福建茶葉.2016(2):109-110.
[4]基于跨文化視角的英漢互譯歸化異化策略-以《茶藝英語》課程教學為例[J].湖北函授大學學報,2015(1):116-117.
[5]袁媛.茶文化負載詞之跨文化重構[J].雞西大學學報,2011(10):74-76.
[6]陳敏.英語翻譯教學中的中西茶文化比較[J].福建茶葉,2016(8):368-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