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立磊
(西京學院,陜西西安 710123)
色彩是油畫最重要的標志。因為作畫材料是快干性的植物油,油的物理特性與顏料融合使得調和出來的色彩在原始色彩上變得更加通透、明快,從而在情感表達上給人更加飽滿的視覺沖擊。人類最初的作畫是在樹木或者石板上刻下一些符號,用來傳遞信號或者作為提醒自己的標記。那個時候繪畫就暗示了人類的情感表達訴求。可以認為,情感表達是所有美術作品最本質的目的屬性。色彩是情感表達最直接的要素,除此之外,作品的質地也帶有隱形的“感情色彩”,是最深沉的情感表達要素。比如同一個人的畫像,用鉛筆描繪的作品和油畫筆描繪的作品給人是完全不同的感覺。色彩與質地共同決定了一件繪畫作品的風格和內涵。同時,色彩與質地不同的排列組合給人帶來的將是不一樣的視覺沖擊。對于以茶為題材的油畫創作而言,突出茶的風韻,傳達茶文化的理念是茶類油畫創作的基本出發點。因此美術色彩在茶類油畫中的運用則重點體現在色彩的飽和度和對油畫筆的輔助效果上。如何通過美術色彩讓民族文化與現代氣息相得益彰,陜北民間美術色彩元素給了我們很多啟發。
色彩的分類非常復雜。最基礎的大調顏色就是紅色、黃色、藍色、綠色、橙色、紫色、褐色、灰色、白色、黑色等。這些大調顏色根據濃度不同各自又可以細分為眾多的小調顏色。比如紅色細分開來有朱紅、粉紅、棗紅、珊瑚紅等等。顏色如果按溫度視覺效果分,又可以分為暖色系和冷色系。同一大調中不同小調的顏色傳遞給人的視覺情感也是不相同的,有的甚至是相反。比如大紅和粉紅都屬于紅色這一大調,但是大紅通常給人喜慶的感覺,而粉紅給人婉約、含蓄的印象。有些事物經常與某種顏色結合,并且給人以深刻的印象,于是這個顏色便冠上它的名字成為一種經典。比如西瓜紅、tiffany藍、薰衣草紫等等。而陜北民間藝術所運用到的美術色彩都是取自于陜北民間印象,是最接近于陜北民間人們日常所見的顏色。這些顏色是自然和陜北人文的合成,帶有陜北民間的文化風味,色調純粹,具有濃厚的民族色彩。比如,“布老虎”在陜北民間非常有名的美術藝術作品。它身上的黃色就屬于一種“土黃”色。這種土黃色就是取自于陜北黃土的原色。雖然有些人覺得這種顏色非常“土氣”,然而正是這種“土氣”反映了陜北人民質樸、純真的品性,是非常濃厚的民族色彩。
色彩的象征意義在奴隸社會時期就已經存在了。那時的人們還需要長期與大自然的災害做斗爭,并對于無法抗逆的自然威力懷有深深的崇拜和敬仰,認為是老天在懲罰。與此同時,人類特有的敏感讓其發現了顏色的象征意義。從本質上說,顏色的象征意義其實就是人自己的內心色彩與自然所見的顏色之間產生的一種共振效應。于是色彩在人類敏感心理的作用下便有了象征符號。在陜北民間有流傳這樣一句話:紅間黃,喜煞娘。紅色是喜慶的象征,黃色是往往象征著明快、亮麗。紅色和黃色的組合很像一個火把,邊緣是紅的,里面是明亮的。我們常常口中說的“紅紅火火”也是因為有這層象征意味的。因此,紅色與黃色的組合在民間文化中是被看作喜慶、歡樂的象征。陜北民間的布老虎身體是黃色的,但是耳朵里面、眼睛和嘴巴邊緣卻是搭配的紅色,其色彩表達意蘊就在于此。
我國茶文化歷史悠久,并且在日新月異的今天,即使有很多新的文化思潮涌現,茶文化依然以一種不卑不亢的姿態融入到人們的日常生活中。我國茶文化傳播一方面秉持著純粹、寡欲的本性,一方面又能以一種開放的態度對待外來的思想。茶文化思想無論是在求學、做事還是在待人接物方面都能提供恰如其分的思想指導。這也是為什么茶文化思想可以千古流傳并且深受大眾歡迎和喜愛的原因。作為茶類題材的油畫而言,如果創作內容只是涉及到“茶”而言他物的話,從作品的表達效果上來看,會有“畫不對題”的感覺。或者出現油畫作品“不知所云”的情況。茶文化思想也是我國的傳統文化思想的代表,而油畫起源于西方,用一種西方的畫墨來描述中國傳統文化的愿景非常有利于茶文化思想在全球范圍的廣泛傳播,起到弘揚茶文化思想的作用。
油畫最突出的表達效果就是利用不真實的色彩來描繪真實,用夢幻的色調來制造逼真,從而在矛盾的對立角度給人以視覺沖擊。而我國茶文化在美術作品中的表達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茶文化的神韻。即使只是一片最普通的茶葉,它的茶尖以及脈絡都是體現其神韻的地方。而這種神韻就是一種中國的古典美感。在茶題材的油畫作品中,如果表達效果為重金屬或者LOMO等其他風格,那么“茶題材”容易失去其意義。只有在兼顧了中國的古典美感條件下才能將茶文化的神韻凸顯出來。
最自然的顏色也是最純粹的顏色。自然和純粹也是我國民俗文化中最寶貴的精神財富。我國陜北地區民間美術藝術作品就對純粹自然的顏色有著執著的追求。比如像陜北鳳翔泥塑身上的顏色就很有講究。通常情況下,用在陜北鳳翔泥塑身上的“紅”那一定就是大紅或者稱為鮮紅,而“綠”一定就是“翠綠”或者“草綠”,不會出現類似于“褐綠”、“灰綠”等由其他色彩綜合調制出來的顏色。茶葉的顏色雖然因為品種和采摘的時間不一樣而并不統一,但是依然有其代表的顏色。在美術學中有一種綠色叫做“茶綠”色。這種顏色是綠茶在人們采摘時節的一種顏色,象征著生機與希望。因此,在茶題材油畫創作中可以多用一些“茶綠”色或者其他自然的顏色。因為油筆本身就自帶光澤感,用“茶綠”色號的油筆描繪出來的茶葉會給人一種被陽光照耀的感覺,極具有美感。
陜北地區的民間美術作品普遍融合多種色彩。無論是“布老虎”還是“鳳翔泥塑”,身上攜帶的顏色一定不會少于兩種。這也是陜北民間美術的一大特色,跟當地的民俗有著一定的關系。鮮艷、夸張是陜北民間美術色彩最典型的特點,就像過年的氣氛一樣。隨著社會的發展,所謂的“年味”正越來越淡。近幾年一到過節,城市里冷冷清清,反而就是農村里依然是熱熱鬧鬧的。很多城市里面的年輕人跟隨歐美潮流,追求“簡約低調”的感覺,唯有農村人還是保有那種樸實、熱心、喜慶、愛熱鬧的性格。有人把鮮艷、夸張的顏色視為媚俗。但是正是這些大膽、純粹的顏色搭配形成了富有中國民族韻味的色彩語言,成為中國在世界上的一種符號。在茶題材的油畫創作中,在顏色的選用上可以借鑒流傳在民間的色彩搭配口訣,比如“紫多發惡紅主新,黃色多了多主淡,綠色多了也不新,上樣三色均可用,唯有紫少畫真新”、“草綠披粉而和,藤黃加赭而老”等等諸如此類的。這類從民間流傳下來的色彩搭配口訣都是來自于民間老百姓日常生活總結,不一定完全適用,但一定有跟民俗相關的學問在里面。
層次的類型有很多種,也體現在很多方面。由層次制造出來的基本表達效果有“深入淺出”、“由遠到近”、“暈染淡化”等等。層次是作品的一種升華,不僅在視覺上容易制造逼真的感覺,而且能夠最大限度地調動人的敏感神經,引起心理色彩與油畫色彩的共振,從而起到強烈的情感傳遞效果。茶題材的油畫創作可以巧妙運用色彩的組合營造層次的效果,從而使得茶題材的油畫作品呈現單純卻不單調、唯美卻不做作的美感。
[1]呂青,艾霞.對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的幾點思考——以陜北民間藝術文化為例[J].科技信息:科學教研,2008(24):510-511.
[2]呂政軒.民間藝術的最后瘋狂——陜北民間藝術考察感言[J].藝術評論,2006(6):29-31.
[3]竇項東.中國傳統吉祥紋樣——陜北民間美術元素表現的載體[J].當代藝術,2011(3).
[4]王瑞,陳曉華.形式的智性轉換——關于當代油畫吸收民間美術營養的探討[J].美術大觀,2015(5):56-57.
[5]龔永新.弘揚茶文化推動茶文化產業建設[J].湖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6,23(4):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