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君紅
(濰坊科技學院,山東壽光 262700)
從古至今,文人雅士都喜歡飲茶作畫,并且會將豐富的茶元素,寫入詩句、融入繪畫之中,這充分體現了我國人民對茶文化的熱愛。從唐代開始,出現了大量茶元素與美術元素融合的繪畫作品,在豐富和創新美術藝術創作的同時,也豐富了茶文化的藝術形式,促進了茶文化的傳承與發展。在當代,進一步研究美術創作元素與茶元素的融合,對我國茶文化與美術藝術同樣具有傳承與發展的意義,并且還使社會大眾感受到更加嶄新的藝術感染力與審美情趣。
對于我國古代的文人來說,經常會喜歡通過飲茶表達風雅,而在唐宋時期發展階段,飲茶已經成為一項比較流行的風俗和習慣,而對于這種比較常見的生活方式來說。經常會被當做經典素材,然后繪制成文章或者是畫。根據相關歷史信息記載,自唐朝時代發展過后,逐漸出現一些比較經典的禪文化古典繪畫作品。
1.1 在唐朝發展時期,是最早出現有感茶文化的畫圖,例如,在茶元素中的《宮樂圖》,其畫面就展示了唐朝時代仕女聚集一起,飲茶的情景,經過唐朝時代后,飲茶習慣又開始逐漸流行起來,而茶文化逐漸與風雅之道進行融合,確保在享受物質過程中,能夠進一步感受文化的氣息。另外,在《宮樂圖》繪畫中顯示,里面包含12名體態豐滿的唐朝婦女,在絲竹樂聲下,享受飲茶的優雅,而對于繪畫者來說,主要通過運用仕女比較慵懶的狀態和線條,展示仕女通過飲茶獲取美好的感受。而對于唐周昉的《調琴啜茗圖卷》來說,在與《宮樂圖》比較之后,其畫面內容也存在相似之處,主要將楊超貴族婦女作為繪畫中的主要對象,一個女人在彈琴,另外兩個在飲茶的同時,貌似認真傾聽的樣子,雖然沒有將茶文化作為重點繪畫對象,但是側面展示了唐朝規則的優雅生活。另外,與繪畫對象中表達的女子也有不同之處,例如,唐朝書畫大師閻立本的《蕭冀賺蘭亭圖》中繪畫作品,主要是講一個男子作為繪畫對象,這幅畫可以充分展示古代人在談話之余,喜歡以飲茶方式輔助,適當增添興趣,而且相關人士通過制作唐朝茶具,充分展現了其生活的形象與生動,從而為后代研究提供有力的證據。
1.2 宋朝茶畫圖
茶文化在宋朝時期的發展,頗受皇宮貴族的喜愛,依據相關歷史數據的記錄,宋徽宗曾在《大觀茶論》中對于茶香的評價,總結為茶有真香,非龍麝可擬。在宋朝時期,經常會聚集大量客人,在廳堂內以飲茶為樂,而宋徽宗在《文會圖》繪畫過程中,通過畫筆將當時的場景記錄下來。而與《文會圖》內部熱鬧和富麗場景有所不同,對于南宋劉松年的《盧仝烹茶圖》中,就凸顯出靜謐清幽環境和。除此之外,宋朝錢選也繪制過一副《盧仝烹茶圖》,但其圖畫內筒的色彩非常顯眼,采取了紅色和黃色以及綠色等顏色鮮艷的色彩,展示出與劉松年圖畫截然相反的意境。
1.3 遼代至清朝茶畫圖
對于遼代的地位位置比較,而遼代時期人只要以飲茶驅寒為主要目的,當皇宮舉辦重大節日活動時,需要采取茶水對先祖祭拜。由此可見,在遼代時期,飲茶活動以及成為日常生活。例如,遼代制作的壁畫《茶作坊圖》中,其內容詳細描述了制茶的基本過程,保證后代人可以對遼代茶葉制作過程有一個全面了解。而在元代墓壁圖《茶道圖》中,畫中主要采取生動和鮮艷的色彩,展現了元代飲茶的場景。一直到明朝發展,文征明制作的《惠山茶會圖卷》的圖畫,再次展現了當時飲茶賦詩的實際場景,體現飲茶活動,逐漸成為當時發展使其人們生活中最重要的組成部門。最后,到清朝發展時期,相關文人就比較推崇悠閑的生活方式,而在清錢惠安制作的《烹茶洗硯圖》中,也充分展示了當時朝代發展的人生態度,創造了一個祥和安寧的發展氛圍。
依據唐朝到清朝發展過程,其中保存下來的茶文化繪畫作品可以得知,對于中國古代的插畫來說,茶文化主要是起到輔助作用,而畫家在實際創作過程中,主要描繪對象依然是人物,而對于茶文化來說,主要作用是為了烘托室內場景與比較悠閑的環境。所以,隨我國社會時代的快速發展,我國現階段的茶文化,已經逐漸開始融入到多方面的產業發展領域中,例如,舞蹈和建筑以及體育等多個行業,最終逐漸實現茶文化與美術創作內涵的完美融合發展目標。
2.1 傳統茶文化藝術價值的傳承
我國茶文化的發展歷程已經具備千年文化歷史,一直發展到今天,我國雖然大多數人,在日常生活中都會經常品茶,但茶文化自身最重要的精神與文化內涵,沒有得到有效傳承和發展。例如,對于茶道的精神來說,日本茶道與中國茶道相比較,日本茶道在國際上的知名度較高一些,并且在日常生活中,也都可以見到茶文化精神的融合,促進日本茶道自身理念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是隨時代快速發展的同時,茶文化始終會將中國幾千年的歷史文化和生活以及豐富,通過不同的方式,進行全面記載,普遍表達在詩文或者繪畫中。我國社會經濟正處于一個快速發展階段,逐漸提高大多數人類對中國傳統優秀文化精神的關注和重視,而對于茶文化中包含的修身養性相關知識與一些優秀傳統美德,都值得我們通過科學合理的方式,對茶文化自身的價值進一步傳承和記載。
2.2 新時代美術繪畫理念的思維創新
自大唐朝時期發展開始,我國不斷向亞洲和歐洲一些國家輸送茶葉和其自身文化內涵,逐漸推薦茶葉和瓷器成為中國走向世界的核心物質。但由于社會經濟市場對其造成的影響,造成我國傳統文化不能夠順利發展,導致茶文化在國內逐漸走向下坡路,最終使茶文化相關精神與文化內容逐漸消失。所以,為了能夠打破傳統茶文化落后的觀念,需要有效確保茶文化在現代社會發展中的全新展示。而對于中國傳統茶文化來說,需要將藝術理念和思維進行全面創新和完善,將茶文化自身作用和功能,在古代繪畫中全面展示出來,將茶文化作為重要發展核心,保證符合年輕人思維生活方式的條件下,將茶文化與美術作品進行結合,確保茶文化能夠在新時代發展環境下,充分展示其自身的生命力。
3.1 茶元素在美術創作中的應用原則
3.1.1 和諧原則。茶文化在實際發展過程中,最重要的核心就是精髓,所以,當畫家在對畫面進行描述的過程中,需要格外重視畫面的背景。例如,相互交錯的老槐和古松以及瘦如刀削的山石等等,只有采取自然環境和物體,才可以表達出畫中和諧的氛圍,如果畫面人物較多的情況下,需要通過S型排序的方法,實現畫中動靜結合的目標。而在《茗園賭市圖》、《攆茶圖》等等相關畫作中,其表達任務的方式,都是通過S型排序的方式,進一步展示茶道自身和諧的精神和文化。
3.1.2 真實原則。我國在繪畫過程中,最重要的一個階段就是寫實造型,我國歷史展現出來的茶文化畫作,其內容都具備比較鮮明時代發展特點,而且都是對當代發展實際的茶文化情景。所以,當畫家在對茶文化進行創作過程中,需要對一些細節深入細化,不管是刻畫民間的《茗園賭市圖》,還是對先賢高士描述的《盧仝烹茶圖》,都是對當代法扎實際情況的真實描述。由此可見,在美術創作過程中,如果需要采取茶文化作為輔助素材,需要始終堅持真實創作原則,確保最后呈現的作品真實和動人。
3.1.3 理性原則。我國著名美術家鄭午昌表明,在開展繪畫工作的過程中,需要對其環境全面概括,合理采用線條并全面細化,站在國內審美角度出發,保證其線條自身的神韻,對于任務的面部表情,需要準確地繪畫,盡量采用簡單有力的線條,將茶文化實際情景進行表達。因此,只有在實際繪畫過程中,將每個細節進行細化,才可以突出其美術創作的的原則性特點。
但是,在實際繪畫過程中,需要格外注意,需要借鑒歷史作家留下的創作經驗,獲取歷史仙人創作優秀作品中的內涵與重點文化,準確控制茶文化的元素的核心精神與內涵,按照任務寫實的造型,確保每一個線條的重要作用和意義,盡量將傳統文化與創新精神進行結合,最終有效提高茶文化在美術創作中的創新性。由此可見,在美術創作過程中,如果需要應用茶文化對其圖畫內容輔助,需要在其內容中,展示其側面發揮的重要作用,確保茶文化在其中的完美結合,最終促進茶文化在我國進一步傳承和發展。
3.2 茶元素在美術創作中的應用
茶、紙、墨、水,單獨看來似乎都是單一的元素,但是實際上,這些單一的元素都能夠在美術作品中呈現出來,并煥發出不同的藝術美感,通過對這些元素的不同組合,實現茶元素與美術創作的融合,促進美術從單純、原始感官享受,向更高層次的審美、精神享受轉變,美術創作者會通過自己的經歷以及對茶文化的體悟,挖掘茶文化所蘊藏的美術藝術創作價值和精神內涵,并體現在自己的畫作上。
在我國很多傳統繪畫作品中,能夠發現其繪畫大多以自然、灑脫的方式展現美術意境,通過對色彩以及水墨的運用,展現不同的風情,而將茶元素融入其中之后,其文化內涵則更為深厚,美術作品的精神品質也更加凸顯。茶畫是我國美術歷史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內容包括山水、人物、自然風光等,總體來說所反映的都是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思想,美術繪畫以更加直觀、更為藝術的方式將茶文化體現出來,茶文化思想與內涵與畫作主體思想相融合,更具感染力與藝術造詣。
茶畫作為我國一門獨特的美術藝術類型,極具藝術研究價值以及文化價值,是茶元素與美術創作元素的完美結合,是茶文化與美術藝術發展過程中相互影響、相互滲透的結晶。研究茶元素在美術創作中的應用,對我國當代茶文化發展、美術創作創新以及傳統文化的傳承,都具有非常積極的促進作用。
[1]劉麗,牛宏旭,武冰松.茶元素與美術創作元素的融合策略探究[J].福建茶葉,2017,39(03):333-334.
[2]王麗志.試析茶元素在美術創作中的應用[J].福建茶葉,2016,38(10):314-315.
[3]宋廣林.以茶為主題創作的美術作品的主要內涵分析[J].福建茶葉,2016,38(09):370-371.
[4]沈袁達.茶藝美學與高師美術創作審美意趣的融通性探析[J].太原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6,34(02):116-118.
[5]王麗,武立功.美術創作元素與茶元素融合下的藝術之美[J].福建茶葉,2016,38(02):209-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