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麗君
(中原工學院信息商務學院,河南鄭州 451191)
精準扶貧是近年黨中央提出的一項基本國策,其目標旨在2020年徹底解決貧困人口問題。與傳統扶貧模式相比,精準扶貧更加在注重以家庭為單位貧困人口的具體需求,提倡通過培育造血機制來使其獲得自主增收的機能。就茶鄉而言,生態資源豐富,茶文化深厚,可發展鄉村旅游來培育貧困人口的自主造血能力,對此下面進行了相關探討。
為了實現精準扶貧目標,需要培育貧困人口的造血機能,而這種造血機能不同于傳統的“以工代賑”,而是要通過當前的市場環境來發展商品經濟,促進鄉村市場經濟發展,以此增強貧困人口的自主造血能力。鄉村生態旅游具有商品交易的主體和客體,恰好為鄉村精準扶貧提供了市場,所以茶鄉精準扶貧工作可以依托于鄉村生態旅游展開,這方面我國已有很多成功案例可借鑒。
在市場環境下,隨著精準扶貧工作逐步展開,市場經濟所需要的制度機制也產生了價值取向,這就為鄉村生態旅游項目運作規定了具體模式。這種內在規定性可以很好的應對市場失靈問題,同時還能拓展鄉村旅游項目。總之,鄉村生態旅游是手段,精準扶貧是目的,二者都是為了發展鄉村經濟,提升當地家庭戶的經濟收入。
旅游資源是茶鄉生態旅游精準扶貧工作開展的主要影響因素,也是提升茶鄉生態旅游競爭力的關鍵因素,要想搞好茶鄉精準扶貧工作,必須注重旅游資源開發。旅游資源最本質的特征是具有強有力的吸引力,而吸引力的大小決定著旅游市場規模的大小和所創經濟收入的多寡。茶鄉的旅游資源主要有茶園、茶文化、傳統建筑、特色美食、民俗風情等,這些是茶鄉生態旅游精準扶貧工作的關鍵資源,不容忽視。
除了生態旅游資源外,茶鄉經濟發展情況也是影響生態旅游精準扶貧工作的重要因素之一。一般情況下,茶鄉地處丘陵、高寒地區,經濟發展相對滯后,且基礎設施匱乏,生態旅游方面的投入更是少之又少,顯然不利于生態旅游精準扶貧工作高效開展。從這一點看,地區經濟水平和基礎設施建設情況影響著茶鄉生態旅游產業規模開發和投資大小,要想發展好生態旅游產業,提高茶鄉精準扶貧工作成效,就要加強茶鄉經濟發展和基礎設施建設。
相關調查顯示,游客選擇鄉村旅游目的地首要考慮的因素是出行距離。不同的鄉村地區有著不同的區位條件,交通條件自然也不同。良好的交通區位條件可以為鄉村生態旅游項目發展提供得天獨厚的條件,反之則會限制鄉村生態旅游產業發展。介于此,茶鄉發展生態旅游項目前要先搞好地區交通建設,這是搞好茶鄉生態旅游精準扶貧的基礎工作。
當前是知識經濟時代,鄉村旅游經濟的競爭是知識、技術、信息的競爭,實際上也是人才之間的競爭,因此旅游專業人才在茶鄉生態旅游產業發展起著重要作用,要將其視作為精準扶貧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當前,茶鄉生態旅游產業發展已經了旅游資源,但是缺少大量的專業人才,需要加大人才培育力度。
茶鄉生態旅游的競爭力與生態旅游的需求成正比,若需求較大,勢必利于茶鄉生態旅游經濟發展,提升生態旅游競爭力。這些年來,國內旅游需求有所下降,主要原因在于旅游項目單一、枯燥泛味。而茶鄉生態旅游是新興的旅游產業,其市場需求較大,有著強大的市場潛力。此外,生態旅游項目也是茶鄉精準扶貧的主要手段,在培育貧困人口自主造血機制上起著重大作用。從茶鄉精準扶貧角度看,發展生態旅游產業是必要的,這是滿足茶鄉經濟發展的基本需求。
從生態旅游與精準扶貧之間的關系可以看出來,生態旅游與精準扶貧之間的關系十分密切,一個是手段,一個是目的,都旨在發展茶鄉地區經濟。鑒于生態旅游是茶鄉精準扶貧工作開展的主要途徑,建議茶鄉精準扶貧工作依托于鄉村生態旅游產業開展,從茶鄉文化、持續投入、基礎設施建設方面入手,制訂多樣的工作策略,使茶鄉生態旅游項目建設工作落到實處,實現精準扶貧工作目的。
文化是茶鄉生態旅游的核心,茶鄉有著豐富的旅游資源,其中除了生態資源外,還包括歷史悠久、底蘊深厚的茶文化,要加強茶文化資源開發利用,打造特色旅游項目,增強旅游產品的市場競爭力,以吸引游客,創造收益。在茶文化開發利用上要堅持保護與開發并重原則,突出茶鄉生態旅游的鄉村性與文化性,充分發揮茶文化的特色魅力,不然會產生適得其反效果。此外,對茶園、傳統建筑、特色美食、民俗風情等資源進行開發利用,將這些資源與茶文化整合開發,創造新穎、吸引力強的茶鄉旅游產品。如,開放茶園,每逢茶園豐收之際對外公開茶園,設立采茶、曬茶等民俗活動,利用茶鄉特有的文化、鄉俗活動吸引大量的游客來源,促進茶鄉商品經濟交易,帶動茶鄉人民收入提升。
為發展茶鄉生態旅游,實現精準扶貧目的,一方面要開發建設有吸引力、文化內涵的生態旅游項目,增加旅游產品的競爭力,另一方面要持續增加經濟投入,不斷加大生態旅游產品開發力度。如,鄰近茶鄉強強合作,互相借鑒有益的政策制度,及時交流經驗,盡量在互通有無基礎上逐步投入資金,加大基礎設施與生態旅游宣傳,與精準扶貧工作實現有效的銜接。
為了滿足茶鄉生態旅游精準扶貧工作需求,加大茶鄉基礎設施建設與人才培養,不斷提高茶鄉生態旅游銜接質量。第一,結合茶鄉生態旅游發展需求開展基礎設施建設,具體包括交通、水電、停車場、公共衛生間、餐飲等,完善茶鄉生態旅游產業的基礎設施,夯實生態旅游的物質基礎。而且,這些基礎設施建設可以提供大量工作崗位,滿足茶鄉居民工作需求;第二,在政府引導下建設民宿,鼓勵鄉村辦“茶戶一家樂”旅游項目,實現對貧困人口的精準扶貧;第三,培育生態旅游專業人才,提高茶鄉生態旅游服務品質,利于增強旅游產品的市場競爭力。
在當前信息化環境下,茶鄉生態旅游產業要以新聞媒介為推手進行宣傳推廣,樹立旅游品牌形象,擴大旅游項目影響力,這對茶鄉旅游經濟發展有著重大的推動作用。如,開設微博、微信公眾號等,定期向公眾推送旅游項目信息,配以精美的文字圖片,加強與媒體、游客的交流互動。與此同時,利用現有的市場需求發展新型的旅游產品,不斷滿足游客的新需求,以增強茶鄉旅游項目質量。
茶鄉生態旅游建設要以鄉村生態為兩點,借助茶鄉天然的自然環境打造生態景觀。良好的自然生態環境是茶鄉旅游與城市旅游的最大區別之一,若沒有了優美的自然環境、清新的空氣,茶鄉生態旅游就會失去對游客的吸引力。因此,茶鄉要依托于當前的自然環境資源建設景點,建設與城市旅游差別化的旅游項目。
除了建設生態旅游項目外,還要關注軟環境生態系統。鄉村貧困人口是精準扶貧的主要對象,他們雖然不能直接參與生態旅游開發決策,但要參與到具體的開發工作中來,尊重他們的利益。
綜上所述,茶鄉生態旅游精準扶貧工作要充分利用茶鄉的文化資源、生態資源,積極打造特色旅游項目,區別于城市旅游項目,提高旅游產品內容質量,以增強對游客的吸引力和影響力。在茶鄉生態旅游建設過程中,加強基礎設施與旅游專業人才培育,為茶鄉生態旅游經濟發展提供支持。
[1]李曉林,張夢妮.醫療救助視角下的精準扶貧——以沐川縣底堡鄉精準扶貧戶個案為例[J].中國衛生產業,2017,14(25):186-187.
[2]陳能先.“四步曲”打響產業扶貧沖鋒號——石城縣木蘭鄉精準扶貧產業幫扶工作札記[J].老區建設,2017(01):37-39.
[3]蔣瑜.“三定”培訓激發農民創業致富熱情——小河鄉精準扶貧農民培訓紀實[J].農民科技培訓,2016(09):15-16.
[4]匡亞林,馮文靜.“精準扶貧”背景下重慶市鄉村旅游開發策略——以萬州太安鳳凰茶鄉為例[J].重慶行政(公共論壇),2016,17(02):2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