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珍
(天津海運職業學院,天津 300350)
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和進步,人們越來越注重精神文化生活的消費,持續提升自己的生活質量和品位。包括國外游客在內的很多茶文化參與、感受和體驗者,紛紛選擇了到我國主要的茶葉產區進行茶文化生態旅游。在這種情況下,如何在茶文化生態旅游中運用旅游英語,提升游客的旅游體驗與文化體驗,感受真實的茶區文化和當地人民的生產生活狀況,激發旅游者對茶文化生態旅游的興趣,感受茶文化生態旅游的純樸,自然和真實。把握茶文化的內涵和實質。
斯圖爾德是美國著名的文化人類學家,他于上世紀五十年代提出了“文化生態學”這個詞匯。眼下國內研究文化生態旅游的專家學者普遍認為,生態旅游資源既涵蓋了自然旅游資源,又涵蓋了人文生態旅游資源[1]。
民間諺語“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與“琴棋書畫歌舞茶”從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層面描述了古代人民對茶產品的普遍需求。如今隨著物質生活水平的逐步提升,人們對茶產品的質量和數量需求日益增長。國內蓬勃發展的茶文化生態旅游可以在較大程度上滿足人們對茶文化、茶知識日益增長的需要。
從廣義上來講,茶文化指的是以茶為核心的所有物質文明與精神文化的總和,是二者高度統一,和諧并存的產物。假如依據茶文化旅游資源系統對將茶文化旅游資源進行分類,廣義層面的茶文化旅游應該屬于人文生態旅游資源這個大類,是農業形態系統類中的田園生態風光、農事勞動生態、農村風土人情生態中的亞類,也是文化遺產類中的民俗文化亞類。概括地說,茶文化生態旅游是旅游者品味、感受、體驗與茶相關的各種人文、天然的各種生態環境與領略純樸真實的民風民俗,而且獲得教益的過程[2]。
茶文化生態旅游的英語翻譯體現出極強的專業性特征。這是因為中華茶文化在漫長的發展過程中自成一體,很多作家創作了數不清的茶葉典籍,再加上茶葉產區的各種傳統制茶設備和茶葉名稱,都體現出極強的專業性。因此要求譯員熟悉茶葉旅游中的歷史典故、文化背景、人文特色、蘊含的文化內涵和固定表達。只有持續地豐富和充實自身的茶文化知識,掌握和熟練運用茶文化翻譯的固定表達,不可采取想當然的翻譯方式。
茶文化生態旅游更多地體現為一種文化活動,游客可能要求譯者介紹本地區的人文地理、茶文化習俗、區域性的特色文化與茶葉產區的風俗習慣等,這些都是旅游英語牽涉到的范圍。我國幅員遼闊,形成了相當數量的茶文化生態旅游區,旅游景點各不相同,各個茶文化生態旅游區有著深邃的文化內涵。因此譯者應該可能多地掌握相關茶葉生態旅游區的人文歷史和古今文化內容,還要根據中英文不同的表達方式和思維習慣,恰當地轉述這些生態旅游區的風土人情,盡可能地規避文化交流中的碰撞與沖突[3]。
在翻譯茶文化生態旅游的相關內容時,應該牢牢地把握簡潔與準確的翻譯要求。譯員應該清楚地意識到,將茶文化生態旅游和英語翻譯結合起來,主要目標是讓游客感受到我國深厚豐富的茶文化和精神內涵,應該結合具體的茶文化設備、習俗和設施,以簡潔凝練的語言,準確地表述各種生態景觀與人文景觀的特色和寓意。以簡明扼要的語言表達茶文化旅游區的茶文化特色,讓他們感受國內秀美迤邐的茶葉產區的自然風光。還要把握翻譯的準確性,要精準地選詞,盡可能提前做好翻譯功課,才不至于翻譯過程中手忙腳亂。
導游,特別是涉外導游,是開發對外旅游項目的主要聯絡員,他們將景區的各種事物與游客密切聯系起來,在開發茶文化生態旅游項目的過程中發揮著不可或缺的作用。為了切實提升茶文化生態旅游中導游的旅游英語能力,應該采取針對性較強的措施,做好相應的創新和改進工作。
如今文化生態旅游的發展如火如荼,第三產業在國民經濟發展規劃中所占份額逐年提高,我國對導游隊伍的需求缺口越來越大。在這種情況下,國家應該出臺相關政策和管理制度,激勵外語專業人才從事茶文化生態旅游的旅游英語翻譯工作,吸引他們投身于茶文化生態旅游的項目開發中。這是因為,外語專業人才具有較高的外語水準,如果能夠將此類人才納入到我國茶文化生態旅游項目的開發和發展中,會在較大程度上滿足眼下茶文化生態旅游項目中的涉外導游數量不足的問題。還能夠增強涉外導游隊伍的綜合素質,為促進國內外茶文化生態旅游的溝通和交流做出應有的貢獻。
英語是一門外語,英語翻譯能力的提升需要一個長期的努力過程。對零基礎或者英語聽讀說寫譯能力較差的當地講說員而言,應該堅持接受茶文化生態旅游的相關英語培訓項目,從而能夠穩步增強和提升他們的英語交流能力。在這其中,口語訓練是重中之重。在接受專業化的語言培訓過程中,首先應該結合茶葉旅游翻譯的特點,如極強的專業性,涉及的知識面非常廣泛等特點,有針對性地讓譯員學習和訓練茶文化生態旅游方面的具體知識。重點是讓他們準確地、簡潔地翻譯相關的茶文化旅游內容,恰當地使用茶文化的固定表達。還可以安排外籍人士或者涉外導游,進行相應的聽讀說寫譯訓練和培訓,在固定化、強制化的語言背景下,提升導游模仿與學習英語的能力,有效地做好旅游英語的翻譯工作[4]。
茶文化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關鍵性內容,它融匯了佛家、道家與儒家的思想精髓,濃縮了傳統文化中的菁華內容。因此,在翻譯茶文化旅游的相關英語內容時,應該立足于傳統文化的內涵,結合具體的人文內涵和文化歷史寓意,做出準確的翻譯,而不可泛泛地進行翻譯。這就要求廣大譯員持續地增強自己的茶文化專業知識儲備,立足于基礎性的茶文化內容,深入地把握茶文化中的深刻思想,密切連續茶文化中的茶詩、茶畫、茶學、茶道與茶藝,分析茶文化的諸多表現形式,對該領域做出系統化的總結和探索,循序漸進地增強茶文化旅游英語譯員在茶文化領域的修養。在此基礎上,可以有針對性地翻譯茶文化旅游的相關英語內容,譯員應該確保茶文化生態旅游的翻譯質量,以嚴謹的翻譯態度,審慎地翻譯茶文化旅游的相關英語內容。不管是筆譯還是口譯,都必須審慎地求證和翻閱相關的茶文化資料,如有必要應該從專業人士處獲得他們的指導,破解自己的疑惑之處,如此方可循序漸進地提升自己的茶文化旅游英語翻譯能力和水平[5]。
在開展茶文化生態旅游活動的過程中,應該準確地把握日益增長的旅游英語運用的需求。要讓受眾從旅游英語中感受到茶文化是我國優秀文化中的菁華,它內含著厚重的文化內涵和歷史淵源。但是茶文化生態旅游的英語翻譯存在著較大難度,要求譯員具備豐富的茶葉知識,密切聯系茶文化本身的文化屬性。準確把握茶葉英語翻譯的實質性內容,采取綜合性的方式,恰當地翻譯茶文化旅游的相關內容,方可有效地跨越不同文化背景的受眾的理解差異性,更好地實現旅游英語與茶文化生態旅游的互聯互通。
[1]李維錦.茶文化旅游、一種新的文化生態旅游模式[J].學術探索,2007(1):137-140.
[2]舒小林,黃明剛.基于生態文明理念旅游發展方式的選擇研究[J].生態經濟(中文版),2015(6):133-138.
[3]郝敏.試論茶文化旅游英語的翻譯策略[J].福建茶葉,2017(6):119-120.
[4]史曉南.試論英語在茶文化旅游開發項目中的運用[J].福建茶葉,2017(7):239-240.
[5]郝敏.試論茶文化旅游英語的翻譯策略[J].福建茶葉,2017(6):119-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