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施蓉
(寧波大紅鷹學院,浙江寧波 315100)
中國經濟硬實力在世界范圍內平穩提升,而中國茶文化的影響力也越來越受到各界的關注。傳承數千年的中國茶文化,因其與眾不同文化的魅力,在對外交流中發揮了巨大影響。我們有理由相信以“茶文化”為代表的優秀文化,正逐漸走向世界舞臺的中央。
文化自信是一個民族屹立于世界舞臺的必要支撐。文化本身代表著一種價值觀念和行為方式。我們的文化自信就是中華文明上下五千年,創造出各種文化的一個總成,它包括政治的、歷史的、文學的、工藝的、自然的、生活的。并且在各個方面都有它的身影。文化自信就是要深入挖掘我們傳承的文化中所蘊含的深層次哲學和生活藝術,并在當下加以深化、改良和發展,使之更有吸引力,更加具有現實競爭力,為當前我們社會文化的進步發展做出貢獻。
茶文化之所以傳承上千年后,在新時代仍然生機勃勃,這反映出了它強大的文化積淀和時代生命力。我們提到茶文化,就有很多可以討論的角度。比如,茶事、茶藝等等。盡管細數起來可能有幾十個方面,但在不同方面形成了各自的文化體系,而在不同體系里又可以梳理出多條文化脈絡。總的來說,茶文化兼容并蓄,修身養性。另外,古代哲學元素在不同的文化體系脈絡中都有體現。不斷吸收、融合、傳承下來的優秀觀念,需要進一步去發揚光大,展示出它光彩奪目的亮點。
從空間范圍看,中國茶文化在國內興起過一陣熱潮。茶文化的熱潮隨著中國對外貿易而走向世界各地。比如,古代絲綢之路開辟后,受中國茶葉貿易輸出和茶文化的影響,英國逐漸興起了喝下午茶的習慣,下午茶有濃厚的中國文化色彩。因此,現在很多地區的人開始把能喝到一杯純正的中國茶作為時尚。這種文化現象,由貴族化轉向平民化、大眾化,往外延伸甚至形成國際化,這個過程表現出茶文化的旺盛生命力和傳播力。基于此,我們必須有足夠的自信心和自豪感,牢固樹立起發掘和傳承中國文化的使命,尤其是茶文化的文化自信,讓其在更多領域發光發彩。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作為高校教育不可忽視的一環,直接關系著我國高校能否培養出既符合經濟產業發展需要,又符合社會和諧發展需要的人才。為了研究當前我國高校發展中思想政治教育的真實現狀、存在的問題,這對解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問題有很大幫助。
目前,很多2000年以后出生的新一代大學生群體,逐漸成為各大高校的主力生源。研究發現,這些年輕群體思想活潑,接受新鮮事物能力強。但因受家庭教育的影響,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對思想政治教育的排斥,特別是對呆板教育方式的排斥。教育對象發生了變化。因此,我們的教育方式也必須跟上節奏,作出適當調整,才能夠提高教育實效。“有質量”的教育將成為今后教育方面的總要求,要做到有質量,所謂的有質量其實就是能夠更加有利于學生成才,有質量才能夠更加受學生的喜愛。
高校是人才的孵化器。一個高校培養學生的質量,不僅僅體現在學術水平上,還體現在道德素質上。一個有才無德的人對社會的危害性,要遠遠高于一個無德無才的人。當前,在很多高校存在重學術、輕德育的現象,一些學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枯燥乏味,很多學生不愿聽、聽了記不住、記住了用不上。這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我們高校教育培養人才的質量,質量蛻化也給我們的教育提了醒、敲了鐘。
中國有如此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特別是茶文化中很多觀點和理論,都同思想教育有著天然的共鳴。比如說,茶文化中天人合一的觀點,里面就融合很多道家、儒家等思想,展開來講就是一本書。作為95后、甚至00后的大學生群體來說,這些文化思想很多人都沒有聽過,如此啟人心智的文化如果不去挖掘,不去利用;而是簡單照搬崇洋媚外,就是舍本逐末了。再比如,茶德中有個概念成為廉美和靜,我國文化中的這些好素材,就恰恰是凈化年輕群體個人修養的有效良藥,應該將這些元素合理化引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去。
茶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發揮更大的作用需要多方面配合。茶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需要一個過程,更需要有寬松的環境,特別是政策的引導、政府高校和社會各個層面的支持。
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各個大學的主責主業。高校應當發揮自身教育優勢,在引進、研究、發展茶文化上更加積極主動。在教師資源配備方面,要大力引進茶文化研究方面的高素質人才。比如,現在很多高校根本就沒有老師懂茶文化,更談不上做好結合工作了。在課程安排方面,不管是以選修課,還是必須課的方式都要鼓勵開課,要適當提高課程學分,吸引更多學生學習。最后,要將茶文化教育向思想政治教育方向拓展,寓教于樂,用更多的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將茶文化中的精髓傳播出去。
社會作為高校學生最終的輸出終端,也應當擔負起鼓勵學生學習茶文化的社會責任。比如,要鼓勵引導企業在用人時,既要查看學生的專業科成績,也要查看學生在校期間,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課程學習情況以及學習成績,給德才兼備的人更多的發展機會。現在很多高校對引入社會力量辦學還缺少重視,很多社會資源被閑置。因此,要鼓勵更多的在茶文化研究方面有深度的社會力量,通過學術合作、培訓授課等方式,參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一個好的創意必須要有好的發展環境。國家教育部門在頂層設計方面,要進一步加大對包括茶文化在內的,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研究挖掘力度;在科研經費上向該方面的學術研究傾斜;在學科安排上,特別是雙一流大學建設上要突出對傳統文化的重視,形成一種明確的導向,鼓勵學校開設更多的相關課程,鼓勵學校重視開設更多學生容易接受的課程體系。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發揮更大的作用,工作還存在著一些問題和短板。與此同時,我們的文化自信在作用發揮上還有很大空間,破解這些短板的有效方法,就是引進發掘更多的像茶文化這樣的優秀元素,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補充更多的新能量。因此,這需要學校、社會和國家在多個層面,給予政策、資金和環境的多方面支持,充分挖掘我們的文化精髓,增強文化自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定會翻開新的一頁。
[1]王秀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傳統茶文化的現代傳承[J].福建茶葉,2017(11):324.
[2]彭麗.茶文化視域下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創新[J].福建茶葉,2017(9):213-214.
[3]楊曉陽.茶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滲透與價值體現[J].福建茶葉,2017(7):168-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