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 碩
(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學院,河北石家莊 050031)
學前教育是實現素質教育的重要時期,對于幼兒人格的形成及其道德情操的培養都有著決定性作用,而茶文化蘊藏著我國幾千年的文化內涵,是儒家、道家、佛家等重要思想的統一。經濟文化全球化的腳步不斷的加快,外來的文化不斷的對本國的文化進行著沖擊,直接造成了我國國民國民性的培養受到了排擠,正是基于此現狀,本文將茶文化對學前教育國民性培養的影響進行了分析,以期能通過中國的優秀文化在學前教育中的融入加深幼兒對中華文化的認同感、深化教育體系的文化根髓,最終實現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
茶文化之所以能成為中華民族最優秀的文化,其重要原因就是滲透了儒道佛三家的思想精髓。中庸思想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內容,其要求人在現實生活中不斷的學習,不斷的修煉,達到圣人的境界,從而在遇到各種生活苦難時能不偏不倚,客觀理性。中國的茶文化深受儒家思想的滋養,深刻的突出了“和”字的內涵,在煮茶和品茶中養成不急不躁、心平氣和的心性。而道家講求的是萬事萬物均有客觀規律和原則,人們要順應自然,按照客觀規律活動,在茶文化中亦有道家思想的精髓,在物質層面上,茶樹的種植要符合自然的氣候條件,在精神層面上則重視融情于景、返璞歸真的釋然和放松,以做到“天人合一”的境界。佛家重視的是內省,主張參禪打坐,反省自身,凈化心靈,達到超世脫俗的境界,這同茶文化中“清”“靜”思想內涵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中國的茶文化博大精深,蘊藏著中國人民高雅的審美情趣和內在修養。學前教育是教育的重要階段,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發展最好的推進器,將茶文化融到學前教育極具必要性。對于幼兒來講,形象的、具體的、直接的實物更具有吸引力,而茶文化中的茶藝表演,采用一種載歌載舞的形式,生動形象的為幼兒展示了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通過這樣的一種表現形式,更容易被幼兒所理解和記憶,與其認知習慣所契合,讓幼兒在優美的歌舞表演中領悟到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從而產生文化的歸屬感。此外,將茶文化融入到學前教育國民性的培養中也能有效的提升幼兒審美和人文素養,豐富幼兒的學前學習生活。充分的汲取茶文化中深厚的文化營養,養成良好的精神文明素養,加速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建設。
漢語是世界上最為精深的一門語言,也是我國的一門基礎學科。對于幼兒來講,從小進行文化的積累和語文知識的積累,能讓其在日后的學習中受益。在學前教育中融入茶文化能幫助幼兒更好的進行語文知識的積累,培養幼兒的人文素養。唐詩宋詞是傳統文化的精髓,茶文化的內涵在唐詩宋詞中有著完美的體現,可以說,唐詩宋詞是茶文化的載體,在古代文人騷客的筆下,勾勒出了一幅幅的品茶圖,通過文字的刻畫,對人格和精神進行了思考。教師在茶文化的教學中,通過音樂、文字、圖畫等生動形象的再現了茶文化中的精神內涵,培養了幼兒的審美能力,奠定了其堅實的文化基礎。最后,在學前教育中茶文化有了更好的傳播,讓幼兒能早早的接觸到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在文化的影響之下,加速其國民性的培養。
學前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國民性的培養又影響著一個國家的凝聚力,茶文化在學前教育國民性培養中有著重要的影響,加深了幼兒對中華文化的認同感,深化教育體系的文化根髓,推進了學前教育國民性培養的步伐。
茶文化是中國最為璀璨的文化之一,重視內在品質的塑造,其蘊含的“清”、“新”、“靜”、“雅”等精神內涵,與我國五千年的民族文化相輔相承。幼兒通過對茶文化的學習,能培養出幼兒良好的道德情操。在茶文化的影響之下,幼兒能更好的進行心靈的凈化,無論是遇事還是遇人都能沉著冷靜,不斷的提升自己的精神品質。我國的茶文化十分重視德行,品茶、習茶之人均能在茶中不斷的追求自我,完善自我,最終實現自身的價值。學前教育是基礎教育的首站,是奠定幼兒良好素質教育的基礎,在這個教育階段進行國民性的培養更是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茶文化在學前教育中的融入,能讓幼兒見識到中華民族優秀的文化,對本國的優秀文化產生強烈的認同感和責任感,防止國民性被弱化。此外,教師在茶文化的教學中,也能充分的認識到中華民族璀璨文化的魅力,深刻的理解自己在幼兒國民性培養過程中所擔負的責任和義務。
文化是一個國家的根基,沒有文化國家就沒有力量。在經濟全球化的沖擊之下,不僅西方發達國家通過電視、廣播、網絡、報紙等推行文化霸權,企圖以外來文化弱化我國幼兒的國民性,并且很多的家長也在學前教育期間過于重視英語的學習,使很多的幼兒缺乏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認同感和自豪感,雙方面的原因使得我國學前教育的國民性培養受到了排擠。而茶文化在學前教育中的出現,使得很多的幼兒對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產生了濃厚的學習興趣,在各類文化小游戲中體驗中國的傳統節日,在各項活動中培養其對中華優秀文化的認同感和歸屬感。文化是一個民族的象征,記錄著一個國家的歷史內涵和精神內涵,在教育中,尤其是學前教育,文化是其根髓,只有以文化為根才能源遠流長,對幼兒國民性的培養產生深遠的影響。
實現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是我國現代化建設的重要目標,一個國家要更加強大,只有人民有信陽,民族才有希望,國家才有力量。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是要從娃娃抓起,學前教育是幼兒國民性培養的重要階段。我國的茶文化在中國五千年歷史的洗禮之下,融合了儒家、道家、佛家等三家的思想精髓,是中國最為優秀的文化之一,有著頑強的生命力,不僅如此,茶文化中還蘊含著從日常規范、為人處事、到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等形成和發展的路徑,茶文化有助于培養幼兒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學習習慣,使其形成不驕不躁、謙卑恭敬、團結友愛等優秀的傳統美德。在學前教育中融入茶文化是對幼兒傳統道德的培養,實現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必經之路,同時也有助于我國的文化實力的提升和幼兒國民性的培養。
茶文化是經中國五千年的優秀文化所孕育出的,其深刻的精神內涵代表的是中國的文化之本。在經濟文化全球化的時代之下,茶文化就是中國屹立于文化之林的根本。將茶文化運用于學前教育國民性的培養中,是實現精神文明建設的必然要求,是培養幼兒文化歸屬感和自豪感的核心內容,是使國民性培養不受外來文化侵蝕的重要內容,同時也是實現教育強國的必走之路。
[1]張玉暖.探析中國茶文化對學前教育的影響[J].福建茶葉,2017(6):172-173.
[2]張玉暖.學前教育融入茶文化等傳統文化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探究[J].福建茶葉,2017(5):176-177.
[3]龍世杰.中國茶文化對幼兒教育的影響探討[J].福建茶葉,2016(6):307-308.
[4]楊雪萍.學前教育國民性培養研究[J].中國教育學刊,2015(9):39-4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