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東亮,李久晶,宋艷娜
(1.牡丹江師范學院;2.牡丹江第一高級中學,黑龍江牡丹江 157011)
茶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在歷史發展過程中逐漸形成的,是傳統美德和文化直接的結合,蘊含豐富的價值理念。當代教育界非常重視學生的素質教育,尤其是在大學階段尤為重視。要想實現素質教育,則要有先進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將茶文化融入到加強學生素質教育的過程中,不失為一種可行之法。茶文化涉及到了歷史考古、文學藝術、醫療保健等各個方面,能夠使人修身養性、陶冶情操,對人的成長非常有幫助。因此,在開展高校素質教育過程中引入茶文化,一方面能夠提升其綜合素質,另一方面則能夠錘煉學生的品格和情操,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幫助學生順利成長、成人、成才。
茶木身上所具有的美德便是我們常常指的茶德。據記載,在我國唐朝的時候,我國盛行茶文化,之后茶文化以茶道的方式相繼傳播到了韓國、日本等國家,在被這些國家的人民廣泛接受的同時,也在很大程度上對這些國家已有的茶文化的內涵進行了很大的豐富與延伸。
在《百茶聯》中有對茶德的內涵定義。它將茶德劃分為和、清、敬、美、康、樂、甘、香八德。“和”、“清”、“美”主要指代的是從飲茶中所獲得的別樣的審美感受;“敬”指代的是相互尊重,相互敬愛、幫助;“康”指代的是喝茶有益于人的身體健康;“樂”指代的是喝茶能怡情,能讓人從中體味快樂;“甘”、“香”指代的是茶本身常常是甘甜、清香,讓飲茶者回味無窮。另外,《茶經》中也指出了飲茶人常常具備一些美德。而這些美德常常與儒家思想中提倡的美德有很大相似之處。《茶經》中說“茶之為用,味至寒,為飲,最宜精行檢德之人”。其中,“精行”指的是飲茶者所具有的端莊的好品行,“檢德”指的是飲茶者應有的勤儉德行。這些無疑是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承。而這些也正說明了茶文化教育對樹立大學生正確的價值觀是大有裨益的。
眾所周知,大學生階段正是他們價值觀逐漸走向成熟的階段,這也決定了這一階段的價值觀引導是必要的且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就目前的高校教育來看,錯誤的價值觀充斥著大學生群體,大學生群體中出現了諸如心理承受能力差、人際關系不和諧等問題,這對大學生后續的發展影響深遠。對此,正確引導大學生的價值觀是非常有意義的,且勢在必行。對此,在高校教育教學中引入茶文化,能夠使大學生在了解茶德思想的過程中產生自己的認知和感悟,從而能夠重新審視自己的價值觀既而定位自己的價值觀,為積極調整好自己的發展心態做準備,既而能夠在有效解決自身精神問題的同時樹立科學、合理的價值觀。而前文提到的《茶經》所提倡的“精行檢德”的茶德思想則對引導大學生的精神發展和行為規范價值頗大。
所謂茶人精神,最先指代的是以種植和販賣茶葉為營生的人。之后,隨著茶文化發展進程的不斷深入推進,茶人的內涵也被不斷豐富和發展,繼而人們將所有從事茶葉生產、銷售、科研、教學的人都稱為茶人。而茶人精神則主要包含兩層意思,一來指的是茶人身上所具有的優秀品質和品德,二來指的是茶人身上的優秀品質與茶木結合所延伸出的精神。時至今日,我們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來進一步認識茶人精神的內涵:
其一,以茶喻人,以彰顯無私奉獻的偉大。這也即是說,用茶樹所具有的品質來宣揚奉獻精神。具體來看,茶樹可以適應洼地和高山,可以抵抗寒冷和暴曬,可以生長在不同的土壤且保持四季常青的狀態。不論生長的環境多惡劣,茶樹都能夠做到既美化環境又凈化空氣。茶樹在春天發芽,歷經人們數百年的采摘卻依然能夠周而復始地向上生長,直至死亡。而在死亡之后,茶樹身上被采摘下來留存的茶葉依舊在給人們送去清香與健康。而這就是茶樹偉大的持續的奉獻精神。
其二,以茶明志,以體現淡泊名利的精神品質。在古代,文人騷客常常使用特定事物的突出品質來表明自己的志向與后最求,茶便是其中一個常被選擇的事物。譬如,諸葛亮用茶聯來表達自己淡泊名利、寧靜致遠的追求與志向。韋應物則是用一句“潔性不可污,為飲滌塵煩,此物信靈味,木自出山原”來體現自己追求潔身自好。
其三,通過茶闡明哲理以發人深省。尤其在古代,文人雅士從茶中引出了“先苦后甜”的安慰正在遭遇磨難的人的人生哲理。茶葉本身帶苦味,但飲用后卻有甘甜的感受。這雖然說的是飲茶的味蕾感受,卻更揭示的是人生的過程。為此,茶人精神常常被賦予了淡泊名利、無私奉獻、寧靜致遠、堅忍不拔的品質與內涵。通過宣揚茶人精神,可以引導人們逐漸塑造茶人精神所包含的這些品質,進而鼓舞人們為社會建設貢獻自身的一份力量。作為高校的大學生來說,他們是社會主義社會的中流砥柱,是實現中國偉大民族復興的主干力量,將茶人精神有效地貫穿到高校素質教育體系當中,能夠引導他們逐漸培養成無私的奉獻精神和頑強的奮斗精神,既而在幫助大學生們完善自身素質的同時,能夠在社會主義社會的建設中發揮自己的作用。
在高校素質教育教學中進行茶文化引入之前,高校首先應當明確茶文化教育的目標。這是能夠使高校茶文化教育落到實處的一個重要前提。從客觀來說,鑒于我國茶文化歷史悠久,在我國高校中開展茶文化教育是有諸多優勢的。其一,我國茶文化發展的歷史悠久,茶文化所包含的內涵豐富,并憑借其獨特的文化內涵與魅力吸引著人們的關注;其二,對于傳統文化我們常常是只繼承和發揚其精華部分。就當前來說,大學生們對茶文化所涉獵的內容還是比較少的,在這樣的基礎上在他們當中進行茶文化的教育,常常能夠真正實現對茶文化中精華部分的發揚與傳承;其三,就世界范圍來說,中國的傳統文化根底深厚。而茶文化的發展與茶文化教育的發展都需要植根于深厚的傳統文化中才能夠實現其切實的功能。為此,高校的茶文化教育應立足于中國現有的深厚的傳統文化,但與此同時,高校在對大學生實行茶文化教育的時候需要明確茶文化教育并不是對茶文化發展歷史的簡單回顧與記憶,二是對茶文化實質內涵的深層次挖掘與再塑造。對此,高校在對大學生進行茶文化教育的時候需要明確樹立這樣兩個教育目標:一是繼承和發揚中國茶文化;二是與時俱進地對茶文化進行推廣與創新發展。高校在明確這樣兩個茶文化教育目標后,才能夠在茶文化教育教學中有力地提高大學生的茶文化知識以及對文化的整合能力,與此同時拔高茶文化的時代性、提升茶文化在大學生素質教育當中的價值。
中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而茶文化則是中國眾多傳統文化當中的一種。茶文化的文化價值不菲,但與此同時它還隱含著很多現代社會發展所力導的諸多精髓文化。就茶文化的價值而言,在高校中進行茶文化的教育教學,我們會發現茶文化教育對大學生知識結構的完善、對大學生文化素養的提升、對大學生只是的拓展都大有裨益。反之,大學生也身肩傳承發揚茶文化的責任。在當前知識大爆炸、知識迅猛更新、科技水平空前提升的時代,作為高校也應當摒棄固有的簡單繼承傳統文化的思想,轉而以發展的眼光對待高校中的茶文化教育教學,既而在此基礎上立足于大學生的實際學習需要以及既定的教育教學目標選取茶文化的教學內容,以此盡可能地實現茶文化對大學生素質水平的提高作用,并將傳統茶文化轉化為現代茶文化,成為現代先進文化的一個組成部分。作為高校應當時刻銘記的是,在大學生中開展茶文化教育教學是為了提升大學生的綜合素質,而這個過程需要一個比較長的過程,為此,高校要做好進行長期茶文化教育教學的準備與規劃,并進一步拓新茶文化教育教學的渠道,改良茶文化的教育教學法,進而提升茶文化教育教學的效果,為提升高校大學生的綜合素質貢獻力量。
高校在進行茶文化教育教學的過程中,需要始終明確茶文化于提高大學生綜合素質的重要性,進而對茶文化的教育教學內容進行長期的規劃,確定茶文化教育教學的目標、把握茶文化的精髓,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以提升學生學習的效果。唯有此,大學生才能清晰把握茶文化的內涵,為中國茶文化的進一步發展奉獻推動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