佟 偉
(唐山職業技術學院,河北唐山 063000)
茶葉因其具有多種不同的功效,也因其人文、文化等方面的背景豐富,茶葉生產加工一直都是我國農業、商業中的重要部分,也是我國傳統優勢產業,在對外出口方面也是具有戰略性的物資[1]。然而,值得重視的是,茶葉生產、加工、出口并非僅我國在開展,隨著市場的擴大,我國茶葉產業面臨的競爭壓力在不斷增大,甚至在某些情況下,我國茶葉產業發展更為艱難。就此,以下將重點分析當前我國茶葉產業發展中比較優勢,以此為突破口探索發展的對策。
我國茶葉生產、貿易自西漢時期就已經具備了比較大規模,而后至唐朝、宋朝,茶葉的生產以及貿易都得到了統治者的重視,也得到了非常大的發展,甚至在一段時期成為世界上最大的茶葉生產和出口國,整個輝煌時期歷經幾百年,而后則隨著清朝的沒落到新中國成立至改革開放一直處于低谷時期[2]。自改革開放之后,我國茶葉產業又迎來發展的機遇和平臺,茶葉的生產產量、加工工藝、出口等均再次回升。
而縱觀近幾年我國的茶葉產業發展,毫無疑問其發展有了巨大的進步,就我國茶葉產量而言,從2000年至2010年,這十年之間,其產量從68.33萬t達到147.506萬t,至2016年我國茶葉產量達到241萬t,其產值大約為1702億。
回望過去近十五年我國的茶葉出口情況,以下重點將印度、斯里蘭卡的茶葉出口與我國茶葉出口進行對比:
1.2.1 與印度相比:過去15年印度的人口在穩步增長,但是印度的茶葉產量以及出口量在不斷下降,而印度對茶葉的消費量在不斷增長,以2015年為例,印度的茶葉產量為118.48萬t,出口量為20.8萬t;我國則表現為人口小幅度增長,茶葉的產量以及消費量在成倍增長,但是茶葉出口量增長緩慢,2015年我國的茶葉產量209.2萬t,出口量約為30.15 萬 t。
1.2.2 與斯里蘭卡相比:隨著社會發展以及國際形勢的變化,斯里蘭卡在茶葉生產、加工以及貿易方面呈現出較快發展的趨勢,其在近十五年的茶葉產量、茶葉出口量均在不斷上升,至2014年茶葉產量為44.5萬t,位居全球茶葉總生產量第四,而其茶葉出口量于2014年為31.7萬t,在同年全球茶葉總出口量當中,占據著第二位;因此與斯里蘭卡的茶葉產業發展相比,我國茶葉產業實際面臨的競爭非常大。
從印度、斯里蘭卡的茶葉出口對比來看,我國茶葉出口面臨的競爭加大,為了在不斷變化的市場環境下保持優勢,以及進一步占據市場,對茶葉產業的發展必須得到重視。
由于我國茶葉產業屬于傳統優勢產業,市場不斷打開以及國際總體環境的開放,我國茶葉產業發展可以說是突飛猛進,在茶葉的種類、茶葉品質等方面有了更為明顯的進步。從當前國際市場的需求來看,我國茶葉產業存在比較優勢。
首先,我國在全球茶葉生產當中,是唯一有條件生產各類茶的國家,即綠茶、紅茶、白茶等均可生產,這主要與我國南北以及東西跨越所形成的地理自然條件優勢有關。
其次,我國茶葉生產、加工、貿易等的歷史悠久,因此茶葉生產工藝具有自身的底蘊,并且在國際上也享有盛名。因此,從品牌的角度來看,我國茶葉產業在國際上具有一定的品牌效應。從當前我國茶葉出口市場來看,茶葉出口在遍及國家和地區涉及到120多個,其中摩洛哥是我國茶葉出口的第一大市場,而后為美國等,茶葉市場分布相對集中和穩定。
在比較優勢之下,國際市場目前對茶葉的需求以紅茶為主。而在紅茶生產、出口等方面,我國面臨的競爭對手包括肯尼亞、印度、斯里蘭卡等國家,這些國家均為紅茶的主產國。因此,我國的茶葉產業的發展在比較優勢之下,面臨現今的國際需求、市場競爭,仍然需要就茶葉產業發展予以重視并實施新的發展戰略。
值得肯定的是,我國茶葉產量、出口量呈現出不斷上升的趨勢發展,但是從我國茶葉產業出口當中存在的具體的問題出發,其面臨的競爭以及問題是多方面的,具體有如下幾點:
在近幾年,茶葉需要出口,進口國就茶葉增加了茶葉農殘檢測項目,并就該檢測的標準進行了限量、提出了更加嚴格的標準。例如,日本針對茶葉進口提出的檢測項目中,茶葉農業化學品的殘留檢測達到276種,并且檢測出的限量標準均為0.01mg/kg,歐盟在茶葉進口的農殘限量中規定的項目達到453項,而我國茶葉生產、加工等方面并未達到標準化的程度,這就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茶葉產業的后續發展。
另外,在檢測的過程中,需要的檢測費用也在逐漸增加,尤其是歐美的進口商就茶葉進口,制定需要哪家檢測機構,僅僅是茶葉的常規檢測費用就能夠達到五千人民幣。因此,在當前國際市場環境下,我國茶葉產業發展面臨的技術壁壘問題日益嚴重。
以浙江省的茶葉出口情況為例,其茶葉出口商品的層次相對較低,多以抵檔綠茶以及初級茶葉產品為主,這些產品通常出口國外是作為其他飲食等方面的原料,因此具備的附加值相對較低,缺乏自我研發能力[3,4]。而茶葉產業中,部分企業為適應和滿足國際市場的需求,存在不斷加大研發以及技術改造力度的情況,但是由于資金、技術等多方面的原因,茶葉生產、加工的成本增加,致使茶葉產業發展面臨瓶頸。
我國茶葉產業特色十分鮮明,杭州以西湖龍井為名、云南普洱出名,除此之外我國許多地方茶葉各有其特色、特點,每個品種、品牌可以說如數家珍。但是,就消費者層面而言,在很多情況下并不能區分這些品牌,對茶葉的層次分辨、茶文化及內涵等均可能存在不足,如此一來,我國茶葉的消費基礎雖然龐大,但是由于缺少戰略品牌建設,實際上茶葉市場仍處于初級階段。此外,就茶葉生產及經營企業層面而言,目前我國在這方面缺少一定數量的主導企業,對茶葉的國內外市場,尤其是在國外市場方面的拓展是不利的。
依據我國茶葉產業現狀分析,茶葉產業發展既存在比較優勢,在現今國內外市場當中,茶葉產業也面臨許多困難和問題。對此,我國茶葉產業發展必定需要從各個方面實施戰略對策,而在發展對策方面,筆者有以下幾點思考。
當前我國茶葉產業在國際上面臨的技術壁壘問題,面臨的茶葉研發問題,均可認為是茶葉產業的技術層面不足。對此,茶葉產業發展,也應當需要從技術層面出發。
首先,茶葉的生產可逐步推進機械化生產技術的應用。例如,茶葉種植、生產當中,考慮到作業強度、勞動力等情況,對茶園田間作業機械、茶葉加工等展開研究,并制定相應的技術流程,逐步達到茶葉生產的標準化、規模化,從而不斷提高茶葉生產質量及效益。
其次,茶葉要加大出口量,面對農殘限量標準的提高,我國茶葉生產可從綠色生產、加工等的技術層面入手。在此過程當中,茶葉生產可以依據生產環境、茶葉的類型或者品種,因地制宜制定茶園化肥農藥的施用標準,以有機肥,或者土壤培肥確保茶葉種植。而在殺蟲方面,則可利用相應的預測、預警系統,以揮發物誘殺害蟲等,也可通過使用低毒低水溶性的農藥降低茶葉的農藥殘留[5,6]。另外,就茶葉生產,也可實施現代化的管理,通過在不同的區域進行共性技術組裝、優化,以此不斷提升茶葉生產效率。
最后,以技術為支撐,從茶葉的多元化加工入手,增加茶葉在國內外市場上的附加值。例如,茶葉的市場銷售,先對消費者需求進行定位,或者依據當前市場情況,創造市場需求,將優質茶、品牌茶深入到消費者房中,重點對茶葉進行深加工,開展機采機制綠茶、紅茶、烏龍茶的精制拼配技術集成和優化;研制以茶粉、茶葉提取物或茶葉副產物等為原料的茶食品、茶飲料、茶飼料添加劑、茶用品等多元化深加工產品。最終,達到推動茶葉產業的轉型和升級,以及茶葉市場的初級轉化。
我國茶葉產業發展當中,茶葉品牌的建立是目前非常關鍵的一步。就茶葉生產、加工、經營等,我國給予的重視和支持力度在不斷增大,其中實施的名優茶戰略也已經有20多年,目前市場上名優茶比比皆是,可以說無茶不名。但是,從國內普通消費者以及國外消費者的角度來看,前者能夠喝得起的名優茶非常少,價格成為了消費的重要方面;后者因為茶葉雖然為名優茶,但在品牌方面存在欠缺。最終還,茶葉的銷售無論在國外還是在國內多以初級產品為主。基于此,茶葉品牌的建立是必須也是必要的。對此,建立茶葉品牌可從以下方面入手,轉變供應商、銷售商角色,企業、政府等加大對茶葉種植技術的投入,轉變茶葉銷售方式等。以轉變銷售方式為例,茶葉可以散裝銷售為主,結合銷售包裝設計,以此吸引消費者,逐步將其轉化為一種品牌。
綜上所述,我國茶葉產業比較優勢較為突出,但面臨國內外市場環境,茶葉產業發展仍需要不斷實施新的戰略,不斷促進茶葉的發展。
[1]耿琦.基于品牌發展模式的中國茶葉品牌戰略研究[D].安徽大學,2013.
[2]鄒保奎,何聰聰.淺析如何加快我國茶葉產業化發展對策研究[J],商,2012(19):170.
[3]嚴重君.中國茶葉產業國際競爭力研究[D].湖南農業大學,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