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 婧
(江西外語外貿職業學院,江西南昌 330099)
中國是茶的故鄉,也是世界上茶文化最為豐富的國家。我國的茶文化不僅僅是我國傳統文化中的精髓,同樣也是世界文化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國茶文化博大精深,內涵豐富,集中了我國儒釋道三家文化的精髓,內容上既包括社交、禮儀方面的培養,又包含清、靜、和、怡的茶道精神熏陶。傳統的茶文化展示手段,只能對茶的外在形態和茶具進行介紹,互動性也只能局限于觀眾對茶的品鑒上。而借助于多媒體技術的數字化展示,突破了過去的展墻、展柜、圖片、文字及燈光等傳統手段,可以有計劃的將茶文化的所有內容進行收集,通過圖像、視頻、音頻、文字、人機交互、虛擬現實等各方面的設計,可以將中國茶文化進行系統的提純整理,從而更為完整的呈現給觀眾。本人將從數字化展示的方式手段,實現的途徑,以及和茶文化如何結合等方面進行闡述,希望能對我國茶文化的傳播和傳承起到一定貢獻。
上個世紀90年代初計算機開始大量普及,數字化展示的研究也隨之出現,數字化展示借助的現代科技手段,以計算機、網絡為輔助工具,以數字化理論為指導,將展示主體內容體系以圖片、文字、視頻、虛擬成像等多種形式進行展示,從而達到展示目的。
傳統的展示方法在表現力上雖然也很充足,但畢竟受時間、場地、材料、加工工藝等各種因素的影響,對觀眾來說知識的獲取相對被動,只能是展示方展示什么,就接受什么。而數字化展示設計,展示方為觀眾提供的是由計算機模擬控制出的三維環境、甚至是虛擬現實的四維環境,同時又具備了聽覺、觸覺、嗅覺的多媒體功能。相對于傳統的展示活動,數字化展示最大的優點就是更容易調動起觀眾的興趣和積極性,對展示內容的傳播效果,要遠遠高出傳統的展示手段。觀眾可以身臨其境,通過鼠標或肢體感應來操作系統中的每一個對象,在某種意義上,既是展示內容的參觀者,又成為了內容的展示者,獲取知識的方式變得更為主動,對展示內容的可以進行選擇從而更具針對性。展示者只需對觀眾進行必要的引導,其他的交給觀眾就可以了。
科學在發展,技術在進步,CAD、人機交互、虛擬現實等技術越來越多的出現在我們的身邊,也被更多的運用到數字化展示之中。數字化展示以獨特的展示效果,炫美冷酷的科技手段吸引著越來越多領域的參與。
中國的茶葉,在唐代之前就出現了。經歷過唐代的定型、宋元的興盛、明清的普及、現代茶文化的形成之后,中國的茶葉已經成為中國人民的“國飲”。如今,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飲茶的享受已經不在滿足與解渴提神這一基本功能上,經歷過數千年歷史積淀,茶文化及其所承載的社會功能,越來越為人們所重視和挖掘。
中國人的開門有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茶已經成為我國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作為一種穿越古今的傳統優秀文化,茶文化集中我國儒釋道三家文化之精髓。涉及的領域包含社會學、經濟學、農業、歷史、文學、美學、哲學、宗教學等等。既有著“千秋大業一壺茶”高姿態,又有著“竹下忘言對紫茶”的閑情逸致,無論哪一個社會階層,都能夠從茶這個載體汲取自己所需的精神內涵。所以說,當今的茶文化既是中國傳統文化,也是接地氣的大眾文化。毫不夸張地說,茶文化的傳播、傳承和普及,在潛移默化地作用于中國整個社會,會對社會的道德評判標準、處世的哲學走向、個人價值的認定上都會產生一定影響。
正因為我國的茶文化內容豐富,涵蓋面廣,承載的社會功能強大,所以對茶文化的展示問題,一直是業內人員所關注的問題。傳統的博物館、展會、實物展出等展示手段,傳遞給觀眾更多的是茶的外在之美和器具之美,而茶文化在精神層面的內涵精髓卻無法得到完美體現。盡管在近些年中,茶博會、品鑒會等類似的展示活動,大力增加了與觀眾的互動環節,但對茶文化內涵的傳播也是收效甚微。基于多媒體技術的數字化展示的出現,恰恰為茶文化的展示提供了思路。動靜結合、相互交融、互動體驗的展示手段,為我國茶文化的傳播和傳承,提供了新的方式與可能。
相對于傳統展示模式,數字化展示對茶文化的傳播傳承,有著諸多優勢,下面就主要優勢進行簡要論述。
中國是茶的故鄉,至今有著數千年的歷史,傳說“神農嘗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這樣的說法雖然得不到考證,但也充分說明了中國茶文化的歷史之悠久。我國有文字記載的歷史達三千多年,可以得到考證的是在唐朝時期,中國的茶文化就已經基本形成。唐朝被尊為茶圣的陸羽,留下了不朽的茶文化巨著《茶經》,至今還對當代的茶文化起到影響作用。宋元時期,茶由宮廷和寺院的專屬用品,慢慢向民間普及,并在內涵方面也得到進一步完善。到了明清時期,我國的茶文化得到進一步的發展,茶葉的分類、泡制飲用的方法也根據制作方法的不同而變得更為細化。此真正意義上的茶館文化、茶器文化、茶的家具文化,在明清也得到快速發展并定型。我國當代的飲茶方式和習俗,以及茶葉的采摘、制作方式,在最大程度上就是延續明清時期的茶文化。
只有了解了茶文化的歷史發展過程,才能更好地了解學習我國茶文化的內涵和精髓。而這些茶文化歷史,靠傳統展示方法很難完成,即便展示時有所涉及,也只能是通過現場講解來完成,傳遞的信息過于碎片化和概括化。而數字化的展示,完全可以通過音頻、視頻、動畫模擬等手段,對茶文化歷史進行全方位、系統化、立體式的介紹和回顧。通過數字化處理,可以設置不同的目錄,分別對不同時期的茶文化進行詳細介紹,這樣觀眾就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有針對性的對某段時期的茶文化進行學習。
中國的茶文化精神博大精深,內涵豐富,是中化文化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其形成和發展過程中,吸收了我國各個時期的優秀哲學思想,從古至今貫穿著“和”的精神,對社會的穩定、人與人之間的和諧相處、區域與區域之間的友好共存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寬厚、仁和、包容、和諧、中庸等諸多優秀的人文精神,在茶文化中都能得以體現,并潛移默化的影響著當代人的日常行為。毫不夸張地說“欲知華夏,可先品茶。”中華民族優秀的精神特征,都可以在茶文化中得到完美的體現。
如果說形、味是茶文化的外在之美,那么豐富的精神內涵就是茶文化的內秀。外在之美可以通過展廳、展臺、陳列等傳統展示手段體現,而內在之秀,靠傳統的展示模式顯然難以實現。與茶葉歷史的展示同樣的道理,借助數字化手段的展示,不僅僅能將茶文化的內涵完美的展現出來,更能因聲光電所產生的綜合震撼效果,帶給觀眾最大程度的心理共鳴。
包容性是中國茶文化的一個典型特征,這一點也體現在與傳統音樂、詩詞、書畫等其他藝術的巧妙搭配上,不僅能使得茶文化的表現更具張力,也能使得其他藝術更具魅力。
在傳統的茶文化展示手段中,往往也融合著其他的藝術形式共同呈現。但終究展示的主體內容是茶文化,過多的其他藝術形式加入會喧賓奪主,從而影響茶文化的最終展示效果。數字化進行的茶文化展示,通過合理的構架完全可以解決茶文化和其他藝術形式在搭配比例上的矛盾,如背景音樂可以完全使用傳統曲目、在畫面背景中搭配與主題內容相貼切的書畫作品,旁白中引用于主題內容相搭的詩詞。如此一來,各種藝術即相得益彰,相互襯托,茶文化主題展示內容不但不會被掩蓋,反而會起到更好的展示效果。
知識的傳播效果,對被傳播者來說,被動“灌輸”的形式永遠不如主動“索取”的效果要好,茶文化的展示和傳播,同樣遵守這個規律。
暫且拋開展示的主體內容不說,絢麗多彩、高科技的數字化傳播手段,本身對觀眾就具備極大的吸引力,更不要說數字化展示手段更具趣味性和互動性。數字化的茶文化展示,可以讓身處其中的人始終保持探索欲和求知欲,并始終保持著愉悅的心情,茶文化也因此達到有效的傳播。
做過展會營銷的人都深有體會,一場展示會的成本非常之高。其中包括場地成本、人員成本、布展材料成本、水電成本等等。如果是商品類營銷展示,展會成本可以從營銷中得以彌補,但作為單純的文化類產品展示,想要收回其展示成本簡直是不可能實現的任務。
具體到茶文化的展示,側重的更多是傳遞茶文化精神,培養人們喝茶、愛茶的習慣,商業目的相對較弱,文化氣息更濃,所以不得不考慮來自成本上的壓力。因對展示內容呈現方式的不同,數字化的茶文化展示在占地空間上要求不高,從而節約了場地成本。此外,數字化展示的特點是觀眾“按需所求”自主完成知識的獲取,服務講解人員不需太多,人員成本上也會大幅降低。至于布展設備材料,展方完全可以通過租賃的形式,與文化傳媒等相關業態的公司合作來完成,從而解決大手筆的投資問題。
在成本上與傳統展示手段不同的是,數字化展示增加了數字化產品的制作成本,但與其他方面節約下來的成本相比,數字化產品的制作成本可以忽略不計。
數字化展示實現的路徑很多,如CAD的應用,人機交互的應用、虛擬現實的應用、視頻動畫的應用等等,因受篇幅限制不能一一贅述,本文最后將最常見的和最前沿的展示實現路徑和方法做簡單介紹。
視頻展示是最簡單,也是最容易實現的數字化展示。很多人都注意到,2017年,一款小罐茶的營銷廣告在電視臺上播放,唯美的畫面,娓娓道來的講述、不刻意的茶歷史穿插產生的效果,打動了很多消費者的心。即便有的人沒有喝茶的習慣,也會忍不住將整個廣告看完。這就是數字化展示的魅力,運用動態的視頻畫面,呈現出各種茶文化的視頻、紀錄片、或“微電影”等。它可以結合茶文化展示主體的側重內容,選取最恰當的茶影像資料,精心剪輯并進行藝術處理,最終帶給觀眾以耳目一新的體驗。
數字博物館是近些年出現的新鮮傳播手段,采用三維圖形圖像技術、特種視效技術、虛擬現實技術等多種數字化手段,將某一領域想要的內容和信息進行集納、整合、展示和處理,有計劃的按照邏輯地進行圖形、圖像、音視頻、以及文字等各方面的設計,并通過數字化平臺完整呈現于網絡上,讓觀眾隨時隨地的進行參觀和學習。中國的茶文化內容豐富,可以按照茶的品種、產地、制作工藝、精神內涵,可劃分出無數個單獨的茶文化子體系。每一個子體系都可以作為獨立的內容單元,成為茶文化數字博物館的內容。
茶文化數字博物館的建設,即有利于茶文化的傳播和傳承,也有利于茶葉產地和品牌的推廣。更為值得一提的是,茶文化數字博物館可以不斷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調整和完善,對茶文化的傳承有著不容忽視的作用。
可以說,虛擬成像是當下最前沿的展示技術。虛擬成像的科學稱謂是全息投影技術,該技術利用干涉和衍射等光電原理,依托數字化手段再現物體真實的3D圖像的技術。全息投影技術,即可以產生立體的空中幻象,又可以使幻象與表演者產生互動,共同完成展示,展示效果令人震撼。如2015年,鄧麗君20周年虛擬人紀念演唱會上,靠全息投影技術“復活”的鄧麗君震驚了全世界。再如2016年9月,杭州G20峰會的文藝演出,全息投影技術的應用同樣讓參會的各國領導人驚嘆不已。
在我國的茶文化中,有一部分內容已經消失在現代茶文化體系中,如唐代的斗茶場景,我們只能從史料中得以窺視。如果借助全息投影技術,完全可以再現當時文人們的雅興。觀眾可以更為清晰直觀地感受茶文化的歷史,充分而全面地感知茶文化。
隨著計算機技術的快速發展,我國的數字化展示技術和市場已經相對成熟。毫無疑問,數字化展示對行業的發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茶文化是我國傳統文化中的瑰寶,其蘊含的精神內涵不僅能陶冶人的情操,也能在很大程度上反應出中國傳統文化的民族精神和特征。中國茶文化的數字化展示,有利于茶文化傳播和傳承的完整性,并為學習傳統茶文化開辟了一種新的途徑,同時也為中國其他傳統文化與數字化展示的結合提供了新的思路。
[1]尉瀟日.中國茶文化的數字化展示與實現 [D].北京工業大學,2014.
[2]戰冠紅.交互設計在茶展示空間中的應用研究[J]福建茶葉,2017(3):153-154.
[3]張瀚文.當今展示藝術中的交互設計研究 [J].現代裝飾 (理論),2014(4):86-86.
[4]王謹.云錦文化數字化博物館建設設計構思 [J].美術教育研究,2014(11):7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