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旭雙
(中原工學院信息商務學院,河南鄭州 450000)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普及,人類已經進入互聯網+時代。互聯網+以它自身的性能和優勢,推動了時代的發展。互聯網技術的不斷進步,也使得文化的傳播手段和途徑不斷豐富,提升了傳播效率和效果。互聯網+時代背景下,茶文化傳播的手段和途徑增加,傳播效率提升,效果也更加明顯。互聯網+時代,傳播茶文化要充分借助互聯網技術,提升茶文化對外傳播和翻譯的效果,這也是當代茶文化傳播的必然選擇。
茶文化在對外傳播的過程,因為語言的障礙,必須要翻譯成國際通用語言。一般來說,翻譯主要是針對茶類、茶產品,但最重要的是對茶著作的翻譯。《茶經》是我國第一部介紹茶的系統著作,后面還有《茶道》、《續茶經》等其他著作,這些著作對我國確立整套茶文化體系產生了非常重要的影響,也為茶的研究奠定了基礎。在所有的茶著作中,陸羽所寫的《茶經》對茶的介紹最為詳細,因而也是最權威的著作。這部書雖然只有短短的7500字,但詳細記載了茶的種植、采摘、烘焙、煮茶系列過程,所以才被尊奉為關于茶的百科全書。發展到現在,隨著中國綜合國力上升,在世界上的影響力日益增強,其他國家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研究越來越多,對茶文化的研究也更多,其方向則是研究以《茶經》為代表的關于茶的經典著作。正因為如此,對與茶有關的著作的翻譯逐漸興盛起來。
在對外傳播和翻譯茶文化的過程中,日本和韓國因為其語言優勢和獨特位置優勢,《茶經》首先傳播到這兩個國家并被翻譯成了兩國本國語言。根據記載,早在南宋時期,日本僧侶就來我國進行文化交流,不僅帶走了茶籽和種茶技術,帶走了一些關于茶文化著作典籍。明清時期,隨著造船技術更加先進,日韓兩國來我國人數更多,這些人不僅將一些典籍帶回去,還和我國的學者一起翻譯典籍,使得茶文化在日韓兩國迅速普及起來。
中國的茶葉直到16世紀才傳入歐洲,所以對茶文化的翻譯時間比較晚。明朝時期,中外貿易增多,明朝政府積極推動中西方的茶葉貿易,鄭和先后七次下西洋,推動了茶文化對外傳播,也將與茶有關的經典著作帶到了西方國家,而對茶文化的翻譯也是從這個時候開始。例如,意大利的作家拉馬斯沃曾經依照《茶經》寫出了《中國茶》一書。雖然這兩部書的內容并不是一一對應,后者是立足前者的基礎摻入了個人感受寫出的一本茶學著作,但這是歐洲第一部翻譯茶文化的著作。隨著中西交流不斷增多,《茶經》一書已經被翻譯成了幾十種文字,有上百個版本。但是,這些譯本和原著相比,只是將原著中的一般信息保留下來了,但關于茶的歷史、故事和傳說卻沒有涉及,也無法將原著所要表達的內涵體現出來,出現這一問題的原因就要是中西方文化差異。總的來說,這些翻譯者精通幾國語言,而且也能夠理解茶文化的精髓,翻譯的時候細節處理也比較到位,還是推動了茶文化的對外傳播翻譯發展。
強大的互聯網技術提高了茶文化的傳播的效率和質量。互聯網因為不受地域、時間和空間的限制,能夠保證在傳播的過程中實現快速、實時傳播,極大地提高了傳播的效率。互聯網技術因為能夠在較短時間內傳播數量很大的信息,而且呈現的信息非常直觀,使得傳播的茶文化的質量大幅度提高,從而積累了更多茶文化受眾。因為互聯網的存在,使得世界的聯系更加緊密,使得作為世界個體的個人能夠更加簡單、隨意獲取茶文化信息,同時也進一步拓寬了茶文化領域的范圍,使得文化產業更加繁榮。除此之外,互聯網技術還能夠進一步優化配置茶文化資源,這種靈活配置方式和智能渠道組合能夠推動茶文化更好、更快傳播。在互聯網技術的支撐下,茶文化的傳播方式呈現新態勢,將以前靜態的茶文化資源上升為動態的資源,使得茶文化能夠更加形象、生動的呈現在人們面前,從而給傳統茶文化打上了時代烙印,有利于推動其繼續發展。
茶文化博大精深,對許多中國人來說都比較深奧,外國人理解起來就更加困難。正因為如此,如何精準翻譯出茶文化一直是翻譯界的一大難題。在以往的翻譯過程中,經常會出現翻譯有形無神、過于死板等情況,導致給眾多翻譯工作者帶來了很多困惑,但互聯網技術的出現,則給翻譯工作者解決這一困難提供了便利。在網絡交流平臺上,能夠促進各國及各個行業對茶有愛好的人士進行友好交流,而翻譯工作者則可以獲取對茶文化翻譯的最準確的結果,從而保證茶文化翻譯的結果既符合外國人的語言表達習慣,又能夠將茶文化的精髓表達出來,從而提升了茶文化的翻譯質量。在互聯網技術的支撐下,茶文化對外翻譯能夠吸收到更多的具有茶知識而又精通英語的人士,充分吸收他們的意見,從而達到最好的翻譯效果,這樣保證“只可意會,不可言傳”茶文化能夠更準確的表達出來,因而被視作是對翻譯策略的優化,有利于茶文化的廣泛傳播。
當前已經進入全球化時代,中國和世界的交流更加頻繁,我國的傳統文化和西方文化價值內涵之間的碰撞也越來越多。受到西方價值觀的影響,我國一些年輕人盲目崇拜西方的文化,導致承載華夏文明文化價值體系正在逐漸褪色,這對傳統文化的延續和發展是極大地威脅。在這種背景下,中國必須要全面實施文化“走出去”戰略,茶文化作為很早就在世界流傳的傳統文化,理應承擔起這份責任。因此,對茶文化的傳播翻譯就顯得尤為重要。在互聯網+背景下,互聯網的應用更多,拉近了中國和世界的距離,也給茶文化的翻譯帶來了便利。因此,要充分利用這些技術,翻譯出更多、更準確的與茶文化有關的知識和作品,讓世界其他國家能夠接收到傳播速度更快、更便于理解的茶文化,順利實施茶文化“走出去”戰略,使傳統茶文化在互聯網技術助推下大放異彩。
互聯網技術的在茶文化傳播領域的應用,所產生的作用和效果是無法想象的。互聯網除了提升了茶文化傳播的效率、增強傳播效果之外,更為重要的是為茶文化的發展創造了一種新型商業模式。在互聯網時代,電子商務成為了時代發展的潮流,如果無法融入這個潮流,則難以避免被淘汰的命運。茶文化在傳播的過程中,互聯網技術能夠讓更多的行業主體、信息進入茶文化領域,使得茶文化的內容更加豐富,呈現多元化發展趨勢。電子商務是以互聯網技術為基礎的新興商業模式,有非常大的潛力,效率高、產品信息庫非常龐大,利用電子商務傳播茶文化無疑是給茶文化發展帶來了新鮮空氣。在電子商務模式下,人們購買與茶相關的產品更加便利,茶文化的傳播也從單一的文化領域變為綜合領域,讓文化和商業實現互通。通過茶產品的銷售帶動茶文化的傳播,茶文化傳播促進茶產品銷售,從而形成一種良性互動,并成為一種常態,為茶文化傳播找到了新方向。
中國是最早種植茶的國家,茶文化也起源于中國。因此,茶文化對中國文化乃至中國人都有特殊的意義。茶文化很早就傳播到國外,在其他國家也形成了不同于我國的茶文化,這個過程一直延續到現今。從當前來看,茶文化的傳播對中國新時期精神文明的建設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隨著互聯網技術不斷發展,人們已經進入互聯網+時代,這就對新時期茶文化傳播翻譯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提升了茶文化翻譯的效率,增強了茶文化翻譯的準確度,使得茶文化在世界的影響力進一步擴大。與此同時,只有重視互聯網技術對茶文化的傳播翻譯所起的積極作用將緊跟時代發展的互聯網技術通入到茶文化傳播過程中,并形成規范的形式,讓更多的的人參與到茶文化的翻譯、傳播中來,使得茶文化傳播翻譯呈現多元化發展,存世茶文化在世界范圍內的普及,將茶文化翻譯成各類語言,使越來越多的國家渴望吸收茶我國的文化,從而使茶文化真正成為世界性的文化,并一直延續下去。
[1]孔凱,魏曉曉.淺議網絡視野下的中國茶文化傳播[J].淮南師范學院學報,2011(4):76-77.
[2]程程.透過陸羽《茶經》解讀茶文化的內涵[J].黑龍江史志,2009(16):69-70.
[3]肖裙.新媒體與跨文化傳播的理論脈絡[J].武漢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2015(4):122-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