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奕男
(鄭州大學西亞斯國際學院商學院,河南鄭州 451150)
在通常情況下,我們所熟知的供應鏈主要是存在于規模比較大的企業,小的企業是比較少的,并且,中國是比較晚才接觸到供應鏈管理的理念,但是在這之前,外國企業已經很早就開始研究這種理念,而且已經形成了豐富的理論成果和實踐經驗。本來這個理念走進中國就晚,而且大多數都是在規模較大的企業,在中小茶葉企業的發展就更加的不成熟,不完善了。隨著這種管理和經營模式的引進,中小茶葉企業也確實從中獲利不少,但是同樣存在很多問題,主要是在經濟全球化和一體化的背景下,中小企業面臨著更加殘酷的競爭和更加嚴峻的考研,如何在這種環境下求得生存,如何更好的利用供應鏈管理帶來的優勢,這正是我國的中小茶葉企業所要面對和解決的[1]。
說到供應鏈管理,大家會想,這究竟是指什么呢?供應鏈管理是由外國人提出來的,后來才傳到我們中國,這個管理的目標就是在充分考慮產業鏈制作過程中的影響環境,最終實現資源的優化利用,然而現在全世界并沒有一個統一的供應鏈管理的概念得到大家的認同和使用。在寫這個論文之前,我查閱了很多的文獻資料,從這些資料中得知供應鏈管理就是指產品的生產流程,即原料的來源、加工、包裝、儲存再到成為廢品,在整個過程中都應該充分考慮到環境這個因素,加強對環境的保護和管理,最終才能促進環境和社會的協調發展。
一個企業的決策都是由企業的高層管理者所決定的,中小茶葉企業決策也不例外,正是這個原因,使得供應鏈這種管理理念在中小茶葉企業中很難進行下去。
不同的企業有不同的企業構成特點,從我國中小茶企業的構成來看,更多的是家族企業,這些家族企業的高層管理者會決定企業的戰略以及企業未來的發展方向。除此之外,供應鏈管理的概念以及這些管理經驗都是舶來品,在中國也是近些年才發展,還沒有很好的融入到企業的管理實踐過程中,這導致這個管理經驗很難本土化發展。
在我國,中小茶葉企業存在一些固有的特點和局限性,即規模很小,產品的類型也很單一,這導致他的市場占有率很少,能夠獲得的資金也比較有限。有限的資金又會進一步影響企業規模的擴大,產品的研發以及創新的投入,對企業的長久發展是不利的。在中小茶葉企業生產過程中,要投入很多的成本,這些成本包括,人力、無力、成本以及物流成本等,這些資金的投入能不能為企業帶來很好的收入,能不能推動企業更好地發展,都是管理層需要考慮的。
任何事物都有其兩面性,世貿組織是一個很好的組織,自從我國加入世貿組織之后,中國外貿出口便迅猛發展,迎來了高峰,中小茶葉企業在出口的時候,也獲得了很大的收益。有好就有壞,前面是國際大環境給中小茶企業帶來的好處,但是隨著中國出口量不斷的增大,很多國家痛恨中國企業搶走了他們的市場,開始實行了“綠色壁壘”,對中國的產品進行限制,這導致中國中小茶葉企業很難再走進國際市場。除此之外,還有法律條例的影響,依法治國已經成為大家共同的理念,在國際貿易中也不例外,很多國家都已把可持續發展和環境保護納入到國際交往中來,這些法律中就存在著很多條款是對環境的保護和對污染的制約。
現在,綠色消費和生態消費逐漸深入人心,這也導致很多跨國公司會給自己的供應商進行培訓,讓他們生產的產品更加符合綠色環保的理念。因此在供應鏈生產的過程中,企業就要把這些理念融入進去,這會對企業的形象產生很大的影響。隨著人們的物質生活水平不斷提高,消費者也不再是以前的消費者,她們會有自己的想法,民主和維權意識更加強烈。消費者也會意識到環保的重要性,紛紛加入環保的行列,為環保事業做出貢獻,這也是對企業的一種監督。
我們所討論的茶企業本來就是中小企業,從這個字面意思上來看,他的規模就會很小,資金規模較少,生產的產品自然單調,所以,這樣生產出來的產品就很難達到綠色產品的要求。此外,因為綠色技術才開始興起,并且是屬于知識產品,就需要投入大量的成本,這樣會大大削減公司的利潤,這導致很多中小茶葉企業不愿意去綠色生產,沒有動力去創新,這時就需要國家給予一定的支持,不管是資金上面的還是政策上面的。
這篇文章想要討論的是供應鏈管理下的中小茶葉企業的發展情況,前面我們也對企業的內部和外部環境進行了一些分析,在這些分析的基礎之上,我打算從企業的內部、供應鏈中涉及的企業伙伴和政府三個層面出發,結合之前別人的研究以及中小茶葉企業的實際情況,提出了以下產品營銷和流通策略。
思想理念屬于上層建筑,上層建筑決定經濟基礎,因此思想觀念十分重要,供應鏈管理屬于新的思想觀念,這就要求企業轉變以往傳統的思維方式,與時俱進,更加開放的觀念進行企業的管理。具體來說,中小茶葉企業的管理者要增加環境保護的成本,雖然這樣會使得生產成本加大,但是這是從根源治起,為的是可持續發展。
客戶是產品的消費者,只有最終把產品銷售出去,才能實現產品的價值,獲得利潤,為了成功的把產品銷售出去,企業的生產的過程中就必須考慮消費者的需求,中小茶葉企業的供應鏈管理的過程中要以客戶滿意度最大化為宗旨,滿足不斷變化提高的客戶需求,盡量以最少的投入獲得最大的產出,以最少的資源,獲得最多的產品。另外,市場會形成賣方市場或者買方市場,現在市場是以買方為中心,就是顧客處于主導地位,這樣企業注重顧客的感受和需求,以謀求發展。
溝通是交流的一個重要的手段,在一個龐大的供應鏈當中,是有很多部分組成的,良好的溝通是促進企業正常和良好運行的關鍵因素,但是供應鏈上的每個部分并沒有在企業的統一管理之下,并且中小茶葉企業的規模本來就很小,組織結構也非常簡單,所以各個部分在合作起來非常困難,而且這些部分并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隨時在改變,所以不可能培養出某種默契。好的是,現在人工智能技術的出現,為中小茶葉企業的供應鏈發展帶來了春天[3]。
市場是一個無形的手,如果僅僅只依靠市場的調節,就會造成資源的浪費,或者是資源分配的不合理,這時,就體現出政府的重要性了。政府在供應鏈管理學院的中小茶葉企業的發展過程中就要充當一個有形的手,做到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健全法律規章。這些規章既要對中小茶企業的發展提供一些保障、扶持和鼓勵,也要加強對企業生產過程中環境保護的監管力度;第二,要做好宣傳工作,利用一些媒體平臺,做公益廣告,拍一些宣傳片,倡導大家進行綠色消費,促進可持續發展,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兩手抓;第三,信息要公開透明。供應鏈是一個龐大的系統,對于中小企業來說,最開始接觸是很困難的,政府通過發布一些信息,提供一些先進成功的經驗,供大家參考,使中小企業的供應鏈管理之路更加通暢。
進入市場,這就意味著競爭,市場競爭越激烈,消費者的需求日益增多,就使得社會化分工越來越細化,各個部門的職能更加明確,供應鏈上各個環節的相互配合,企業內部的理念以及消費者的需求是企業都應該考慮到的。從這里可以發現,供應鏈的管理理念雖然很困難,但是我們要看到他為中小茶葉企業發展,、帶來了寬廣的發展空間,中小茶葉企業要牢牢把握住這個機會,利用這個管理理念的優勢,整合好供應鏈中上下游企業的各種資源,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促進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都是具有及其重要現實意義的,只有這樣才能促進產品的營銷與溝通。
[1]田中禾,陳琛現.代企業供應鏈管理模式的建構與優化科技管理研究[J],2016(10).22-35.
[2]鄭迎飛,周欣華,趙旭.國外企業供應鏈管理及其對我國的啟示外國經濟與管理[J],2015(12).14-18.
[3]劉和東,薛躍.基于產品服務系統的供應鏈研究工業技術經濟[J],2017(7).156-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