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昌明
(重慶科創職業學院,重慶永川 402160)
大學語文中傳統文化占據半壁江山,而茶文化是我國傳統文化中的精髓與內化形式,因此,大學語文教育必須要談及茶文化,譬如,大學語文中有“內蘊與明禮”為主題的教學單元,我國本就屬禮儀之邦,茶中禮儀則是中華禮儀的典范,茶文化精神內蘊在“沏、賞、聞、飲、品”一系列飲茶活動中盡顯無疑,中華禮儀貫穿其中。從古至今,我國茶不僅僅是一種飲茶習俗,更是一種融文學、融藝術的文藝,關于茶文化的詩詞書畫、散文小說、戲劇曲賦等呈現于各類文學作品之中。大學語文作為基礎的文學教育課程,將茶文化引入其中,可以更為深入的解讀古今中外文學藝術中的茶文化,剖析具有中國特色的茶文化文學景觀。
茶文化是一種具有中國特色的文化藝術形式,不管是其種植、加工還是飲用都沉淀著歷史的文化色彩,蘊含著人類思想的鋒芒,具有極為重要的文學與教育價值,對于大學語文教育而言具有積極的文化導向與文化輔助作用。
茶文化是我國特色的、優秀的文化組成,其中蘊含著豐富的人文教育精神與教育思想,包含著廣泛的教育內容,將茶文化引入大學語文教育之中,可在很大程度上豐富大學語文人文教育底蘊,豐富大學語文教學具體內容。茶文化在我國已近兩千余年的歷史,在歷史長河中,茶文化已經形成特有的物質文化,在這一個過程中,人類物質文化、精神文明充分蘊含與其中,并在歷史的推移中日益深化,形成了獨具中國傳統特色的人文知識內涵?,F如今,茶文化更是與現代文化、藝術、旅游等形成相契合的文化藝術形式,其中既不乏儒釋道哲學內涵,又包括中國特色人文知識架構。將茶文化引入大學語文教育之中,是對儒釋道思想的深化,也是對我國特色人文知識的的形象闡釋。
大學語文以提升學生文學素養為基礎,而茶文化在千百年的歷史發展中,形成了特色的茶道、茶禮文化,包含著豐富的文學內容。學生在茶道、茶禮的學習中,可掌握豐富的茶文化禮儀與茶文化觀念。圍繞茶而形成的茶曲、茶詩、茶舞等蘊含著豐富的文學內容,如,《詩經》中“采荼薪樗,食我農夫”,陸羽在《茶經》中道“茶者,南方之佳木”,元稹在《一字至七字詩·茶》中言“茶,香葉,嫩芽”,韋應物在《喜園中茶生》中云“潔性不可污,為飲滌塵煩。此物信靈味,本自出山原”。此類關于茶文化的詩詞不勝枚舉、燦若繁星,不僅在中國,在國外的文學作品《吃碗茶》、《呼嘯山莊》中也有茶文化的滲入,而這些都是大學語文的基礎性內容,是解讀古今中外文化的著眼點,因此,將茶文化引入大學語文教育之中,可幫助學生更加深入的了解古今中外文學著作,了解古今中外人們的思想情感與生活習俗,觀古今、參中外,拓展學生文學視野,提升學生文學素養與文化內涵。
茶文化不僅是一種文化形式,更包含著豐富的人文道德內容。千百年來,我國茶文化與國人飲茶習慣息息相關,在禮儀化的飲茶習慣中形成了茶的禮儀與茶的哲學,茶文化的人文內涵不斷升華,形成人類社會中的道德要求與道德素養。人們在制茶、飲茶過程中,既寄托了對美好生活的期許,又融入了對悠然自得的生活的滿足,在這一過程中塑造身心,提升自身身心修養??梢哉f茶文化的衍生正是人們道德文化的升華,精神思想的教化,是基礎的教育形式,將這種教育形式融入大學語文中,可切實培養學生語文人文素養,幫助學生塑造良好的思想品格與道德觀念,為成長成才鋪就文學基底。
概而言之,茶文化作為中華文化的重要分支之一,其中涵蓋著豐富的文學內涵與人文底蘊,在當代大學語文教學中具有豐富的文學教育意義、人文素養培養價值與思想精神引導機制,從有關茶文化的活動、詩詞曲賦中可充分參見茶中所含文化底蘊,既是重要的文學教育內容,又是積極的人文素養引導要素,于之大學語文教育具有不可替代的教育意義。
中華幾千年的文明史中,茶文化伴隨其不斷發展與深化,已形成獨具中華特色的文化內容,其影響力波及古今中外,深受人們喜愛與推崇,其中的文學價值可見一斑。大學語文教育中,為豐富教學內容,深化教學內容,可從營創茶文化教學氛圍入手,將茶文化逐漸引入文學教育之中。首先,強化有關茶文化的文學宣傳。在語文教學活動中,引入有關茶文化的相關內容,譬如,引入有關茶文化的詩詞,讓學生自主查閱相關資料、互動探討,讓學生在了解茶文化內涵的基礎上,掌握更為豐富的文學知識,推動茶文化進校園。其次,教師可引導學生創設與茶文化相關的活動,如茶文化知識講座、茶文化知識競賽、茶道表演等實踐活動,通過各類實踐活動,強化茶文化的滲透力與吸引力,在全校范圍內形成茶文化學習氛圍,確保學生得到充分的文化熏陶,潛移默化提升學生茶文化素養,深化茶文化文學教育價值。
大學語文教育引入茶文化,應從教學內容著手,從教材文本出發,圍繞茶文化編制與之相契合的教材。學??山M織相關教師編寫茶文化教材,教師可借助互聯網、圖書館,大量搜羅與茶文化相關的文學知識,同時著重收集學校當地茶文化內容,突出地方特色,使編制出的茶文化教學文本與學生生活緊密貼合,以濃郁的本土特色、鄉土氣息吸引學生,激發學生對茶文化學習的興趣,強化文化的教學效果,豐富茶文化教材文本的文化底蘊,切實實現提升學生文學素養的目的。同時,為提升茶文化教材的教學效果,可以教材文本為基礎,將其以多媒體形式呈現,實現音頻互動、圖文并茂,以生動直觀的形象展現茶文化內容,使文本教材更具趣味性、可讀性。在茶文化教材的編制上,可從茶的源頭論起,講述茶的習俗、禮儀,介紹古今茶具、與茶相關的詩書詞畫等,同時,介紹茶的種植、加工、沖泡方法,使學生更為全面的了解茶文化,使學生在“泡茶、飲茶、品茶”中,了解茶文化,掌握茶文學,實現以茶養人、借茶育人。
文學源于生活,文學寫作亦如此。寫作是大學文學教育的重要內容,是了解學生文學底蘊與思想價值觀念的重要途徑。但是當代大學生實踐生活經驗較少,人生閱歷不夠豐富,文學底蘊不夠深厚,在文學創作上往往缺少生活內涵。對此,大學語文在教育上,教師可通過引入茶文化,讓學生在知茶、制茶、鑒茶、品茶等一系列茶文化活動中,了解茶文化的歷史發展與文化內容,從實踐源頭激發學生文學創作熱情,使學生在文學寫作上有物可寫、有理可言,以我手寫我言,以我學論我知,使學生的文學創作富有生活樂趣與文化內涵。在文學寫作上,不僅有書面作文,更有口頭作文,因此,教師在引入茶文化相關活動過程中,可引導學生活躍思維、各抒己見,讓學生按照自己對茶文化的興趣搜羅相關內容,并向同學闡述所查、所見、所思、所想,拓展學生思維,鍛煉學生口頭表達能力。茶文化生發與自然,乃自然之源,而文學創作就要從自然出發,不管在任何時代,自然都是文學創作的源頭,自然總能賜予人們以豐富的寫作素材,因此,借助茶文化,不僅可豐富學生文學素養,更可從自然中給學生以豐富的寫作靈感,引導學生從茶文化中挖掘自然元素,例如,帶領學生進入萬畝茶園,在茶園清新的空氣中,感悟茶的淡雅宜人;帶領學生泡茶品茗,在茶葉的浮沉中,看淡人間世事沉浮,從中領悟茶道文化,學會自然平和、寵辱不驚、波瀾不羈,心胸闊達,泡茶中觀世事,品茶中悟人生,為文學創作奠定生活體悟。
[1]徐凱琳.茶文化與對外漢語教學[J/OL].現代交際:1[2017-12-28].
[2]章志芳.傳統茶文化融入漢語言文學教學研究 [J].福建茶葉,2017,39(04):274-275.
[3]付文萍.試論對外漢語中國文化教學中的茶文化 [J].福建茶葉,2017,39(03):315-316.
[4]朱海燕,蕭力爭,劉仲華,徐仲溪.高校茶文化教學現狀及茶文化素質教育模式探研[J].教育教學論壇,2012(23):154-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