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晶+妥建軍+王韶輝
摘 要:目前,西北地區科研創新領域存在科技人才缺乏、工學矛盾突出等關鍵問題,推動建立以區域協同融合為導向的科技創新體系,對于凝聚區域合力、支撐電網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國網甘肅經研院以“提升創新能力、做強優勢領域、推動成果轉化”為目標引領,創新提出“5U(Unite)4S(Security)”省級經研院科技創新體系(5U即梳理主題、申報項目、推進項目、申報獎勵、推廣成果5個聯合,4S即組織保障、制度設計、平臺支撐、文化建設),有力促進西北電網科技成果創新及轉化。
關鍵詞:科技工作;西北電網;協同創新
中圖分類號:F20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2095-2945(2018)02-0037-03
Abstract: At present, there are some key problems in the field of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innovation in Northwest China, such as the shortage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talents and the prominent contradiction between engineering and learning, so as to promote the establishment of a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system guided by regional synergy and integration.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condense regional resultant forces and support the development of power grid. Gansu Institute of Economic Research of China National Network, with "improving innovation ability, and strengthening the field of advantage, promoting the transformation of results" as the goal of guidance, puts forward "5U (Unite) 4S (Security)"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system of provincial institute of economic research and research, thus promoting the innovation and transformation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achievements of Northwest Power Grid.
Keywords: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work; Northwest Power Grid;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受地理環境、歷史原因及現有社會經濟形態等多種因素影響,目前西北地區科研創新領域存在科技人才缺乏、科技前沿動態掌握不足、工學矛盾突出等關鍵問題,各省經研院科技創新工作尚未形成長效科技工作合作機制,不能集眾家之所長,實現優勢互補,而且科技成果共享機制的不健全,在導致重復科研資源浪費的同時,也不利于優秀科技成果向經濟、社會效益的轉化。
因此,迫切需要以區域優勢領域和共性問題為突破點和著眼點,綜合調動各類研發資源,構建長期深度合作機制,形成科技創新區域合力,推動建立以區域協同融合為導向的科技創新體系,凝聚西北區域科技資源、技術和人才力量,做大做強區域優勢領域的課題研究,有力支撐西北電網長遠發展。
1 省級經研院區域協同科技創新體系建設研究
1.1 聯合梳理主題,尋找共性及前沿研究領域
西北區域各省級經研院以國網技術創新及管理創新戰略為指引,集合區域各省經研院科技創新需求與機會,以“地毯式”搜集為基礎,“內核式”分析為特征構建區域主題庫,尋找西北區域優勢領域、特色領域和共性領域,具體操作如下。
1.2 聯合申報項目,提升項目申報質量
西北區域科技創新工作在立項準備階段協同融合,走“聯合申報國網總部項目”路徑,加大對西北區域中長期科技發展戰略研究及共性領域關鍵技術框架的研究力度,把握行業及區域科技發展趨勢,緊密結合西北區域實際技術需求,從區域層面進行項目遴選、審查和上報的工作。
首先,由區域管理委員會組織各省專家人才召開項目計劃討論會,結合西北區域中長期科技發展戰略研究及區域共享領域庫,考慮區域各省公司和電網發展的新增技術和管理需求,制定《西北區域科技創新工作規劃(2016年-20120年)》,并進行滾動修訂;其次,以規劃為指導,按照“儲備一批,研發一批,應用一批”的戰略部署,每年10月底制定次年區域科技創新項目計劃,對科技項目、管理創新、重點研究課題和QC小組活動等進行區域聯合超前部署;再則,制定區域儲備項目計劃,對科技創新儲備項目進行初步人員配置,確定各項目負責人,將項目儲備計劃下發至區域各省經研院,由項目負責人組織開展項目申報材料準備工作;最后,組織區域評審會,對項目立項材料統一審核,審核通過后上報至國網總部。
1.3 聯合推進項目,集中資源、強化過程管控
項目一經立項,將交由區域管理委員會統一安排,協調西北區域各省及各方資源協同推進項目。在區域科技項目實施及監督方案的指導下,制定項目實施計劃、確定關鍵節點、明確進度要求,實現西北區域科技創新常態化監督、規范化管理、全局化統籌。endprint
1.3.1 協同成立聯合研發團隊,形成區域創新合力。集中各方優勢資源,組建聯合研發團隊,并建立“四制度”管理模式,將科技工作關鍵環節把控與全過程管理相結合,實現科技創新工作的科學規范管理。
一是項目負責制,視項目立項具體情況指定項目負責人,由項目負責人全權負責項目組織安排和具體執行工作;二是項目問責制,項目負責人對從項目立項到成果推廣應用全過程工作質量負責,以項目預期目標的實際完成情況為考核內容,根據考核結果對項目負責人及項目團隊予以評價和獎勵,建立可溯的責任追究制度;三是技術通報制,項目負責人結合項目研發實際,采取不定期發布技術簡報的形式,將具有針對性、代表性、可以解決實際問題的內容進行通報,為后續研發工作提供借鑒;四是技術檔案制,在項目實施過程中,負責人必須妥善保管設計該項目全部生命周期的所有文件,包括合同、技術資料、電子數據、科研成果等其他證明文件,實現科技項目閉環管理。
1.3.2 協同構建質量控制模式,確保區域創新品質。針對區域聯合開展的項目,構建全面聯動的西北區域科技工作質量控制模式,制定《西北區域科技創新體系項目質量管理指南》,強化過程管理,跟蹤項目進度,加強現場指導,落實中期檢查,協同解決問題,抓好項目關鍵環節管理。
項目實施前,各項目制定具體實施方案,由區域管委會統一組織、協調,確保項目資源及時到位;項目實施中,以項目月報為抓手,每月25日前提交當月項目月報,按月監測項目進度,協同解決月報反饋出的問題,引導項目團隊進行質量提升;項目完成后,由區域統一組織項目驗收會,組織內外部專家對項目成果進行評審,評估項目質量。
1.3.3 協同組建區域智囊團隊,引入內外專業力量。一是構建區域專家人才庫,整合跨區域專家資源,在項目驗收等階段提供必要的技術支撐;二是與高校、外部研究機構簽訂合作協議,重點充實規劃設計、經濟管理專家庫,統籌發揮社會專家資源優勢,進行內外協作;三是構建區域內導師人才培養模式,對技術人才指定專業導師輔導,發揮技術人才培養互補效益,縮短高層次人才培養周期,為培養高層次綜合型人才創造條件。聯合培養模式包括簽訂“輔導協議”、制定“輔導計劃”、執行“輔導計劃”、過程監督與輔導鑒定四個階段。
1.4 聯合獎勵申報,多渠道鑒定創新成果
建立多渠道申報途徑,綜合考慮對內、對外兩種大渠道獎勵申報路徑,制定《科技項目成果獎勵申報指南》,明確獎勵申報要求和可靠途徑,科學引導區域各省級經研院進行科技項目成果獎勵申報。
1.4.1 國網公司成果申報。以國網技術創新及管理創新戰略為指引,對于區域內開展的優秀項目,由區域管理委員會積極動員、統一組織區域優秀項目申報國網公司獎項。
1.4.2 國網外部獎勵申報。目前,科技項目外部獎勵申報的主要包括:國家級、省政府(自治區政府)級、中電聯級別、中企聯級別等等;可申報的獎勵類別包括:自然科學獎、技術發明獎、科技進步獎、企業技術創新示范獎等。
首先,收到報獎通知后,由各省級經研院在院內匯總本年科研成果,將滿足申獎條件的項目文件及證明材料上報至各省領導小組,各省領導小組統一審批后上報至區域管理委員會;其次,由區域管理委員會綜合匯總申報成果,成立專家評審會,組織獎勵申報評審會議,形成擬推薦項目名單;最后,按照具體獎項的申報流程和要求,進行獎勵申報。
1.5 配套保障措施,全方位支撐協同創新
1.5.1 構建三級組織,推進協同融合。西北區域科技創新體系構建以“區域管理委員會-省領導小組-省工作小組”三級組織為主體的區域科技創新工作 “動態管理”模式。
1.5.2 確定兩大制度,保障體系運行。(1)創新貢獻獎勵機制。一是科學評價科技創新貢獻。西北區域創新貢獻獎勵辦法以同業對標體系為指導,以科技項目成果和科技成果為主,設計七個評價指標,并就每個指標具體評價,采用因子分析法得出綜合評價結果。二是合理構建創新貢獻激勵機制。分別從目標激勵、外在經濟激勵、內在精神激勵和組織環境激勵四個方面鼓勵創新人才奉獻。(2)知識產權管理制度。一是由區域管理組織牽頭,各省經研院計劃經營部執行,構建創新主體多方共贏的知識產權共享模式。二是建立區域聯合知識產權臺賬,進行成果歸屬認定及區域聯合項目知識產權的挖掘、申請、登記、維護和歸檔等工作。三是區域聯合組織開展電力科技著作和編著編寫,提高發表論文及出版專著指數。四是組織學習國家和國網公司知識產權管理相關工作要求,提升區域各級人員知識產權保護意識。
1.5.3 搭建兩個平臺,暢通區域交流。(1)搭建區域資源共享平臺。一是區域當年開展的優秀科技創新成果,項目負責人將涉及項目全部生命周期的所有文件,包含合同、技術資料、電子數據、科研成果等其他證明統一上傳至區域管理委員會成果管理中心進行技術檔案備份;二是區域往年的優秀科技成果,包含在系統內外獲得獎項的項目,進行成果共享。(2)協同形成信息交流平臺。一是定期組織正式會議,由各省經研院主要科技工作人員參與,對科技創新有關工作進行溝通與交流,互相學習,互相借鑒;二是構建線上信息交流平臺,其功能包括通知與區域科技工作有關的事項,也便于區域科技工作人員及時進行信息共享與項目討論;三是形成區域科技人才信息通訊錄,便于區域間具體科研問題的交叉互動,也為聯合開展的科技項目提供溝通保障。
1.5.4 配套文化建設,營造創新氛圍。(1)優秀項目學習。根據全球能源互聯網、特高壓屬地化及西北電網建設要求,組織科技人才進行優秀項目的學習,通過學習優秀成果,啟發思路,向優秀成果看齊,增加知識沉淀,形成模范效益。(2)科技創新培訓。區域聯合聘請外部專家開展專項科技創新培訓,借助外部力量,結合公司具體的基礎管理工具進行培訓學習,包括通用管理理論培訓、科技項目專題培訓、管理創新專題培訓、研究課題專題培訓等,以培訓為抓手提升區域科技人才對管理的認知、對科技創新的認知。(3)交流研討會。組織專題研討會:針對平時工作中的問題以及學習心得,面向區域科技人才召開專題研討會,旨在通過互相學習、互相借鑒的方式加強區域人才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目前共組織4次研討會,主題分別為“電網技術發展趨勢”、“聯合攻關項目技術帶隊心得”、“技術創新、管理創新研討”以及“個人學習分享”。
組織高校交流學習:建立區域電力科技創新高校聯盟,與西北區域各省重點高校建立合作機制,組織高校進行交流學習、省級經研院與高校交流學習,參加高校學術活動和高層次技術技能比賽等。
2 結束語
項目組構建一套“從規劃到計劃,從實施到驗收,從成果到應用”的“5U(Unite)4S(Security)”區域科技創新管理機制,以此實現綜合調動區域內各類研發資源,形成區域合力,構建長期深度合作機制,大力開展區域協同的科技創新工作,有力支撐西北電網長遠發展。
參考文獻:
[1]張云飛,鄒禮瑞.自然科技資源共享模式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09.
[2]王宏起,李力,李 .區域科技資源共享平臺集成服務流程與管理研究[J].情報理論與實踐,2014,37(8):69-73.
[3]王宏起,趙敏,王雪原,等.科技資源共享服務平臺集成管理研究——以黑龍江省科技創新創業共享服務平臺為例[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3.
[4]張佳鑫,林穎,趙雪瑩.京津冀協同發展背景下河北提高科技創新能力的挑戰與對策[J].科技創新與應用,2017(21):15-1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