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曉林
摘 要:隨著三維動畫技術的不斷更新和發展,三維動畫技術逐漸運用于的科研、文化等不同領域。其自身的直觀性、動態性、數字化特點,能夠更加直觀的表現事物,展現事物的特征。鳳翔泥塑工藝作為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收到了許多學者的研究和探索。文章主要對鳳翔泥塑工藝的保護方法和保護現狀作為研究基礎,探討三維動畫技術在鳳翔泥塑工藝保護中應用的可行性,表述三維動畫在鳳翔泥塑保護中的優點和必要性。
關鍵詞:三維動畫;鳳翔泥塑;數字化
中圖分類號:J314.7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2095-2945(2018)01-0071-02
Abstract: With the continuous updating and development of 3D animation technology, the technology is gradually used in scientific research, culture and other different fields. Its own intuitive, dynamic, and digital characteristics can present things more directly and show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ings. As a national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Fengxiang clay sculpture technology has been studied and explored by many scholars. Based on the research of the protection method and current situation of Fengxiang clay sculpture technology,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feasibility of the application of 3D animation technology in the protection of Fengxiang clay sculpture process.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advantages and necessity of 3D animation in the protection of Fengxiang clay sculpture.
Keywords: 3D animation; Fengxiang clay sculpture; digitization
1 鳳翔泥塑工藝保護和研究現狀
1.1 鳳翔泥塑工藝的研究現狀
隨著計算機三維影像技術的不斷發展,三維圖形技術越來越被人們所看重。三維動畫因為它比平面圖更直觀,更能給觀賞者以身臨其境的感覺。三維動畫從簡單的幾何體模型如一般產品展示、藝術品展示,到復雜的人物模型;三維動畫從靜態、單個的模型展示,到動態、復雜的場景動畫的展示。都可以實現更為精準的記錄和展示。目前三維動畫技術運用于建筑領域、規劃領域、園林景觀領域、產品涉及領域,更多的應用于比較新的產業和領域。在對傳統文化工藝品、為物質文化遺產領域的應用還是很少。2010年劉佳撰寫的《數字三維動畫與中國傳統文化的融合與創新》(發表于藝術探索);2010年吳旭東撰寫的《淺談中國傳統文化對中國現代三維動畫發展的影響》(發表于大眾文藝);2012年程婭撰寫的《關于三維動畫教學中傳統文化元素應用的探索》(發表于三江高教)等研究論文更多的是對傳統文化元素在三維動畫、二維動畫中的應用研究。
鳳翔彩繪泥塑為陜西省寶雞市鳳翔縣的一種民間美術,當地人稱“泥貨”。鳳翔縣位于關中平原西部,境內出土的春秋戰國及漢唐墓葬中均有泥塑的陪葬陶俑。2006年5月20日,鳳翔泥塑經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開發與利用是近幾年全球研究的重點課題,中國藝術研究院就曾發起過有關西部人文數據庫資源的考察與記錄工作,陜西省文化廳就陜西省各個地域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工作進行細致分配與研究,并有專門人員負責,這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工作。關于鳳翔泥塑研究的文章都是對鳳翔泥塑現狀和發展方向相關的研究文章,如張西昌的《鳳翔泥塑的“手工藝”調研》(西北美術2007年第4期);宋愛惠的《試述陜西民間藝術的發展之路——鳳翔泥塑的可持續發展研究》(知識經濟,2010年第2期);王麗莉、李霖波、丁卓、王飛、王浩共同撰寫的《鳳翔泥塑藝術資源的保護性設計研究》(發表于文化心旅);溫昊、馬云撰寫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鳳翔泥塑傳承與保護再思考》(現代裝飾,2016年06期)等。但是鳳翔泥塑工藝品造型數據統計方面,還是為空白,有關三維動畫技術與鳳翔泥塑保護的研究文章尚未發現。
1.2 鳳翔泥塑工藝的發展趨勢
鳳翔彩繪泥塑為陜西省鳳翔縣的一種民間美術,其泥塑工藝歷史悠久。鳳翔泥塑汲取了古代石刻、年畫、剪紙和刺繡中的紋飾,造型夸張,色彩鮮艷,深受人們喜愛。鳳翔泥塑具有濃郁的鄉土氣息及較高的民俗文化、民間藝術和美學研究價值,深為有關專家所矚目。但在商業環境的影響下,現在的鳳翔泥塑藝人往往以銷定產,一味迎合市場需要,這使得許多傳統產品近于滅絕,也使得鳳翔泥塑技藝逐步失去原有的文化內涵,不斷發生變異。20世紀60年代前,六營村及周邊村有三百多戶農家生產泥塑,現在只有胡深、胡新民、胡永興、韓鎖存、杜銀等藝人利用農閑時從事泥塑創作與生產。
2006年5月20日,該遺產經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02年、2003年,陜西一級工藝美術大師胡新民和老藝人胡深合作的泥塑馬、泥塑羊連續兩年被國家郵政總局郵票設計司確定為生肖郵票主圖案;2007年胡新民設計制作的“福壽豬”,再次打動了國家郵政總局的專家,不僅被選為了2007年中國郵政有獎郵資明信片的主圖,還再次榮登2007年中國生肖郵票。鳳翔泥塑逐漸的被大家所認識。越來越多的學者、專家,以及政府開始重視對鳳翔泥塑的開發和保護。endprint
國外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產品展示和保護方面,運用三維技術比較成熟,可以通過造型模擬、動態模擬、動畫演示幾個方面對工藝產品進行數據保護。在國內,三維動畫技術的不斷成熟,使得三維動畫運用于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起到了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也成為了三維動畫發展、傳統文化保護的新的方向和方法。
2 三維數字動畫在鳳翔泥塑傳承保護中的作用
2.1 鳳翔泥塑制作工藝流程與造型形式的數據保護
針對鳳翔泥塑工藝的現狀,結合文獻資料、圖片資料,對泥塑傳統造型的歸納、分類,統計出鳳翔泥塑傳統造型的類別、特點、功能。鳳翔泥塑有三大類型,一是泥玩具,二是掛片,三是立人。目前,其中許多具有深厚寓意的產品造型逐漸被市場淘汰,制作工藝逐漸的被簡化,成為批量生產。例如“老虎”造型的泥塑,就分為“掛虎”和“坐虎”兩種形式。“掛虎”屬其掛片類,虎頭暴額突睛,傳統的制作色彩強烈鮮艷,雙眉為兩條相對的魚,鼻子為人祖。虎頭的“王”字為牡丹所替代,象征富貴。虎面的其他紋飾多為五谷、花草、蔬果的結合,反映了自然界生生不息、開花結果的永恒規律。“坐虎”前腿立后腿坐,形態極度概括,但不失虎的神韻。面部緊湊,耳朵夸大,顯其威嚴。軀體飾以蓮花、牡丹等紋飾,濃艷大方。
鳳翔當地制作者對泥塑目前的保護措施,主要是傳統作坊方式傳承,政府對鳳翔泥塑的保護方式主要是以文字、圖片等紙質材質、二維形式為主,整理收集相關文獻資料、圖片資料,通過藝人口述、制作工藝展示的方式,將鳳翔泥塑制作工藝流程進行完善。
2.2 三維動畫技術保護鳳翔泥塑的傳統造型特點和工藝流程
在數字媒體大力發展,數字技術快速發展的背景下,三維動畫技術應用到越來越多的領域,從建筑設計逐漸的涵蓋到工業設計、產品涉及領域,以及最新的三維動畫技術和產品展示相結合。例如在意大利羅馬舊市場遺址博物館中,將展館展品制作為三維模型,可以立體全方位的展示其構造和藝術特征,并將該展品通過三維動畫技術,表述出該展品所在的整體建筑中的位置漫游動畫和建造動畫。在意大利佛羅倫薩,教堂的保護和維修方面工作利用三維動畫技術,將整個建筑的外觀造型、局部雕塑藝術品進行數據三維建模,并保存。為今后維修、研究過程提供重要的數據依據,并可以立體地展示其造型特點。在四川成都三星堆博物館,通過三維動畫技術對陶俑進行建模,制作三維動畫,對其藏品進行全方位的展示和講解。
根據這些案例可以發現,目前三維動畫技術在傳統藝術中的應用方式主要有兩點,第一,對傳統藝術品的三維建模,形成一個關鍵作品的數據庫,第二,通過三維動畫技術對傳統藝術的再展現,以新的形勢存在和展現在人們面前。在數字技術、三維動畫技術快速發展的背景下,針對數字媒體應用的普及,數字資源建設的重視,重點研究如何運用三維動畫技術更好地在鳳翔泥塑的保護、傳承和發展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建立一個合理的數字平臺,將鳳翔泥塑的造型特點、文化屬性、制作工藝動畫創建成完整的文化數字體系。
2.3 三維動畫對鳳翔泥塑工藝的發展起到重要作用
三維動畫的發展不再是建筑、產品設計和影視動畫行業的事情,而將成為全產業未來發展的驅動力和不可或缺的能量。數字媒體的發展通過影響人們的生活方式深刻地影響著各個領域的發展,消費業、制造業等都受到來自數字媒體的強烈沖擊。
中國的傳統手工技藝越來越受到社會重視的原因是它所具有的獨特性或民族性特征會給整個人類社會的生活和發展帶來可持續的動力。在這樣的發展環境中和發展趨勢下,三維動畫技術作為數字媒體最形象、最直觀的視覺表現形式,對鳳翔泥塑的保護和發展初入新的血液,成為有力的保護和形式之一。
3 三維動畫在鳳翔泥塑工藝傳承與保護中應用的意義
我國地大物博,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不僅自然資源豐富,物質種類繁多,各個地域的傳統文化元素也非常豐富,其中包括不同民族的意識形態、價值觀、不同朝代的文化,也包括勞動人民在生產生活中創造的各種技藝。通過三維動畫在鳳翔泥塑保護的應用研究分析,使得通過運用三維動畫技術,保護和傳承這些珍貴的文化資源,為未來社會文化、經濟建設提出新的研究方向。
三維動畫最起初更多地應用于動畫片的制作,完成影視動畫的創作,隨著近年來三維動畫的迅速發展和普及,計算機三維影像技術的不斷發展,三維動畫越來越被人們所看重。三維動畫因為它比平面圖更直觀,更能給觀賞者以身臨其境的感覺,使觀者提前領略應用后的精彩效果。通過三維動畫在鳳翔泥塑保護的應用研究分析,可以拓展三維動畫技術的應用領域,增加動畫學科的市場適應能力,以市場、課題相結合,將動畫學科得以更好地發展。
參考文獻:
[1]何思妍,張磊.陜西鳳翔泥塑的文化內涵分析[J].安徽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Vol.32,No.1:58-60.
[2]丁卓,劉穎,王碩,等.陜西鳳翔泥塑藝術的數字化保護與開發[J].西北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Vol.34,No.4:77-81.
[3]劉峰.民間手藝的活態——鳳翔泥塑的喻意與發展狀態[J].大眾文藝·民族民間文化研究,5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