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秀珠+閆登朝
摘 要: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質,是時代的需要,是教學的最終目的。如何提高藏區學生的數學素質,是本地區數學素質教學亟待探討的課題。我從近幾年藏族自治縣數學教學中體會到要深入開展藏族學生數學素質教學,需要解決好以下三個問題。
關鍵詞:藏區學生;數學課素質;體悟
一、 激發興趣,養成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
習慣與能力是一致的。學生學習習慣養成了學生的能力也就提高了。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要靠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去養成,但良好學習習慣的形成必須要重視教師對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和激發。
那么,數學教學中如何激發學生的興趣呢?就本人的體會而言,一是要提高對數學工具性、應用性、審美性的認識。認識提高了,就會變“厭學數學”為“愿學數學”“要學數學”。二是要有方法。數學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針對不同的情況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或示范、或圖示、或引導。三是要有“活動”。如在講立體幾何不共線的三點確定一個平面的公理時,老師只要引導學生動起來,嘗試能用自己的幾根手指可以將數學課本支穩,通過動手實驗學生就會對此定理感興趣,從而輕松的掌握此定理。
二、 組織訓練,形成基本的數學能力
學生的數學素質包括兩個方面,一是數學知識素質,即對概念、公式、公理等知識的全面掌握;二是數學能力素質,即聽、思、記能力。培養學生的數學能力正是數學課素質教學的基本任務,是整個數學素質教育的基礎與核心。
現在的數學課堂教學存在著“三重三輕”的弊端,即重知識傳授,輕能力培養;重理論,輕實踐;重考試輔導,輕素質教學,這弊端是應試教育帶來的。為克服這一弊端,提高學生的數學能力,在傳授知識、培養能力過程中,應加強數學訓練的力度。
數學訓練分兩個方面,一是課堂,二是課外。課堂訓練教師必須牢固樹立“教師主導,學生主體,訓練主線”的教學思想,要把主要的時間和精力花在聽、思、記的訓練上。訓練時,可先由教師提供示范性的訓練例子,講訓練要領,然后要求學生模仿訓練。訓練前提出要求,訓練中適時指導,訓練后檢查評比。
三、 發展個性,形成健全的人格
發展個性,形成健全的人格,這正是藏區學生在數學教學中所追求的最高境界。但目前不少人卻沒有意識到這一點,許多學校評價教育質量,仍只看學生的考試成績。誠然,學生的考試成績是教育質量的一個比較重要的指標,但不是唯一的指標。學生在學習中所表現出來的主動性、積極性、自覺性,以及勤勉進取的向上精神等應該成為民族地區課堂教學追求的質量目標。
我認為發展藏區學生的個性,培養他們的自信心是他們形成健全人格的前提,所以在數學教學中應堅持做到以下“三給”。
一是給“舞臺”。數學課畢竟不是專門的人格教育課,數學教學的人格教育不能脫離數學學科的特點,不能脫離數學訓練而一味地進行人格灌輸。那如何在教學實踐中進行人格教育呢?這就是教學方法問題。學生學習各有自己的愛好,有的長于表達,有的長于思考,有的長于計算……作為數學教師應盡可能地創設問題情境,精心設計教學內容及教法,使學生參與到教學中,為學生發展個性提供機會,也為他們充分展示自己的數學個性提供“舞臺”。二是給鼓勵。也許某學生數學方面開始并不突出,這時教師千萬不能用過高的期望去苛求,使其特長幼芽夭折,而應從他們的實際情況出發,用發展的眼光去看待,給予及時的鼓勵,讓他們從鼓勵中去獲得信心和力量。三是給指導。任何學生都有自己的個性特長,這是事實。但每種特長的形成和發展都不可能是完全自發的,而要靠老師的耐心培養和指導,怎樣指導?不同的對象不同的場合不同的學科應有不同的方法。但有一點是必須堅持的,那就是把數學能力訓練同學生的情感修養、生活情趣教育緊密結合起來。
綜合所述,面對民族地區的學生在數學教學中應著重在培養習慣和自信、發展能力、健全人格三方面花時間、使力氣。只有這樣,學生的數學素質才會有“質”的飛躍,才會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數學教學春天!
作者簡介:閆秀珠,甘肅省武威市,天祝縣第一中學;閆登朝,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克州實驗小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