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教師要把握信息化教學的特點和教學要求,充分利用信息資源,構建良好的學習環境,培養學生獲取信息、分析信息、利用信息的能力。
關鍵詞:信息化教學;高職;醫學教學;應用
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在我們身邊無處不受信息化之便。它不僅影響著人們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而且深刻地改變了人們的教育方式、學習方式甚至思維方式。而信息化教學是時代發展的必然要求。信息化教學是在先進的教育思想指導下,應用信息技術手段,深入開發、廣泛利用信息資源,培養適應信息社會需求的創新型人才。要利用信息化教學,教師必須擁有現代化教學理念,掌握現代信息技術,運用現代教學方法。
一、 信息化教學的優勢
1. 信息量大獲取信息便捷
信息化技術手段為課堂教學提供了豐富多彩的信息資源,多種媒體的運用不僅能夠擴大知識信息的含量,可以幫助老師把抽象的內容具體化、形象化,使學生容易接受和理解。在信息化教學中,教師的主要作用不再是提供信息,而是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培養學生獲取知識的能力,指導學生的學習探索活動,讓學生主動思考、主動探索、主動發現。教學媒體有時作為輔助教學的教具,有時作為學生自主學習的認知工具,極大地提高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和能力。
2. 互動互助,給學生提供了個性化學習的平臺
通過多媒體技術完整呈現學習內容與過程,自主選擇學習內容的難易、進度,并隨時與教師、同學進行互動。學生可逐步擺脫傳統的教學模式,由傳統的被動學習變為獨立的自主學習,在學習過程中更多地主動獲取知識、處理信息、促進能力發展。在網絡教學的幫助下,學生通過互相協作、互相競爭或角色扮演等多種不同形式來參與學習,這對于問題的深化理解和知識的掌握運用很有好處,而且對于認知能力的發展、合作精神的培養和良好人際關系的形成也有明顯的促進作用。
二、 采用信息化教學手段對教師的要求
1. 與時俱進,提高應用信息化教學的能力信息化教學不同于傳統教學,
在高度信息化的社會,學校、教師、教科書已經不再是信息的唯一來源,教師的主體地位也難以維系。教師必須清楚地意識到在互聯網時代,教師應該積極指導學生利用各種網絡資源獲取信息,同時,教師在教學中也要熟練地掌握和應用各種信息化技術。不僅如此,很多時候,學生對信息化環境的接受和融入比教師要快得多,因此,教師熟練掌握信息化教學勢在必行。
2. 轉變角色,發揮教師的主體引領作用
有些教師擔心自己的主體地位受到挑戰。但是,研究表明,當多種媒體技術融入教學之后,教師的角色變得更加重要,多媒體技術不能完全取代教師,它只是一種教學方法和手段。教師需要應用多媒體技術自如地將學生引導到課堂教學中,通過信息化教學,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課堂重點、突破難點內容。培養學生自主獲取知識的能力,指導和加強他們的學習探索能力。
三、 信息化教學在高職醫學課程教學中的應用
1. 應用信息化教學手段輔助醫學基礎課教學
信息化教學手段在醫學基礎課教學中極為重要,與其他學科相比,醫學類課程相對抽象、復雜。學生在學習時難以理解。如果在教學過程中融入信
息化教學手段,那么學生在學習時就能輕松掌握。例如:在講解生理學ABO血型的鑒定這個教學環節時,應用多媒體課件、flash動畫形象、生動地展示血型的分型依據,通過視頻的方式將ABO血型鑒定的實操過程直觀、清晰的展現給學生。通過這種理實一體化的教學方法,學生可以更好地掌握知識點,以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2. 應用信息化教學手段提高醫學課程的教學效果在醫學課程的教學中,部分復雜、抽象的知識都可以借助模擬仿真教學系統來完成。例如:在診斷學教學中,教師應用模擬仿真教學系統讓學生分辨正常的心音與異常心臟雜音。這種教學方法使學生的學習興趣濃厚,參與度高,教學效果顯著;在講解體格檢查這部分教學內容時,結合視頻教學,讓學生掌握規范準確的操作方法,此外,學生在課余時間,針對自己操作的薄弱環節可以通過班級觸控一體機或手機上網隨時、反復進行強化訓練。通過自主學習,提高了學生實際操作能力。
總之,在信息化教學手段的支持下,高職醫學教學模式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結合醫學教學內容以及高職醫學生的特點,利用信息化技術手段進行課堂教學有利于提高教學效果,拓展學生的思維,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提供了很好的平臺。
參考文獻:
[1]曹曉春.基于高職院校信息化教學應用狀況的思考[J].課程教育研究,2015(01).
[2]苑永波.信息化教學模式與傳統教學模式的比較[J].中國電化教育,2001(8).
作者簡介:馬艷,青海省西寧市,青海衛生職業技術學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