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中物理教學隨著新課程的改革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物理教學模式呈現多樣化、新穎化地發展。物理教師們在新課程內涵的指引下,已經取得了不俗的成績。但與此同時,也存著我們不容忽視的課程誤區,這些誤區一直存在于現如今的物理教學過程中,對于提高物理課堂的教學質量有著嚴重的影響。
關鍵詞:高中物理;課堂教學;誤區
科學重要的是探究精神,而教育的目標主要是在于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高中物理這門學科重點在于培養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實驗創新精神和動手能力。對于高中物理教學模式的探究,分析其不足之處,是提高物理課堂的教學質量的一個有效途徑。筆者根據自身多年的教學經驗和相關文章的閱讀,總結出高中物理教學模式中存在的三大誤區,并進行分析,以期對以后的教學實踐有所幫助,對自己的教學提出反思。
一、 過于重視過程,忽視了結果
現如今的物理課堂的教學,過于注重探究的過程,對于結果反而不加關注,造成這種誤區,主要有以下兩個方面的原因:首先,高中的物理教師們受一些名人言論的影響較大,在潛意識中認為過程往往大于結果,學生掌握了實驗的方法,結果也就順應得了出來。其次,教學任務的重點設計的不準確,每個過程需要花費的時間沒有進行有效地預測,導致實驗就占據了整個課堂的一大半時間,對于實驗結果的處理變得沒有時間,最后只得草草下課,將結果留給同學們下課整理。這兩方面的原因,使得學生無法對物理實驗及其結果有一個系統的認識。知識是任何試驗方法的前提,實驗的目的就是為了得出科學的結果。缺少了結果,實驗也就變得毫無意義可言。物理中的探究和實驗,并不是要學生去關注實驗本身,而是要求學生用一種動態的眼光看待結果的產生,實驗過程中的每一個環節,都是為最終結果的產生做鋪墊。實驗是為了使學生形成一個動態的、科學的物理知識的結構體系。這就需要教師們在備課的時候,要準確把握好每一個環節的時間,留出充足的時間對物理知識中的核心問題進行講解,這樣才能保證一堂課的整體性和完整性,讓學生們腦海里有一個完整的物理探究的過程,對于增強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培養學生對物理的學科興趣具有重要的意義。
知識是探究的基礎,方法的掌握需要融合在知識的學習中。探究的目的歸根結底是為了讓學生更好地掌握物理知識,將探究的方法和知識緊密地結合在一起,是提高物理課堂的教學質量、很好地完成物理課堂教學目標的前提。我們在教學過程中,不能顧此失彼,要將結果和過程擺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準確地安排課程,使每一堂課都讓學生收獲到很多東西。
二、 只關心探究,不關心學生是否接受
傳統的物理教學的模式,是將知識一股腦地灌輸給學生,其他形式的教學都是毫無意義的。隨著教學模式的創新,現在的大多數物理教師認為最好的物理教學模式就是探究式教學。但是,這種模式下仍存在弊端。一些教師認為這種注重探究過程的物理教學模式,僅僅適用于高一和高二,對于高三的學生,光是進行物理知識的學習就足夠了。這種想法其實是錯誤的,它將探究和學生的接受完全地割裂了開來。學習可以分為機械化的學習和有意義的學習兩種方式。顯然后者更為有效。要想讓學生有意義地學習。必須使學生參與到物理的探究過程中來,學生在探究過程中,積極地思考每一個過程的原因和結果,從而加深學生對于每個知識點的理解。不同的學生學習的基礎、學習和接受的能力不同,需要分層次地進行教學。但這并不代表只對學習優秀的學生進行探究式的教學方法,而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采取灌輸式的教學方法。兩種學生都需要在探究中接受,在接受中學會探究,只要注意因材施教,不管是高一高二還是高三,這種探究加接受的學習方式都是可以采用的。
三、 對于物理的探究結果只能對不能錯,而且只能唯一
物理的探究過程總要遵循一定的程序,從對于物理現象的猜想,到提出假設、設計相關的實驗并實施,以及最后對實驗數據的處理和最后總結出結論,這是一個極其科學嚴謹的過程。人們總是認為只要物理試驗是科學的,得出的結果就會正確。其實不然,由于學生們存在的數學能力、基礎的不同,對于物理實驗的結果的數學處理也就變得不同,得出的結果必然不唯一,也很可能是偏差較大的。比如對于歐姆定律的探究中,通過將每個學生實驗得出的數據輸入計算機中,通過計算機來處理伏安特性曲線,最終只要得出來正確的結果,教師們便認為教學任務得到了圓滿的完成,其實這并不是結束。因為處理數據的過程,正是學生學習和思考的過程。因為他們在處理數據的時候,會遇到許多的障礙,比如為什么這條線一定是直線?為什么有的點無法劃在這條曲線上?等等的這些問題都需要教師們為學生進行解釋,這也是培養學生推理和思考問題能力的大好時機。
如果教師提前準備好準確的處理數據,一條完美的曲線,而不是采用經過學生實驗得出來的數據,這種機會便會消失。因為學生得出的結論不可能與實驗的準確結果完全一致,這時對產生的數據誤差進行分析,可以很好地提高學生遇到問題獨立思考解決的能力。同時,學生自己對實驗數據的歸納和分析,是他們認識和總結實驗規律的有效途徑。教師們不能輕易地放過這種機會,遇到這種情況時一定不能用“誤差”二字生硬地搬回到教師提前準備的正確地結論中來,因為這不僅會打擊學生的積極性,同時也會讓學生喪失對于物理探究的興趣,對實驗結論更加地依賴。
四、 總結
總而言之,高中物理需要我們進行探究型的教學模式。但是我們需要謹慎地對待上文中提到的三大誤區,否則會導致這種模式教學的失敗。這種教學模式對于學生來說,是一種鍛煉,對于物理教師來說,是一種很大的挑戰。這就需要教師們加強自身的能力,準確地把握課堂教學的節奏,充分地利用手上現有的教學資源,進行合理的教學。當然,我們在提倡物理教學探究式模式的同時,也不能對傳統的教學模式全盤否定。一些物理知識的學習,仍然需要教師們對學生進行單純的知識講授,重要的知識點仍需要進行反復地練習。因為無論如何對教育模式進行改革發展,教師們的系統講授永遠都不會過時。我們需要對兩者進行科學地融合,使其對于高中物理教學的發展作出積極的貢獻。
參考文獻:
[1]趙燈友.高中物理探究式教學存在的問題與改進思路[J].中學物理,2016,34(15):14-15.
[2]戴光明.高中物理探究式教學應注意的幾個問題[J].理科考試研究,2015,22(19):42.
作者簡介:孫志華,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呼和浩特鐵路第二中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