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岳峰+周岳崗
摘 要:近年來,網絡技術發展迅速,在給我們帶來豐富資訊的同時,也為我們的生活帶來許多新問題。隨著網絡技術的普及,我們對于“網絡暴力”變的不再陌生,網絡暴力已經成為一種普遍的網絡現象,這種暴力的形勢借助于網絡平臺,對他人進行言語與輿論的攻擊,對人們正常生活造成了很大程度的影響。尤其對于正處在中小學教育階段的青少年來說,凈化校園網絡環境,預防校園網絡暴力,對維護中小學學生的身心健康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本文簡要地分析了校園網絡暴力的成因,并提出了有效的解決措施。
關鍵詞:中小學教育;校園暴力;網絡暴力;探究思考;網絡暴力成因分析
網絡為我們提供了一個獲取信息并且能夠自由表達言論的平臺,向人們展現的是超脫于現實的虛擬世界。但是,過度的網絡言論自由與網民思想行為的異化就導致網絡暴力現象的出現,網絡暴力不僅危害著成年人的生活,也會對青少年的健康成長造成危害,如何降低與預防中小學校園網絡暴力是我們要進行探討的課題。
一、 中小學校園網絡暴力的相關介紹
1. 網絡暴力的主要內容介紹
我們認為的“網絡暴力”實際上是基于網絡信息傳遞的平臺,在網絡世界里利用言語來維護自己思想立場,甚至升級到言語謾罵與對罵詛咒的程度。這些小范圍的網絡暴力,可以理解為一種抽象性形式的網絡交流。但是,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網絡技術的進步與普及,網民數量大大增加,在現代城市中每個人都會利用網絡來進行信息交流,尤其是處于中小學教育的未成年人,他們對于網絡技術有著更大的好奇心,能很好地適應并運用網絡來表達自己的觀點看法,很容易受到網絡暴力帶來的影響。談及成年人現代社會生活中的網絡暴力,從原先小范圍的口水戰,升級到人肉搜索,再到現代已經具有規模的水軍,職業黑粉等,網絡暴力發展形式多樣,由此帶來的影響與危害也越來越嚴重,從小范圍的消極情緒發泄,轉變為更大范圍的人身傷害,已經危害到正在校園接受教育的未成年人,很多中小學生利用相關網絡技術,參與到網絡暴力中,由于未成年人的身心還未成熟,較大的精神與生活壓力,對于受害者與施暴者都會造成嚴重的傷害。
2. 校園網絡暴力的特點及相關案例分析
(1)突發性與偶然性
網絡暴力的突發性一般是指,某個偶然發生的事件被網民寫在了社交網站上或者在網上披露突發性不利事件,在一定的時間內引起網民的憤怒與不滿,形成了網民對于當事人的集體批評。這類現象在校園網絡暴力會經常出現,中小學學生的社交范圍有限,突發性的集體批判,會使學生的自尊心受到嚴重的打擊。
(2)不負責任性與非理性
網民在針對某一事件發表相關言論時,因為其受到了網絡匿名的保護,不會對自己所說的話語進行負責,并且有些人會非理性地夸大、扭曲事實真相,散布謠言。在校園網絡暴力中,不負責任性占據主導地位,由于學生的年齡尚小,還不能充分理解履行責任的含義。
(3)侵犯性與暴力性
詆毀、詛咒與謾罵的語言形式在網民的憤怒被激發后,就會被表達出來,這類言語有著較強的侵犯性。在校園網絡暴力中,侵犯性的言語攻擊會對青少年的品德培養造成不利的影響。
(4)校園網絡暴力的實際案例
美國研究者警告稱,現實中針對未成年人的“校園暴力”行為,如今正大量地向虛擬的網絡轉移。通過向未成年人發送郵件、文本信息以及在線聊天、交友等方式,以未成年人群體為目標的“網絡欺凌”行為正顯示出比現實欺壓更大的危害性。美國密蘇里州的一位13歲女孩,11月選擇了上吊自殺結束自己的生命,而其緣由是因在網絡中不斷地受到侮辱。在Myspace網站的個人主頁上,這位13歲的女孩不時能收到一名叫做“喬希”的16歲男孩的侮辱。在這位女孩自殺前,“這個世界沒有你會更好”的信息一直不時在女孩的主頁上冒出。
前一階段熱播的綜藝節目《爸爸去哪兒了》把黃磊的女兒卷入了網絡暴力中,黃多多在正當節目中所表現出來的懂事與善良遠遠地超出了同一年齡段的其他孩子,這種懂事與善良卻被網友說成是炒作,目的不單純,這樣的評論勢必會對孩子造成不利影響。因為公眾人物是公眾人物的子女,孩子的一言一行甚至被夸大與扭曲。
二、 中小學校園網絡暴力的不良影響分析
1. 嚴重損害學生的身心健康
學生在中小學接受國家正規的教育,就是為了維護學生身心的健康成長,而校園網絡暴力的存在,時刻影響著學生健全自身的人生價值觀,輕者會影響正常的學習與生活,重者則會對學生的身體與心靈造成多重傷害,以至于退學,改變學生以后的成長道路。有些學生在受到網絡暴力后,會受到不利因素的影響逐漸鄙棄社會基本道德,喪失善良的天性,誤入歧途。在校園網絡暴力中,如果一些輕小的暴力不被及時矯正,就會發展到影響極大的校園網絡暴力事件,使學生的思想與行為偏離正常的軌道。
2. 引起家長的恐慌,附加連鎖反應
如果學校發生校園網絡暴力事件,學生家長定會采取相關措施維護孩子的人身安全,在上下學階段親自或者派人接送孩子,在家里限制孩子上網的次數與時間,這樣一來不僅會使家長時刻擔心孩子在學校的安全,也會影響到父母的正常工作。對于施暴孩子的家長,他們要加強對孩子的照顧與監管,配合學校進行網絡暴力的后續處理,承擔孩子在道德與法律上犯錯的心理壓力,這種狀況是每個家長都不愿意面對的。
3. 干擾學校的教學秩序
校園網絡暴力事件的發生勢必會影響學校正常的教學秩序,學生犯錯誤需要教師與家長進行溝通,一同探討解決問題的有效方法,在這個過程中,會影響教師對于教學設計的精心安排,擾亂正常的教學計劃。在暴力事件發生后,學校會為了維護聲譽,及時對問題進行處理,力求在短時間內消除影響,如果網絡暴力事件蔓延,則會造成更加嚴重的影響。
4. 引發學校的社會信任危機
近年來,在學校與教育領域的共同努力下,教師的社會地位得到了不斷地提高,學校各方面的教學條件也得到了改善。但是,校園網絡暴力的出現,會給一些中小型學校帶來嚴重的影響,使社會誤解相關學校教書育人的目的性與教育能力,因為極少數缺少師德的不合格教師,社會各界已經在質疑學校的教育管理模式,嚴重影響了教師在社會中的整體評價,甚至危及學校的聲譽。endprint
三、 針對校園網絡暴力成因的探究
1. 學生心智的不成熟,社會道德觀未形成
談及中小學未成年人的校園網絡暴力問題,其主要原因在與學生生理與心理的不成熟,在青少年學生成長的年齡段,未成年人對于社會道德體系還沒有全面了解,他們的生活道德來源于家長與學校的教育。家長的家庭教育方式對孩子有較大的影響,孩子的言語與生活習慣會模仿父母處理問題時的方法,因為其年齡還小,心智與理智還未成熟,不能合理控制自身消極情緒的宣泄,再加上邏輯思維初期形成的不健全,很容易使學生陷入校園網絡暴力中。
2. 網絡世界身份的不公開性
在網絡世界中學生的真實身份不會被公開,這為未成年人在網絡環境施暴提供了強大的護盾,使他們不會擔心因為網絡言語而受到家長與老師的批評。在虛擬的世界里大家不需要對自己的言論負責,更不會為自己造成的傷害負責。這種“隱蔽性”,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校園網絡暴力的形成。
四、 筆者對中小學校園網絡暴力的思考—如何避免校園網絡暴力事件
1. 強化中小學學生的德育教育
各地中小學校要建立完善學生德育教育的規章制度,把培養學生的德智體美勞作為辦學目的,摒棄只注重應試教育培養學生知識的片面發展。堅持辦學的社會主義方向,認真落實教育大綱中對于中小學辦學的基本要求,加強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注重道德領域的培養。
2. 建立中小學生心理咨詢室
不僅成年人需要心理咨詢,中小學生更需要及時心理咨詢幫助。在應試教育壓力下,學生在學習方面競爭激烈,任務繁重,很容易造成許許多多的心理問題,比如早戀、偏執等。由于未成年人的社會經驗少、心理承受能力弱、家長的不理解等因素的共同作用很容易使學生在網絡中肆意宣泄自己情緒,推進校園網絡暴力的發展。因此,學校應當給予高度的重視,在學校設立專門的心理咨詢室,聘請有經驗的未成年人咨詢師,定期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幫助學生更好地消除消極情緒帶來的負面影響。
3. 學校與家長建立溝通關系,豐富課外活動
學校應建立家校聯盟的學生管理體制,定期安排教師與家長進行有效的溝通,開展家訪與教育座談會,及時地向家長反映學生的生活學習情況,讓家長更加真實地了解學生現存的心理問題,使問題能在第一時間得到有效地解決,同時學校也可以在與家長的溝通中,收集反饋信息,使學校更好地促進學生身心發展。此外,學校應組織豐富的課外活動來減少學生的學習壓力,在活動中正確引導學生的情趣發展,防止未成年人的不良行為,減少未成年人校園網絡暴力的發生。
4. 加強學生的法制教育,預防未成年犯罪
中小學生的法律教育必不可少,通過對于未成年人法律知識的培養,增強他們的法制觀念,達到預防犯罪的目的。校園網絡暴力的成因是復雜的,中小學生法律意識淡薄,是促使校園網絡暴力發生的主要原因。學校通過相應的法律教育,幫助未成年人樹立正確的法律意識,使青少年了解觸犯國家法律對于個人、家庭與社會的危害,加強對中小學生的社會主義的思想道德教育。學校要針對不同年齡段的未成年人進行合理的教育,定期舉辦法制講座,開辦演講會與展覽會,對預防校園網絡暴力進行宣傳,使學生了解校園網絡暴力的內容,有效抵制校園網絡暴力帶來的傷害。
五、 總結
綜上所述,校園網絡暴力是一種區域內的文化現象,折射出少數人們對于社會的不滿情緒,為了杜絕校園網絡暴力,一味地在網上進行打壓起不到良好的效果,我們應做的是去感染,去呼吁中小學生不去接觸“校園網絡暴力”,解除人與人之間的防范性心理與思想隔閡,加強對中小學生的道德教育,引導未成年人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減少并預防校園網絡暴力帶給青少年的嚴重傷害。
參考文獻:
[1]強恩芳.新網絡暴力的五大特點[N].青年參考,2006年8月26日.
[2](美)帕特·華萊士.互聯網心理學[M].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1.
[3]徐久生.校園暴力研究[M].北京:中國方正出版社,2004:6.
[4]康樹華.青少年犯罪與治理[M].北京: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2006:221.
[5]江根源.青少年網絡暴力:一種網絡社區與個體生活環境的互動建構行為[J].新聞大學,2012,(1):116-124.
作者簡介:周岳峰,海南省海口市,瓊臺師范學院;周岳崗,海南省定安縣,海南省定安縣黃竹中心小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