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宇
摘要:營業稅改增值稅,簡稱營改增,是指以前繳納營業稅的應稅項目改成繳納增值稅。在此之前營業稅和增值稅,是我國稅收體制中的兩大主體稅種,目的是加快財稅體制改革、進一步減輕企業賦稅。營改增在全國推開,大致經歷了三個階段,其中第三階段尤為復雜,即2016年5月1日起,全面推開營改增試點,將建筑業、房地產業、金融業、生活服務業全部納入營改增,至此,營業稅退出歷史舞臺,標志著我國全面跨入增值稅時代,是財稅體制的又一次深刻變革。由于金融行業業務性質復雜體量巨大、在國家整體經濟構架中影響面廣、加之改革沒有先例不確定性因素多、準備時間短等諸多困難,因此這次金融行業的營改增對無異于一場“大手術”。包含金融業在內,全部實現“營改增”稅制改革,統觀世界也屬首例。本文寫在營改增順利落地實施一年后,作為一名親歷這場稅制變革的普通金融行業財務工作者,圍繞人壽保險行業營改增實踐中面臨的壓力、影響和解決辦法,從財務管理角度談一點個人觀點。
關鍵詞:壽險公司;營改增;應對管理
財務部門是壽險公司的核心管理部門之一,也是保險公司應對營改增稅制改革的牽頭部門,在營改增中扮演重要角色。
一、營改增的優點
首先,營改增后實現了增值稅對貨物銷售和提供服務的全覆蓋,有力地支持了服務業發展和制造業轉型升級。其次,將不動產納入增值稅抵扣范圍,有利于擴大企業投資,增強企業經營活力。第三、營改增稅制改革進一步減輕企業稅負,為中國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打下堅實基礎。第四、創造了更加公平中性的稅收環境,有效釋放市場在經濟活動中的作用和活力。
二、壽險行業在營改增后面臨的影響、挑戰和機遇
營改增對壽險公司的影響是深刻而全面的。壽險公司為了遵照國家稅務法規,同時應當以此次政策調整為契機,結合企業的自身特點,進一步提高自身企業的市場占有率,優化自身經營模式,提高利潤率,是壽險公司必須思考的更深一次問題。
首先,壽險公司必須對原有的在售產品形態進行升級轉型和更新替換。原因是:一方面,營改增后,短期內保費收入會下降,給公司經發展帶來壓力:由于壽險行業的競爭日趨激烈,各家保險公司不大可能針對此次營改增直接調高原有產品的售價,因此假設營改增不會直接推動保險企業的當年保費收入增加。考慮到增值稅的特性與營業稅不同,增值稅需要對產品進行價稅分離,而營業稅是價稅合并計算的。這樣就導致在保單售價不變的條件下,保險公司從投保人收取的現金,將會分為保費收入和增值稅銷項稅兩部分。保險公司取得的相同現金收入在增值稅環境下企業入賬的保費收入將會下降接近6%。另一方面,營改增導致保險公司原有的精算假設環境發生改變,導致原有的計算模型失效。營改增后,保險企業的收入、成本費用、公司稅收負擔都與營業稅時不同,壽險公司以銷售長期人壽保險產品經營獲利的主要途徑,銷售的產品很多交費期都在10年甚至20年以上,保險公司與客戶如此長的合同周期,更要求保險公司的精算模型必須準確。營改增因素引起原有計算模型嚴重失真,保險公司必須重新調整在售產品的盈利能力,淘汰過時產品是勢在必行。因此,營改增直接導致壽險公司必須重新設計新的保險產品。因此,營改增對壽險公司的影響是深刻的。保險公司必須深刻理解稅制改革帶來的影響,精準把握市場動態和企業定位,不斷調整并推出符合國家政策法規,適合市場需求的產品,才會得到更好的發展。預期在營改增之后的一段時間內,國內壽險市場的產品更迭都將會較為頻繁。
其次,營改增推動壽險公司規范自身的采購策略。金融保險企業長期處于營業稅主體的納稅環境下,由于不能享受增值稅進項稅抵扣,導致金融企業長期以來缺少對供貨商的精確管理。增值稅環境下,一家企業對外采購工作的管理能力和執行力度,直接影響到企業能夠合法取得多少增值稅進項稅,進一步延伸影響到企業繳納增值稅多少,從而影響到企業整體稅負比例和盈利能力。可以說,營改增是推動企業練好內功強化內部運營管理的一次良機。公司采購制度的重新籌劃,財務部門不能僅應作為事后報銷的后端部門,還應當作為管理者的身份參與到企業建設的前端,負擔起國家稅收政策的宣傳員角色,影響企業決策層推出對企業有利的采購制度,引導全體員工落實新的采購政策,確保企業享受國家提供的增值稅稅收紅利。在這方面看,營改增改革實質上是檢驗企業綜合管理水平的試金石,也是財務部門從核算會計轉向為管理會計,參與經營管理、規劃企業依法合規經營的有利抓手。壽險企業應同時看到國家政策給企業帶來的發展機會。
第三,稅制監管壓力推動企業提高運營效率。增值稅的監管強度是營業稅無法比擬的。這是由兩方面引起的:一方面是稅種特性決定的,營業稅從稅金計算、發票管理、會計核算方面簡單易行易于管理。增值稅從稅金計算、發票管理、進項認證到會計核算較為復雜,這點對于一直沿用營業稅的保險企業財務人員是一項挑戰,同時引發企業的咨詢費、培訓費和內部管理成本增加。另一方面是兩個稅種的立法依據不同,增值稅犯罪會引發責任人的刑事責任,處罰力度遠遠高于營業稅,這給公司全體員工、公司管理層,特別是財務部門人員帶來更大的工作壓力。財務部門必須堅守國家稅會政策,對公司的財務工作質量負有管理和監督職能,不僅應在事后報銷和賬務處理時加強管理,而應當將重點放在事前管理和宣傳指引,這無疑對財務部門和財務人員提出更高的崗位要求。
第四,增值稅的不同解讀口徑增加了企業運營難度。增值稅稅收政策比營業稅復雜的多,具有分類細、更新快的特點。加之保險業的個性化特點,例如各項準備金、再保分入分出保費、萬能險初始費用、保單管理手續費、貸款利息費用、贈送保險、境外分出保費代扣稅金、理賠環節實物賠償的進項稅、損余物資處理等問題,在稅收優惠政策是否平移、代扣代繳義務、納稅地點等許多細節問題,國家稅務總局尚未推出明確意見,導致各地國稅局的稅政解讀口徑不盡相同,對于大多全國性經營的金融保險企業,不可避免的面與各地就政策模糊問題的實操口徑和尺度產生矛盾,給壽險公司帶來困惑。企業疑問如何解決?也許需要國家稅務政策部門經過大量調研后發布權威性解讀才能予以解決。這種情況將在營改增后相當長一段時間內持續存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企業的經營難度。
第五,壽險公司應當完善增值稅票據的管理。公司應當制定增值稅發票管理制度,全面規范企業在增值稅發票的領用、保管、開具、寄送、作廢沖銷和留存保管等方面的管理。同時對采購過程中取得的增值稅發票的獲取、移交、認證、報賬、退回等流程進行說明。并在公式運營中嚴格執行。
最后,增值稅給企業財務員工的工作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壽險公司應當加強財務部員工的專業度培訓,以滿足新環境下的財稅管理要求。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營改增稅制改革對人壽保險企業將會產生長遠而深刻的改變。公司必須從戰略高度嚴肅對待這一重大變化,正確面對、認真研判、及時調整。營改增從產品形態,到公司運營,到內控合規全方位對壽險公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挑戰。另一方面,壽險公司應當正確對待此次變革,將其作為深化公司改革發展,建立公司核心競爭優勢,彌補公司漏洞不足的一次難得的自身檢視、內部重塑的機會。如何借此機會提升公司的競爭能力,是擺在所有壽險公司,甚至是所有經歷此次營改增改革的各行各業公司管理層面前的一道重要命題。
參考文獻:
[1]葛夢甜.“營改增”對人壽保險公司的影響與應對建議[J].納稅,2017 (31):20.
[2]馬忠超.淺談保險業營改增對保險產品定價的影響[J].現代國企研究,2017 (16):161+163.
[3]徐淑萍.試析“營改增”對保險公司績效和經營模式的影響[J].財會學習,2016 (24):157+159.
[4]譚鴻.營改增對人壽保險公司財務管理的影響與有效處置建議探索[J].財經界(學術版),2016 (19):331.
[5]彭明.營改增對中小人壽保險公司三四級機構基層財務管理影響[J].財經界(學術版),2016 (18):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