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鐵林 賈春
摘要:十八大提出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作為科技創新的主力軍科學事業單位是這一國家戰略的重要支撐力量。很多科學事業單位都已經意識到戰略的意義,但制定了發展戰略后,要么“束之高閣”,難以將發展戰略貫徹到日常的管理工作中去,要么不能與單位預算管理有效結合,難以充分發揮戰略管理作用。其實,通過使用平衡計分卡可以將預算管理與戰略管理銜接起來,使得戰略通過預算有效落地,為科學事業單位開展戰略預算管理提供參考。
關鍵詞:科學事業單位;戰略預算管理;平衡計分卡
一、戰略預算管理的概念
戰略預算管理是以戰略為指導,以組織的關鍵成功要素等因素作為支撐,通過把組織的關鍵成功要素轉化為可以衡量的指標,將指標層層落實到責任部門或者責任人,使得組織更具有核心競爭力,能不斷適應環境的變化。與傳統的預算管理模式不同,戰略預算可以將財務及非財務指標、外部及內部評價、結果及過程評價有機地結合起來,從戰略高度評價組織的功過得失,幫助組織在市場中確立優勢地位。
二、科學事業單位傳統預算管理的局限性
科學事業單位預算編制的原則普遍設定為量入為出、收支平衡、保證重點。這種傳統的預算管理方式的特點是防止“入不敷出”,保證每筆支出都有相應的資金來源,停留在較低水平的收支平衡階段。在這種預算目標的指引下,單位內部各個部門各自為政,大多只關注局部而忽視單位整體利益、只關注短期而忽視長遠利益,如果此時不是根據單位的戰略目標來分配資金,就會導致各部門爭奪資源的狀況發生。資金使用部門只關心資金的投入,監督部門主要關心預算支出是否合規,而很少關注資金使用后的產出效果,更由于預算資金分配缺乏戰略意識,導致科學事業單位本應重點發展的領域沒能得到預算的支持,使得單位的核心競爭力難以提高。
三、科學事業單位實施戰略預算管理的優越性和必要性分析
戰略預算管理是由預算目標分解體系、編制體系、執行體系、控制體系、分析體系、評價體系等組成的一個有機整體,引導著組織的財務管理朝著戰略的方向邁進。戰略預算的優越性可以推動科學事業單位的預算管理打破束縛瓶頸。
首先,戰略預算管理的實施需要全體職工的參與,財務管理的內涵將會適度的擴展和延伸,單位內部管理控制制度也將會完善,促進財務管理環境的改善。第二,戰略預算管理根據各個部門的活動計劃以及在單位戰略中所處的位置配置資源,有效地協調各部門的活動,將單位的整體目標轉化為各個部門的目標,避免了不必要的競爭。同時也使得預算分配有據可依,得到各部門以及職工的認可,有效提高了管理效率。第三,戰略預算管理能夠將長、短期目標協調一致,有效反映科學事業單位的戰略理念與重點,促使短期目標符合科學事業單位長期發展戰略的要求。第四,全員參與戰略預算管理的制定與實施,明確各部門的工作指標,使得每一位員工明確自身責任,感受到自身的重要性,可以有效激發并提高部門和個人的積極性。第五,實行戰略預算管理后單位中的每個部門都能明確知道自己在整體中的位置和職能,避免因為職責混亂形成的踢皮球現象。
四、科學事業單位戰略預算管理體系設計的整體思路
(一)制定科學事業單位戰略目標
可以使用SWOT分析法等將戰略目標和單位內外部環境有機結合起來,通過分析單位內部資源帶來的競爭優勢、競爭劣勢和單位外部環境造成的機會、威脅,制定符合自身情況的戰略目標。
(二)運用平衡計分卡分解戰略目標
平衡記分卡能夠將組織的戰略目標逐級分解為具體的指標體系,有效地解決戰略制定和戰略實施脫節的問題。通過平衡記分卡可以將科學事業單位戰略轉化成如下四個維度:(1)財務維度指標:包含科研收入指標、科研支出指標、科研儀器設備指標等。(2)社會公眾維度指標:包括人民群眾滿意率指標、國有資產保值增值指標、科普服務能力提升指標等。(3)內部流程維度指標:體現在科研條件改善、管理制度健全、管理方式創新等方面。(4)學習和成長維度指標:體現在科研、科普實力提升、人才隊伍不斷擴大方面,包含職工職稱及學歷分布情況、科研團隊數量、科研項目情況、論文發表情況等。
(三)將平衡計分卡指標轉化為單位的預算目標
單位確定平衡計分卡指標體系后,可以采用“德爾菲法”或“層次分析法”對指標權重進行分配,再根據指標確定科學事業單位內部各部門、各項目的具體預算目標值。在設定預算目標值時,單位應參照行業先進水平、單位發展趨勢等因素合理設置預算目標。
(四)預算編制
預算目標確定之后,將單位的戰略思想自上而下層層貫徹落實,同時預算執行部門自下而上地制定符合單位戰略的行動計劃。在編制預算的過程中要以單位的預算目標為前提,不再是僅僅按照上年度預算進行簡單的調整,將資源優先安排在那些與戰略相關程度高地方。增強各部門的參與意識,在進行編制預算的過程對整個戰略預算進行有效規劃和科學的決策。
(五)預算執行與控制
預算管理工作的核心在于預算的執行和控制。通過預算執行與控制,將實際的執行數和預算進行對比,在執行過程中總結差異之處,發現形成差異的原因和結果,找出執行過程中那些可控的和不可控的重要因素,以此確定責任部門的業績,并進行不斷修正。在實施過程中及時關注完成情況以及四個維度的運營情況,及時發現并分析執行情況與目標產生差異的原因,改正并保證單位戰略的落實。
(六)預算考核與激勵
預算考核和激勵在整個戰略預算中有著極其重要的地位。預算考核是站在科學事業單位戰略目標的高度,利用平衡計分卡確定的指標將單位戰略與部門以及個人的考核相聯系,使戰略目標得以分解傳遞,指引職工為單位戰略作出貢獻。預算激勵可以使得各責任部門相關人員有更多動力執行并有效完成任務,確保單位戰略預算管理體系穩定運行。
五、科學事業單位戰略預算管理應用中可能遇到的困難及應對措施
(一)可能遇到的困難
1.對戰略預算管理意識不足
科學事業單位在預算管理方面也存在事業單位固有的弊病,比如預算管理意識陳舊,預算執行不力,預算考核機制缺失等等。只有首先樹立戰略預算管理的意識,改變慣性思維,才能保證戰略預算管理的順利實施。
2.戰略預算的實施需要單位上下所有部門的配合
戰略預算管理的實施需要領導的支持和各個部門的配合。而目前科學事業單位尚未建立戰略預算管理意識,如何使其發揮系統性作用是個難題。
3.實施成本高
要在科學事業單位實現戰略預算管理,就需要改革現有的管理體制,同時,要實現個人目標與單位整體目標的協調一致,這需要通過大量的調研與人力資源的投入,實施成本較高。
(二)應對措施
科學事業單位在實施戰略預算管理前應做好一系列前期準備:一是加強宣傳,提高科學事業單位人員對戰略預算管理的認知,單位上下統一思想,樹立戰略預算管理意識。二是先選擇部分部門進行試點,成功后再逐步推廣,漸進式改善單位的預算管理制度。三是在戰略預算管理中引入信息技術,將信息系統作為載體,在單位內部實現預算信息的及時傳遞和共享,并進行實時監控,對出現的問題進行及時的分析反饋。
綜上所述,戰略預算管理可以幫助科學事業單位將戰略通過預算管理,使人、財、物等各項資源合理的配置,使其成為一種強大而有序的聚合力,成功貫徹到單位業務活動的全過程,把國家科技戰略有效地落地為預算行動,促進科研事業的長效發展。
參考文獻:
[1]孫玲,王濤.以戰略為導向的預算編制方法在高校中的應用[J].會計之友,2018 (3):128-131.
[2]王歡歡.平衡計分卡在專員辦預算績效管理中的應用研究[J].中國財政,2017 (17):3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