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仁玲
摘要:本文主要以教育經費投入績效評價指標的認識及研究為重點進行闡述,結合當教育經費投入績效評價體系構建基本原則為主要依據,從教育經費投入績效評價指標體系設計、教育經費投入績效評價方法這兩方面進行深入探索與研究,其目的在于提高教育經費投入績效評價指標應用效率。
關鍵詞:教育經費;績效評價;指標體系
近幾年,我國政府部門加強了教育資金投入,但教育經費的需求同供給間的矛盾依舊顯著。為此,一定要給予教育經費投入績效評價指標設計高度重視,促使其存在的價值與效用在我國教育事業長遠發展中充分的發揮出,以期我國教育事業發展上升到新的高度。本文主要研究教育經費投入績效評價指標,具體如下。
一、績效評價的概述
績效主要由效益與成績構成。有學者提出績效評價為單位依據事先制定的標準與特定的評價程序,利用合理的評價方式、依據評價的內容及標準對評價對象的綜合能力展開不定期評價。為此,綜合來講,教育績效評價,即是政府內部撥款部門,依據特定的評價方式與程序,對評價的內容進行有效管理與評價,即財政撥款,如教育經費等,及對撥付的教育款項利用狀況,探究其是否合理、真實,對應用效果展開對應的考核與評價,進而明確撥款資金利用狀況。
二、教育經費投入績效評價指標設計原則
(一)3E原則。其包含效率性、有效性以及經濟性。效率性主要探究過程是否高效;經濟性主要探究過程是否節約;有效性主要探究結果是否實現既定目標。當前我國教育經費投入主要以規模為基本目標取向,而并非是效益,政府部門的關注點為每一年財政經費的增長速度與增長量,但教育部門的著重點為資金是否按時到位、是否能夠爭取到更多的經費。因資金利用部門欠缺績效意識,致使一些教育支出項目對最終的效果與目標重視力度不足,而一味的追求經濟節省,或是忽視效果單一的追求效率,致使資金耗費;或是追求表面效果不重視財政資源的實際狀況,最終導致綜合效果不佳。基于此,需對教育資金的應用狀況展開合理充分的績效評價,切勿獨立的或是片面的去探究某個要素,需對效率性、有效性以及經濟性這三個要素展開全面分析,進而實現整體評價的目標。
(二)導向性和完整性有機結合的原則。所謂完整性主要指的是評價指標布設需從不同的層面反映教育經費支出的特性與涵義,及支出活動對現代化社會發展帶來的正面或是負面的影響,另外需給予教育經費投入績效評價指標的激勵性與導向性高度重視。導向性為教育經費投入績效評價指標的利用與布設能夠有效引導評價主體注重評價內容,并且逐漸朝著評價標準的道路前進。而激勵性指的是評價結果會為評價客體帶來巨大影響,進而形成激勵作用,推動現代教育目標實現。
(三)操作性和科學性有機結合的原則。需從客觀的角度對教育經費投入績效進行評價,務必要以會計數據為中心,且這些數據務必要具備較強的準確性、可比性以及連續性。為此,在構建教育經費投入績效評價指標時,不但要從理論上重視指標的合理行,還要滿足當前具體工作狀況,切實可行,具備較強的可行性與現實價值。
(四)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有機結合的原則。對于教育經費投入績效評價指標而言,定量分析非常重要,其主要以數量形式提供教育經費支出信息與目標實現情況的信息,披露和反映所存的問題,對教育經費利用的效率性、有效性以及經濟展開綜合評價與監測。而定性分析指的是通過計算數量來對評價內容進行分析,而利用對評價主體展開充分描述與分析來將評價結果準確的反映出。設計教育經費投入績效評價指標,定量分析需同定性分析有機結合,需以定量分析為中心,通過計算定量指標來獲取基本的評價結果,之后在應用非定量指標對所獲取的評價結果進行校正,以完善定量分析所存的問題,讓最終的評價結果與真實水平更接近。
三、教育經費投入績效評價指標具體設計
(一)教育經費投入績效評價指標設計思路。教育經費投入績效評價指標設計需從三方面進行考慮,其中包含消費者、政府以及債權人。從政府的層面看,第一,政府不單是保證資源優化配置的政策的構建者,同時還需行使行政權利,負責調控財政資源;第二,政府還是教育經費最大的擁有者,所以其十分關注高校資產利用狀況、利用效率以及利用的實效性和對社會與國家的貢獻,并且還能評價與監督教育管理人員所開展的管理活動。從債權人與消費者的層面看,其注重的是學校的投入產出率、財務情況、負債程度、發展水平以及資金籌集能力等。為此,教育經費投入績效評價指標需將學校教育經費的效率性、有效性以及經濟性充分的反映出。
(二)教育經費投入績效評價指標設計內容。第一,領導班子的綜合素養。主要指學校現任領導班子的道德素養、整體能力等,細分包含職業道德、協調能力、決策水平、敬業精神、知識體系、組織能力、創新精神等等。第二,基本管理能力。主要指在保證學校教學正常進行的組織體系、激勵和約束制度、內部管理形式、各項基礎管理機制、教學質量監控系統以及后勤服務等構建與落實情況。第三,教師整體素養。主要指教師的專業水平、學術地位、文化素養、科研主動性、敬業精神、道德品質等方面的整體狀況。第四,社會整體貢獻。具體通過科研成果及教學成果反映。教學成果具體體現在人才培養的數量及質量上和教學成果的發表上等。教學成果具體體現在論文數、學術專著數以及研究成果獲獎數等。第五,事業發展戰略。主要是指學校利用的包含專業發展、基礎建設、學科建設以及科研投入等各個方面的策劃。
四、教育經費投入績效評價有效方式
(一)定量指標評價有效方式。學校教育經費投入績效評價指標內的定量指標,事實上取數需以會計為基礎,從會計報表內直接獲取所需的數值。遵循著簡便易行這個基本原則,定量指標的評價方式能夠利用加權平均法,將權重體系與指標體系詳細列出,明確單向評估值以后,再利用加權平均法對綜合評估值進行計算。即在已有的教育經費投入績效評價指標的不同級別相應的標準分值基礎上,明確每個指標得分,之后將各類指標分數總計出來,外加利用加權平均法對綜合評估分數進行計算。評價組織能夠切實依據學校各類指標得分狀況,對學校的特性展開分析,以準確衡量學校發展潛力,進而分類定位為積極擴大型、保守穩健型、整體發展型等。還能把某高校的績效指標得分和同地區學校平均分進行對比,進而判斷此學校核心競爭力。其標準分能夠應用全省或是全國高效統計資料,利用相對值作為實際衡量標準,構建評估標準值,要確保教育經費投入績效評價指標的權重固定化。
(二)定性指標評價有效方式。對于定性指標可以采用專家評議計分法,選擇六人以上的評議小組,保證該小組由多個專家組構成,先明確各評議指標的實際權重,再切實依據各專家評分,將各指標的平均分計算出來,最終合計出總分。
五、結束語
綜上所述,當前我國教育經費投入績效評價指標設計依舊存在諸多問題,亟需深入探究與優化,有關部門需同項目和經費使用對象的特點相結合,對個性和共性問題展開深入探究,以期為教育經費投入績效評價提供有利條件。
參考文獻:
[1]張同功,王桂雪.教育經費投入績效評價指標體系研究[J].青島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7,30 (03):19-22+26.
[2]張倩,馮樹清.高職院校教育經費投入績效評價指標體系研究[J].教育財會研究,2015,26 (02):21-24.
[3]王偉,馮樹清.高職院校教育經費投入績效評價指標體系初探[J].廣州職業教育論壇,2015,14 (01):21-26.
[4]劉榮.高等教育經費投入績效評價體系研究[J].財會通訊,2009 (05):5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