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國云
摘 要:近年來,我國的經濟發展速度減緩,企業在發展中面臨著激烈的競爭和巨大的壓力。在這樣的背景下,企業要想實現長期穩定發展,就需要對內外環境給予精準和有效調整,提升企業管理水平。企業內控制度是非常關鍵的一個環節,但是在調查過程中,我們發現,企業出現了很多內控制度不作為的現象,這對于企業的發展非常不利。鑒于此,本文主要針對企業內控制度無作為的原因及改善措施進行相關淺析,以期促進企業更快更好的發展,僅供參考。
關鍵詞:企業;內控制度;無作為;原因;措施
企業的內控制度是指由企業的董事會和監事會等領導層制定,目的是為了實現對運行中的企業進行積極和有效控制。可以說,每一個企業在發展的過程中都會形成自己的內控制度,然而,在實際的研究過程中,我們會發現,這種企業內控制度無作為現象非常多,主要表現為:董事會和監事會的設立與實際的一言堂,形式化的資金審批制度以及不按實際程序辦事,材料采購中的性價比指標與實際的關系戶和老客戶等,這些企業內控制度的無作為會嚴重影響企業的長期發展。
一、企業內控制度無作為的原因
(一)淡薄的法律認知
雖然在《公司法》中,我們了解了企業的重大決策都需要召開董事會,但是很多董事長混淆了法人與法人代表之間的區別,誤認自己就是法人,對法律知識進行了錯誤的解釋。這種情況雖然看起來比較荒謬,但是其在實際的企業發展中非常普遍。為此,即便公司已經設定了內控制度,但是很少或者不召開董事會,很多情況下都是法人代表進行獨裁。這種低級的法人治理觀念,不僅踐踏了法律,也不利于企業的長期發展。
(二)權力過重的影響
在企業的發展過程中,很多董事長和總經理過于夸大自身的權力,并將其私有化,其經常自負地認為他們說的和想的就是對的,使得權力凌駕于制度之上。而且當權者在應用這種權力的過程中,會獲得精神上的錯誤滿足,進而強化權力的發揮。這種情況下,企業的內控制度就形同虛設,使得企業無法得到有效的控制。
(三)員工精神被同化
員工本是應該具有自身獨立的思想,但是在企業的工作過程中,為了實現較好的團隊合作效果,組內員工經常會聽從組長安排,而如果組長對于管控制度進行藐視,那么員工也只能服從上級的指示。這種服從意識會使得企業的運營更加“人性化”,具有更好的可調整性,這種氛圍作用之下的內控制度是沒有任何意義的。
(四)外部環境的推波助瀾
企業在發展的過程中,需要受到政府部門的監管,而且有些政府部門理應去幫助企業建立和調整相關的制度,從而實現更好的控制效果。但實際上,很多政府部門迫于工作和感情面子,也很少作為。而且很多政府部門有時為了贏得私利,也會放松監管,這對于企業內控制度的執行造成了強烈的影響。除此之外,很多新聞媒體對于那些企業領導人行為影響的夸大宣傳,也會使得領導者更加狂妄自大。
二、企業內控制度無作為現象的改善措施
(一)加強法律知識的普及
要想確保企業有秩序的運行和發展,企業和政府部門就應該進一步加強對相關法律知識的宣傳,讓企業及其員工對于相關法律知識特點是公司法有一個較為準確的認知。而且國家的法律部門也應該針對企業的內控制度的實施以及企業運行中資源的合理配置問題進行立法,明確規定基本的關鍵的法律流程,從而為企業內控制度的執行創造有效的法律環境。
(二)加強對領導人和員工的培訓和考核
目前,更多的企業都采用了兩權分離的方式對企業進行經營,為此,企業應該建立完善的評價和管控體系,對職業經理人和員工的綜合素養和專業能力進行有針對性的提升。要能夠結合當前的經濟環境和企業的發展需求,強化教育培訓在發展中的重要意義和價值,與此同時,公司還要對職業經理人進行定期的考核,從而敦促其更好地提升自身的業務能力和道德品行。
(三)能夠完善員工的權利和人格
企業的內部控制需要所有人員的共同參與,為此,有效的企業管理內部控制也需要整個團隊的共同建設。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就需要采取分權的組織方式,不要將權力集中到企業的領導人手中,能夠讓權和利回歸到員工的身上,增強員工代表大會的制約權力,建立完善的監控機制,形成有效和平等的企業運行秩序,這樣才能夠進一步促進企業內控制度的有效踐行。
結束語:
綜上所述,企業內控制度無作為對于企業的發展是非常不利的,我們要對其給予足夠重視。在對導致這種現象發生的因素進行了充分的分析之后,我們可以結合實際情況和需要,從加強法律知識的普及;加強對領導人和員工的培訓和考核以及完善員工的權利和人格等幾個方面去對企業內控制度的執行給予強化,從而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企業更快更好的發展。
參考文獻:
[1] 凡 丁.本刊主編范軍教授系列論文獲湖北省社科優秀成果一等獎[J].華中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8,57(05):136.
[2] 姜 凌,許君如.新時代我國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路徑探究——基于全球化時代市場經濟的視角[J].四川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8,(05):26-35.
[3] 張繼德,劉 卓.我國在美上市互聯網企業創始人控制權保護研究——以阿里巴巴實行“合伙人制度”為例[J].北京工商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05):64-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