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榮莉
(北京中醫藥大學附屬護國寺中醫醫院,北京 100083)
多囊卵巢綜合征(polycystic ovarian syndrome,PCOS)是育齡女性常見的一種復雜的由內分泌及代謝異常所致的疾病,以慢性無排卵(排卵功能紊亂或喪失)和高雄激素血癥(女性體內男性激素產生過剩)為特征,主要臨床表現為月經周期不規律、不孕、多毛和/或痤瘡、肥胖等[1]。肥胖占PCOS患者的30%~60%,PCOS的肥胖發病機制不是特別明確,表現為向心性肥胖(也稱腹型肥胖),甚至非肥胖的PCOS患者也表現為血管周圍或網膜脂肪分布比例增加。肥胖可導致PCOS患者產生的雄激素增多,而腹部脂肪和臟器脂肪的積聚進一步導致了高雄激素血癥的發生。PCOS患者胰島素抵抗的機制包括脂肪結合素水平降低,而脂肪結合素是脂肪自組織分泌的胰島素增敏劑,與雄激素水平直接相關[2]。胰島素抵抗也會導致高胰島素血癥的發生。因此,肥胖使PCOS病理性雄激素增多。
中醫無PCOS病名,根據本病的臨床特征屬于中醫“閉經”“月經后期病”“癥瘕”“不孕”等范疇。中醫認為本病應責之于腎、肝、脾,肥人多痰,痰濕脂膜壅塞胞宮,沖任阻滯,發為閉經、使月經稀發。痰濕既是脾虛健運失職的代謝產物,又是阻滯氣機的病因,痰濕停滯則氣機不暢。治療時應根據證型辨證施治,使月經周期規律,體重達到正?;蚪咏#J茉?,減少其他并發癥等。
腎為先天之本,主生殖,《內經》載:“女子七歲,腎氣盛,齒更發長;二七而天癸至,任脈通,太沖脈盛,月事以時下,故有子。”闡述了腎的生理功能。女子至一定年齡階段,腎氣充盛,天癸成熟,任通充盛,月經乃應時而下。如果多種原因導致腎氣虛,腎陽虛衰,氣化功能低下,沖脈任脈虛寒滯澀,氣血通達失調,則月經受阻而致月經錯后、量少、閉經。
脾為后天之本,脾虛則不能運化水濕,濕邪內停,阻礙氣血的化生,使濁邪停滯于肌膚之間,致形體肥胖?!陡登嘀髋啤酚性?“婦人有身體肥胖,痰涎甚多,不能受孕者。人以為氣虛之故,誰知是濕盛之故呼……而肥胖之濕,實非外邪,乃脾土之內病也?!逼⒅鹘y血,脾虛則統血功能障礙,導致經期淋漓不盡或經血過多等。
肝主疏泄、藏血、司血海,對女性的月經、生育、圍絕經期有重要的調節作用。女子以血為本,但肝陰、肝血常不足。隨著現代生活節奏加快,女性病變特點為肝陽、肝氣常有余。肝疏泄功能正常,則氣血調暢,經血通利;如七情不暢,則肝疏泄障礙,氣血疏通受阻或郁久化火,致月經錯后,量少或閉經,經行情志變化等。
4.1 從脾、腎論治 腎為先天之本,脾為后天之本,脾腎為全身氣血生化之源。腎陽虛衰,不能溫熙脾陽,脾陽虛則不能運化水濕,濕邪阻滯胞宮胞脈,則導致月經失調,周期錯后等。
4.2 從肝、腎論治 《醫宗必讀》載“乙癸同源,肝腎同治”,生理上,肝腎的生理功能都以精血為物質基礎。肝藏血,腎藏精,兩者關系密切。肝血的化生,有賴于腎中精氣的氣化;腎精的充盛,也有賴于肝中血液的滋養。精血互生,盛則同盛,衰則同衰,故為“精血同源”[3]。肝腎不足,先天腎精不足,后天肝血虧乏,難以下注胞宮,而致月經錯后、量少或閉經。
4.3 從肝、脾論治 肝主疏泄、藏血,脾為后天氣血生化之源。肝的功能失常,肝郁乘脾,脾虛則生化之源失常,氣血來源受阻,血聚胞宮減少,出現月經錯后、量少、閉經等。
方藥以蒼術10 g,白術10 g,陳皮10 g,茯苓10 g,生山楂10 g,健脾化濕消導;醋香附10 g,郁金10 g,疏肝理氣;仙茅10 g,仙靈脾10 g,鹿角膠10 g,溫補腎陽;山茱萸15 g,枸杞子15 g,調補肝腎;三棱10 g,莪術10 g,破血逐瘀。根據月經周期的不同時期隨癥加減:卵泡期重用山茱萸、枸杞子調補腎陰,促卵泡生長發育;排卵期加活血化瘀藥,如桃仁、紅花、丹參等促進卵泡的排出;黃體期重用仙茅、仙靈脾、鹿角膠溫腎助陽,促進黃體的成熟。另外該方重用白術,有時用至30 g,《神農本草經》載白術有療死肌之功,但必須重用[4]。另配伍蒼術、仙茅、仙靈脾溫運脾腎,振奮陽氣,達到調經、祛濕、減脂的作用。
患者,女,22歲,未婚,無性史,2014年8月20日就診?;颊呓?年月經周期、經期紊亂,1~3個月一行,經期3~14 d,經量減少,經色暗,無痛經,1年內體重增加25 kg,食納旺盛,眠少,大便2~3 d 1次,末次月經2014年4月26日。查體:面色晦暗,胡須重,背部散在痤瘡,體型肥胖(體重90 kg),舌質紅,苔薄白膩,脈沉細微弦。B超:子宮4.5 cm×4.7 cm×4.3 cm,內膜厚0.7 cm,雙側卵巢多囊樣改變。性激素提示:睪酮0.623 ng/mL(標準0.084~0.481 ng/mL),促黃體生成素(LH)8.13 mIU/mL,卵泡刺激素(FSH)5.75 mIU/mL。診斷:閉經(脾腎虛夾肝郁型)。予以健脾補腎疏肝藥促黃體發育。處方:蒼術10 g,白術30 g,生山楂10 g,茯苓10 g,車前子10 g,法半夏9 g,仙茅10 g,仙靈脾10 g,醋香附10 g,鹿角霜20 g(先煎),巴戟天10 g,三棱6 g,莪術6 g,7劑。每日1劑,分兩次服。2014年8月27日二診:患者體重減輕2 kg,面色改善,乳房微微發脹,嗜睡,舌紅,苔薄白,邊有齒痕,脈沉細微滑。上方基礎上加黨參10 g健脾益氣,易鹿角霜為10 g,胡蘆巴10 g溫補腎陽,再予7劑。2014年9月1日來月經,經量中等,血塊(+),輕痛經,體重減輕2 kg,舌紅,苔薄白,脈細滑。予以山茱萸10 g,枸杞子10 g,蒼術10 g,白術30 g,生山楂10 g,茯苓10 g,車前子10 g,法半夏9 g,仙茅10 g,仙靈脾10 g,鹿角霜20 g(先煎),菟絲子10 g,郁金6 g,7劑。每日1劑,分次兩服。按照月經囑咐患者連續服用3個月,3個月內患者月經周期按月而至,體重共減輕8 kg。
[1]謝幸,茍文麗.婦產科學[M].8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3.
[2]ESCOBARMORREALE H F,VILLUENDAS G,BOTELLACARRETERO J I,et al.Adiponectin and resistin in PCOS: a clinical, biochemical and molecular genetic study[J].Human Reproduction,2006,21(9):2257-2265.
[3]邢增修.試論“乙癸同源,肝腎同治”在骨傷科的臨床意義[J].骨傷科通訊,1987(S1):31-33.
[4]曾培杰,陳創濤.任之堂跟診日記1[M].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20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