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穎,黃秋仙
(福建醫科大學附屬三明市第一醫院,福建 三明 365000)
日間手術不是一項發明,而是改變傳統的住院手術模式,縮短住院時間,降低住院費用,減少交叉感染,高效利用醫療資源的一個創新。國內多以“集中收、集中治”“分散收、分散治”“集中收、分散治”三類方式開展。我院于2016年5月試運行,8月正式成立日間手術管理中心,采取“集中收、分散治”模式,即臨床各專科根據具體情況安排床位,共用醫院手術室,住院的患者管理由專科醫護人員完成,日間手術的預約排程及隨訪由日間手術管理中心統一完成。
隨著社會的發展,醫療衛生行業面臨著新中國成立以來最為復雜的形勢,醫改迫在眉睫。為進一步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充分利用有限的醫療資源,降低患者住院天數,減輕參保人員負擔,提高醫院住院床位周轉率和醫保基金運行效率,日間手術勢在必行。
根據國家衛生計生委推薦的日間手術病種及術式,結合我院實際情況,目前遴選出了第1批23個適宜日間手術的病種,分別涉及普通外科、乳腺外科、耳鼻喉科、婦科、眼科、口腔外科、骨科、肛腸外科、泌尿外科、消化內科10個學科。
我院創新服務模式,打消醫生和患者的一切顧慮。一是在診療流程上創新,醫生選擇符合日間手術的患者,將所有術前檢查開進患者的社會保障卡中,指引患者到日間手術管理中心即可,剩余事項皆由管理中心護士安排,簡化醫生工作流程。二是在支付流程上創新,門診收費處設置日間手術辦理窗口,患者攜日間手術同意書及社會保障卡至窗口繳費,信息系統可將術前檢查費用保存,待患者將所有項目檢查完畢辦理住院時,術前門診檢查費用可轉入醫保統籌資金支付。較其他醫院辦理“預住院”或在辦理出院時再將門診檢查費用發票報銷等方法高效、便捷。三是在服務方式上創新,日間手術管理中心護士協助患者辦理門診繳費、預約檢查、術前宣教、入院、術后隨訪等工作,確保日間手術安全、順利進行。我院對日間手術開通綠色通道,術前檢查和預約手術只需3個工作日,一些局麻手術甚至當日即可完成,極大地方便了群眾就醫,一定程度解決了百姓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
3.1 日間手術醫師基本標準 開展日間手術的臨床專科遴選相關醫師應根據以下原則:①主刀醫師應具有主治醫師及以上職稱;②能獨立完成相應手術類別或級別的手術,不得越級手術;③具有良好的醫德和較強的醫患溝通能力。
3.2 患者的選擇 進行日間手術的患者需要滿足以下條件:①美國麻醉醫師協會(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ASA)標準為Ⅰ~Ⅱ級,無嚴重的全身性疾病;ASAⅢ級,并存疾病穩定在3個月以上,在密切監測下也可實施日間手術;②1歲<年齡<75歲,在具體執行中可視情況適當放開;③意識清晰,思維正常,有自主能力;④各項化驗檢查及其他輔助檢查結果基本正常;⑤患者了解手術性質及有關程序,同意24 h內出院;⑥有基本護理能力的家屬陪護人員;⑦有暢通的通訊方式和方便的交通。
3.3 術前準備 日間手術患者在術前1~2個工作日攜帶各項檢查結果至麻醉門診進行評估,通過評估即可預約手術。術前宣教由日間手術管理中心護士完成,患者手術當日到達病區即可等待手術。術前宣教的內容包括:①術前禁食、禁飲大于8 h,以免在麻醉過程中因擅自喂食或隱瞞進食而導致術中嘔吐、誤吸引起窒息、吸入性肺炎等,3歲以下小兒術前禁食肉類、脂肪類固體食物8 h,配方奶6 h,母乳4 h,清水2 h;②剪短指甲,沐浴,男患者需剃須,術日晨間清潔口腔衛生;③不戴首飾、手表、眼鏡等物品,女性不化妝,若有活動性假牙應取下、松動牙齒應告知;④保證良好的休息與睡眠,預防感冒,若有感冒或女性生理期應及時告知。
3.4 出院隨訪 出院隨訪可以及時了解患者出院后的情況,減輕患者的思想顧慮,指導患者按時服藥、功能鍛煉等,促進患者早日康復,提高患者對日間手術模式的滿意度。隨訪人員要求具備較全面的知識技能,具有高度的職業敏感性、嫻熟的溝通交流技巧和高度的責任心。第1次隨訪在出院后第3天,由日間手術管理中心完成,隨訪內容包括切口恢復、疼痛、切口換藥、生命體征、飲食、活動、服藥等情況。第2次隨訪在出院后第7天,由病區專科醫護人員完成,內容包括病理結果、切口換藥、生命體征、飲食、活動、服藥等情況。第3次隨訪在出院后第30天,由社會服務部完成,隨訪內容包括術后功能恢復情況、復查、手術的滿意度等。
日間手術的開展是減少患者費用、提高醫院效率、創立優質品牌的極好模式,可實現醫院、患者、社保利益共贏。我院開展的模式非常適用于開展日間手術處于初始階段的醫院,對提高醫生的積極性和患者的配合度有很大幫助。通過合理的人員配置,優化場地、設施,更完善的社區醫療模式的建立,日間手術診療模式將會有廣闊的發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