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守忠,劉 薇,楊志濤
(青島大學附屬醫院,山東 青島 266003)
腰痛是骨科門診就診的常見癥狀,每個人可能都有過腰痛的病史,有輕有重,有急性、慢性,其中急性腰痛給患者造成較大痛苦,影響患者及家人的生活及工作,因此盡快治好急性腰痛患者是臨床醫師的職責。腰椎后關節滑膜嵌頓是急性腰痛的原因之一,使患者活動受限,甚至必須臥床,有時容易誤診。治療時一般采取臥床及口服非甾體藥物和理療,治療時間長,效果欠佳。筆者運用腰椎側旋復位法為主治療腰椎后關節滑膜嵌頓,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4年1月至2016年11月青島大學附屬醫院收治的腰椎后關節滑膜嵌頓患者88例,男56例,女32例;年齡23~59歲,平均(38.5±5.5)歲;病程最短4 h,最長3 d。
1.2 臨床癥狀 患者腰部突然疼痛,疼痛重,腰部活動受限,活動時疼痛加重,不能直立行走,嚴重者需要臥床,翻身時疼痛加重,雙下肢沒有麻木及疼痛,大小便正常。查體:患側腰部肌肉緊張,肌肉處無明顯壓痛,患椎的棘突旁壓痛明顯,無放射痛,腰椎前屈或背伸受限,直腿抬高試驗陰性,雙下肢感覺及運動正常,生理反射正常,病理反射未引出。腰椎X線檢查部分患者腰椎有側彎,腰椎CT檢查無異常。排除其他疾病,如腰椎間盤突出癥、腰椎的炎癥及腫瘤等。
1.3 診斷依據 ①患者有外傷史或者彎腰抬重物史。②臨床癥狀:腰痛劇烈,腰部不能活動,雙下肢無麻痛。體征:患側腰部肌肉緊張、僵硬,腰部活動受限,以背伸活動受限為主,患椎棘突旁壓痛明顯,雙下肢感覺運動正常。③輔助檢查:腰椎X線平片顯示腰椎骨質無異常,部分患者腰椎有側彎。腰椎CT無異常。
1.4 鑒別診斷 主要與腰椎間盤突出癥引起的腰痛鑒別。二者癥狀及體征在早期較難鑒別,尤其是雙下肢沒有癥狀及體征時,主要借助CT輔助檢查,排除腰椎間盤突出癥。
本組患者均采用腰椎側旋復位法治療。①腰椎側旋復位治療:患者端坐靠背椅上,面向靠背,雙手放在頭頂,助手協助固定患者雙下肢,操作者一手從患者患側腋下穿過,扶住患者頸后部,另一手拇指放在患椎棘突旁,囑患者前屈腰部,并向患側彎曲,同時向后內側旋轉,操作者順勢撥正患椎棘突,帶動后關節移動,嵌頓的滑膜得到松解,此時一般能聽到“咯噔”的聲音,患者即刻感到腰痛減輕或緩解。②復位后要求患者臥床3 d,3 d 后下床活動。臥床時進行雙下肢的直腿抬高鍛煉及腰背肌的功能鍛煉。
3.1 療效評定標準 治愈:腰痛緩解,功能活動正常;好轉:腰痛減輕,功能活動基本恢復正常;無效:治療前后癥狀無改變。
3.2 結果 復位治療后7 d觀察療效。本組88例,治愈83例,占94.32%;好轉5例,占5.68%;總有效率為100.00%。
腰椎后關節滑膜嵌頓是臨床常見疾病,是急性腰痛的常見原因,易誤診為急性腰扭傷。本病的發病機制為下腰椎后關節介于冠狀和矢狀位之間的斜位,關節囊較松弛,尤其是L4~5活動范圍大,當關節面不光滑、肌肉疲勞、做不協調的活動時,一側關節間隙變寬,由于負壓關節滑膜被吸入,嵌入關節間隙內。而關節突關節為極敏感組織,分布脊神經后支的神經末梢,滑膜嵌頓刺激神經末梢產生腰痛,肌肉緊張。手法可解除嵌頓的滑膜,緩解腰痛及肌肉緊張。
腰椎后關節滑膜嵌頓的治療方法有多種[1-2],腰椎側旋復位法是一種操作安全、療效可靠的方法,借助于復雜的三維運動獲得最大、最合理的療效,通過旋轉力使關節突關節張開,松解嵌頓的滑膜,明顯減輕腰痛。滑膜嵌頓解除后,配合腰背肌鍛煉及臥床休息,可緩解臨床癥狀,恢復正常的工作及生活。
[1]趙宇航.手法治療腰椎小關節滑膜嵌頓的臨床觀察[J].云南中醫中藥雜志,2015,36(4):30-31.
[2]王殿民.手法整復治療滑膜嵌頓性腰痛50例體會[J].頸腰痛雜志,2011,32(2):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