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光輝
(復旦大學附屬金山醫院,上海 201508)
骨關節炎是一種以關節軟骨變性、破壞和骨質增生為特征的慢性關節疾病。膝關節作為骨關節炎的主要受累部位,發病明顯,是中老年人關節疼痛和致殘的主要原因,近年來發病有年輕化的趨勢。本病目前仍無特效藥物治療,西藥治療的目的為緩解關節疼痛、阻止或延緩病情發展以及保護關節功能。緩解疼痛主要采用非甾體類抗炎藥,軟骨保護主要有硫酸氨基葡萄糖、萄糖胺聚糖和雙醋瑞因等,起效較為緩慢[1-5]。筆者采用五色療法治療膝骨關節炎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診斷標準 骨關節炎診斷標準[4-6]:①近1個月大多數時間有膝關節痛;②膝關節活動時有骨摩擦感;③膝關節晨僵時間≤30 min;④年齡≥40歲;⑤膝關節有骨性膨大;⑥X線片顯示(站立或負重位)膝關節的關節間隙變窄,骨端邊緣有骨贅形成。滿足①⑥或①②⑤或①②③④或①③者均可診斷為膝骨關節炎。
1.2 臨床分期 臨床上常將骨關節炎分成早期、中期及晚期[7-15]。早期關節炎僅表現為膝關節不適,休息后即緩解,X線無明顯改變,或僅有輕度軟骨下骨硬化。中期骨關節炎表現為膝關節持續性疼痛,活動后或上下樓梯時加重,壓痛明顯; X線片上可見增生的骨贅,關節間隙出現狹窄,多為不對稱性狹窄。晚期骨關節炎表現為膝關節明顯疼痛,休息后常無緩解,伴有活動受限,可并發畸形,X線片可見關節周圍有明顯的骨贅形成,或可見游離體,關節間隙明顯狹窄,甚至消失。
1.3 納入標準 ①符合膝骨關節炎診斷標準;②年齡、性別不限;③臨床分期處于早、中期。
1.4 排除標準 ①關節間隙顯著狹窄或關節間形成骨橋連接而呈骨性強直者;②膝關節腫瘤、類風濕關節炎、化膿、結核及關節內骨折急性期者;③有明顯膝關節內外翻畸形及患肢有血管神經損傷史者;④合并有顯著器質性病變及精神病者;⑤妊娠期女性;⑥過敏體質者。
2.1 方案具體內容 本方案由3個色療處方組成。1號方:艮綠震白巽白坤綠乾綠坎黃;2號方:艮綠震白巽黑坤黃兌白乾紅坎紅;3號方:艮黃震綠巽黑坤紅兌黃乾紅坎紅。操作步驟:先用1號方,若1 min內病情有好轉,則繼續用本方,若1 min內未好轉,改用2號方;應用2號方若1 min內好轉,繼續用本方,若1 min內未改善,則改用3號方;應用3號方若1 min內好轉,繼續用本方,若1 min內未改善, 則視為本方案無效,該患者終止治療。
2.2 色療使用方法 采用五色療法色療筆或者色貼在患者肚臍外1寸的相應區域涂上或貼上面積大小為1.0 cm×2.5 cm的色療處方,每次保留8 h擦掉。每日1次。若有加重,立即去掉,換用其他處方或者停止治療。月經期停用。示范圖請掃描文章標題處二維碼。
2.3 適應病證 ①早中期膝骨關節炎;②部分晚期膝骨關節炎;③各種頸肩腰腿痛、頭痛、痛經、胃痛、腹痛等痛癥也可按照此方案治療,部分有效。
五色療法是依據陰陽五行圓運動理論,在臍部依據后天八卦分區,在相應部位分別涂上或貼上綠、紅、黃、白、黑5種顏色防病治病的一種新療法。該療法采用陰陽五行辨證,五色對應五行,八卦區域分屬五行,依據五行生、克、榮、辱補瀉,顏色和部位結合形成不同的色療處方,具有無痛無創、療效顯著的特點。
臍部后天八卦分布位置固定不變,艮震巽離坤兌乾坎,順時針方向一周,離在肚臍正上方,兌在左側天樞穴方向,坎在肚臍正下方,震在右側天樞穴方向。震巽屬木,本色為青(綠);離屬火,本色為紅;艮坤屬土,本色為黃;兌乾屬金,本色為白;坎屬水,本色為黑。五色之間的生克榮辱按照五行規則,青、紅、黃、白、黑五色,逐一相生,隔一相克,本色為榮,反克為辱。如在坤位放紅色為火生土相生,在坤位放黃色為本色相榮,在坤位放青色為木克土為相克,在坤位放黑色為水反克土為相辱。相生、相榮為補,相克、相辱為瀉。若辨證為脾虛,用補法,可在坤位放紅色或者黃色;若辨證為脾實,用瀉法,可在坤位放綠色或者黑色。
五色療法由臺灣王昭章創立,2015年傳入大陸。筆者臨床應用此法,并逐步形成了五色療法治療早中期膝骨關節炎的方案,運用此方案治療早中期膝骨關節炎取得良好效果。該方案也已入選2017年上海市金山區社區適宜技術,在全區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推廣,為膝骨關節炎患者提供一種新的無痛、無創、安全、高效的綠色療法。
[1]田中凱,李笑豫.膝骨關節炎的臨床非手術治療進展[J].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16,14(13):140-143.
[2]張杰,王人彥,張玉柱.膝骨關節炎的治療進展[J].中醫正骨,2015,27(10):68-70,73.
[3]郭泰,宣雯霞,畢樹雄.膝骨關節炎的治療進展[J].中國藥物與臨床,2014,14(3):330-332.
[4]陳慶奇,龔敬樂.基于國內外指南的適用于我國全科醫療的膝骨關節炎診治流程[J].中國全科醫學,2016,19(2):125-129.
[5]美國骨科醫師學會.膝骨關節炎的臨床實踐指南[J].中國骨科臨床與基礎研究雜志,2009,1(1):67.
[6]龐淵,張晨.小針刀配合玻璃酸鈉治療早中期膝骨關節炎的臨床療效[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6,9(33):136-138.
[7]張榮錫.溫針灸治療早中期膝骨關節炎療效分析[J].世界復合醫學,2016,2(2):38-41.
[8]徐遠紅,王俊華,謝謹,等.等速肌力訓練結合Maitland手法對早中期膝骨關節炎療效研究[J].中國臨床保健雜志,2015,18(6):593-597.
[9]郭艷明,梁永瑛,顧鈞青,等.電針圍刺治療早中期膝骨關節炎[J].吉林中醫藥,2016,36(1):91-93,107.
[10]黃紅光,袁光華,陳康,等.老年早中期膝骨關節炎患者補腎舒筋方內服、熏洗聯合玻璃酸鈉腔內注射后的病情評估[J].海南醫學院學報,2016,22(9):916-920.
[11]剛嘉鴻,宓軼群,王華敏.電針與美洛昔康治療早中期膝骨關節炎臨床療效比較:隨機對照研究[J].中國針灸,2016,36(5):467-470.
[12]顧力軍,李文華,張斌,等.鈹針松解和針刀松解治療早中期膝骨關節炎的短期臨床療效觀察[J].中醫正骨,2016,28(9):30-34.
[13]鄧佳南,龔利,李建華,等.“以痛為輸”手法對早中期膝骨關節炎患者等速肌力的影響[J].中國中醫骨傷科雜志,2015,23(6):35-38,41.
[14]劉曉強,婁強.序貫式綜合治療早中期膝骨關節炎的臨床研究[J].山西醫藥雜志,2015,44(13):1468-1470.
[15]黃肖華,馮英華,李生,等.疏肝祛瘀方對早中期膝骨關節炎的臨床療效研究[J].中藥藥理與臨床,2015,31(4):291-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