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院生
(山西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山西 太原 030024)
支氣管肺癌源于支氣管黏膜或腺體的惡性腫瘤,發病率和死亡率已居惡性腫瘤之首,吸煙是肺癌的最重要的致病因素。肺癌患者常見咳嗽、咯血、氣喘、消瘦等癥狀,及時進行胸部影像學及纖維支氣管鏡等檢查,可使大部分患者確診。在治療時根據不同的腫瘤病理類型、分期以及分子生物學特征,并結合患者實際情況,選擇相應的手術、化學藥物治療、放射治療、靶向治療、免疫治療及中醫藥等綜合治療手段。雖然近年來肺癌的治療療效有較大幅度的提高,但晚期肺癌的預后仍然較差。筆者探討穴位貼敷對支氣管肺癌的治療效果,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4年12月21至2017年1月13日在山西中醫學院附屬醫院腫瘤科就診的患者60例。患者均屬支氣管肺癌Ⅰ~Ⅲ期,男32例,女28例。
1.2 診斷標準 西醫診斷參照《實用內科學》[1]第14版中支氣管肺癌診斷標準。中醫辨證屬于肺腎氣虛型,參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試行)》[2]。
1.3 納入標準 簽署知情同意書者;西醫診斷為支氣管肺癌;中醫辨證為肺腎氣虛型。
1.4 排除標準 由結核、過敏、真菌等產生慢性咳嗽者;有心臟病、血液病、肝、腎等疾病者;不能用有效語言表達者。
60例患者均采用穴位貼敷治療。中藥取延胡索20 g,細辛10 g,芥子20 g,生甘遂10 g,生黃芪20 g,淫羊藿20 g,用碾碎機粉成細末,過100目篩。加生姜汁制成膏狀,做成厚10 mm、直徑30 mm的藥餅,置于醫用膠布上,貼于大椎、風門、肺俞、膻中、膏肓、腎俞等穴。每2 d治療1次,共治療10次。每次2~3 h。
3.1 療效評定標準 臨床控制:臨床證候控制,癥狀和體征得分減少≥95%;效果明顯:臨床證候改善明顯,70%≤癥狀和體征得分減少<90%;臨床改善:臨床證候改善較好,30%≤癥狀和體征得分減少<70%;治療無效:治療無效,或是加重,癥狀和體征得分減少<30%。
3.2 結果 60例患者中,臨床控制8例,效果明顯36例,臨床改善6例,治療無效10例。總有效率為83.33%。表明穴位貼敷治療支氣管肺癌咳喘的臨床療效較佳。
支氣管肺癌發病率逐年升高,藥物治療有限。中醫認為該病與肺、腎兩臟關系密切。肺腎氣虛,納氣無力,而現氣喘;水液代謝失常而喉中痰鳴,治療以補益肺腎、祛痰為主。穴位貼敷療法將藥物治療與經絡刺激融為一體,將藥物作用于腧穴上,通過對經絡的刺激達到治療的目的。貼敷方中,延胡索理氣通絡,芥子溫肺化痰,細辛溫肺補陽,甘遂逐飲祛水,黃芪補脾益肺,淫羊藿溫腎補陽。貼敷穴位中,大椎溫通諸陽,風門、膻中、肺俞、膏肓等穴補肺化痰平喘,配以腎俞,補益腎陽。諸藥補肺強腎、標本兼治,配合特定穴的經絡刺激,達到扶正祛邪、補陽祛寒、宣肺祛痰的目的,因此獲得較好的臨床療效。
[1]陳灝珠,林果為,王吉耀.實用內科學[M].14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3:1548-1551.
[2]鄭筱萸.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試行)[M].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02:54-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