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嘉妍,盧曉茵,劉婉玉,李 涵, 孟向文,段懿洲,通信作者:劉延祥
(天津中醫藥大學,天津 3001931)
在國家大力普及中醫藥文化知識的今天,對青少年的宣傳漸漸成為一個短板。針對青少年對網絡及漫畫的熱愛,國家衛生計生委副主任、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局長王國強提出將中醫內容融入動漫等新形式中,并利用網絡進行宣傳。本文通過對漫畫特點的分析,發現其強大的傳播功能及本身的包容性、畫面感、故事性等,均在解讀中醫藥方面有著特殊的優勢。
近年來,隨著國家大力普及中醫藥文化知識,普通群眾獲取中醫知識的途徑大大增加,對中醫的了解也更加深入。通過分析近5年發表的一些中醫藥科普現狀調查可以發現,約85%的調查對象選擇相信中醫[1],71.2%的被調查者對中醫藥科普知識感興趣[2]。然而,調查表明,中醫在中老年群眾中很受歡迎,在青少年群體中則有待推廣。針對青少年的調查顯示,僅有3%的中學生知道《黃帝內經》,能說出10種中藥名的人僅占43%[3],在生病時僅有3%的學生首選中藥治療[4]。
針對這一情況,王國強提出,中醫藥文化科普與新聞宣傳的下一階段可利用新媒體的優勢,將中醫內容融入動漫、微電影中,利用互聯網進行推廣,以吸引年輕人對傳統醫學及傳統文化的興趣[5]。從調查結果來看,這一舉措同樣受到青少年的歡迎,95%的青少年希望通過網絡獲取中醫知識[4],超過80%的人希望以圖文并茂或漫畫形式出版中醫科普讀物[6]。
漫畫作為一種深受青少年喜愛的藝術形式,往往采用簡單而夸張的圖畫來描繪生活或時事,而這種新穎的表現形式,在宣傳、解讀和推廣中醫藥方面具有獨特的優勢,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
2.1 漫畫的包容性可以充分表達中醫藥文化內涵
漫畫是一種極具包容性、開放性的文化,這種包容源于它取材的廣泛性,由于它“能夠吸收傳統的精華,吸收其他藝術形式的精華,吸取人類漫長歷史上積淀的精髓”[7]。漫畫可以將其他形式的文化融合于其中,從而表現為各種不同的題材和風格。中醫藥是我國沉淀千年的瑰寶,在現代新媒體宣傳中,很難用簡潔明了的語言將中醫藥豐富的文化底蘊與專業知識充分展現給讀者。漫畫則不然,將中醫作為漫畫題材,在漫畫中穿插中醫藥知識,并利用古典的水墨畫風、傳統的漢服設計等,加深其文化底蘊,將傳統的中醫藥文化知識以全新、生動的形式向讀者娓娓道來。
2.2 漫畫的畫面感與故事性利于傳播中醫藥知識
現代漫畫是一種以精致寫實的畫風、電影分鏡式的表現手法表達一個完整故事的多幅繪畫作品。它不僅有畫面本身的視覺效果,還具有完整講述故事的能力。解讀中醫藥方面,漫畫形式不僅可以將本草的形態、飲片的形狀以圖畫的形式表現出來,對于“陰陽”“五行”“正邪”等抽象名詞也能夠以具象化的形式繪成圖案,方便普通群眾理解。而漫畫的故事性可以增加閱讀興趣,既可以通過短篇故事的形式分別講解中醫理論、中藥方劑等,也可以用長篇漫畫講述名醫一生的傳奇經歷。這種漫畫形式對于普通群眾來說更具趣味性,既吸引人們閱讀,又方便理解;對中醫藥相關專業的學生則可作為擴展閱讀,通過其畫面感和故事性加深理解與記憶。
2.3 漫畫的傳播功能可更廣泛地宣傳中醫藥
漫畫這種新穎的藝術形式和越來越廣泛的閱讀人群,帶來了強大的傳播功能。無論是20世紀流行的宣傳漫畫,還是現在青少年偏愛的現代漫畫,它的宣傳往往并不刻意,卻潛移默化地影響每一個讀者。以日本漫畫《棋魂》為例,這個圍繞圍棋展開的故事,在漫畫連載期間,日本的圍棋人數由300多萬人迅速升至400多萬,其中增加的近百萬圍棋人里絕大多數是青少年。而中醫藥宣傳的薄弱之處正是青少年群體,漫畫與中醫結合這種新穎的形式更易被他們接受,從而達到讓青少年接受中醫藥、了解中醫藥、喜愛中醫藥的目的。
3漫畫解讀中醫藥符合中醫藥與文化產業融合發展
近年來,隨著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文化部等發布的一系列關于國家動漫產業的發展規劃,各地動漫產業基地紛紛建立起來[8];一大批80后漫畫家和他們的作品開始被人們熟知;漫畫作品的點擊量與日俱增;一些漫畫的衍生產品也已投入市場。各種跡象表明,如今的中國漫畫既有政策的扶持,又有群眾的支持,正是蓬勃發展的時期。借助國產漫畫迅猛發展的勢頭,具備中醫藥知識與深厚文化底蘊的中醫藥題材漫畫也將得到充分關注與認可。
漫畫解讀中醫藥同樣有助于落實國務院2016年2月22日發布的《中醫藥發展戰略規劃綱要(2016—2030年)》中提出的“大力弘揚中醫藥文化……推動中醫藥與文化產業融合發展”。中醫藥文化與漫畫形式的融合,題材新穎,增加了大眾對中醫藥文化的了解與興趣,特別是對于青少年有一定的教育意義,是新時代下推廣中醫藥的新形式,有利于對中華傳統文化的認識、發揚和保護。
漫畫形式解讀中醫藥是宣傳推廣中醫藥的新途徑,利用漫畫的特點,可以將傳統中醫藥文化知識融入其中,推陳出新,以新穎的形式吸引更多讀者,尤其是青少年讀者對中醫藥的興趣。早在2011年,羅大倫教授首次采用漫畫的形式解讀中醫理論的圖書《漫畫中醫(基礎篇)》一經發行,便吸引眾多網友的關注和評論[9]。近年來,隨著國家對中醫藥的宣傳及對動漫產業的支持,越來越多的中醫藥內容漫畫已經開始制作。相信在國家大力支持,中醫藥與漫畫行業的合作之下,更多的中醫藥題材漫畫作品將得以問世,更多的青少年可以借此認識中醫藥、了解中醫藥、喜愛中醫藥。
[1]閆明飛,趙亞玲.中醫認知與推廣情況及其影響因素的調查分析[J].陜西中醫學院學報,2011,34(6):87-90.
[2]黃秀君.患兒家長對中醫兒科優勢的認知度調查分析[J].中醫藥管理雜志,2015,23(13): 21-22.
[3]盧穎,張媛,付愛珍.青少年對中醫藥認知度的調查與分析[J].中醫教育,2011,30(4):11-13.
[4]洪玥鈴,馮澤永,劉瀚洋,等.重慶市社區居民對中醫藥文化的認知現狀調查分析[J].重慶醫學,2014,43(28):3823-3825.
[5]胡彬.王國強強調拓展中醫藥新聞宣傳新途徑[J].中醫藥管理雜志,2015,23(3):174.
[6]趙嫻,李雋.中醫藥科普宣傳現狀探析[J].陜西中醫藥大學學報,2016,39(4):111-114.
[7]齊驥.動畫文化學[M].北京: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09.
[8]張海力,李鐵.中國動漫產業的發展環境分析及提升策略[J].山東社會科學,2013(2):101-104.
[9]曾星,李琴,于春華.通過《漫畫中醫》探索中醫暢銷書出版模式[J].科技與出版,2011,30(7):3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