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靈龍,李忠軍,楊愛國,指導老師:張恩樹
(江蘇省儀征市中醫院,江蘇 儀征 211400)
張恩樹主任中醫師是江蘇省非物質文化遺產——揚州任氏“然”字門中醫內科第20代傳人,揚州市名中醫。筆者有幸跟隨張師學習,整理其治療惡性腫瘤驗案3例,公諸同好。
患者,男,50歲,1996年5月2日診。患者1996年4月外院確診為膀胱癌,至江蘇省某醫院行手術切除,術后病理未見。刻下癥:精神尚可,唯左少腹時有隱痛,苔薄舌暗紅,脈細弦。證屬瘀血阻滯,疏泄失常,擬活血、疏理并治。處方:三棱15 g,莪術15 g,白石英15 g,炒柴胡10 g,炒金鈴子10 g,丹參10 g,白花蛇舌草10 g,半枝蓮10 g,豬苓、茯苓各10 g,甘草片6 g,7劑。每日1劑,水煎,早晚分服。
1996年5月9日二診:服上方1周后,左側少腹隱痛蠲除。張師處方:三棱10 g,莪術10 g,白花蛇舌草10 g,半枝蓮10 g,白石英10 g,豬苓、茯苓各10 g,甘草片5 g。每日1劑,連服6個月,隨訪5年,病情穩定,精神尚好。復查膀胱鏡示膀胱壁光滑。至今仍健在,堅持晨練。
患者,女,85歲,1998年4月1日診。患者于1998年2月偶然發現胸口有一個腫塊,至外科就診,初步考慮淋巴瘤。后至南京某醫院行病理切片檢查,確診為漿細胞樣淋巴細胞型惡性淋巴瘤。考慮患者高齡,不建議手術治療,遂求治張師。刻下癥:患者膻中穴處有一個大小約2.5 cm×1.5 cm的腫塊,質地硬,推之不移,無紅、熱、痛。舌暗紅,苔白厚,脈細弦。證屬瘀血阻滯,痰毒凝結。擬以活血祛瘀,化痰解毒。處方:莪術15 g,三棱15 g,茯苓10 g,炒柴胡10 g,丹參10 g,川郁金10 g,夏枯草10 g,蒲公英10 g,白花蛇舌草15 g,半枝蓮10 g,八月札10 g,天葵10 g,甘草片6 g。每日1劑,水煎,早晚分服。
1998年4月21日二診:患者服上方20劑后,自訴腫塊縮小,囑其續服上方為主,先后增入大貝母、白術、橘絡等,共治療3個月,膻中穴處腫塊消失,隨訪5年病情穩定,于2008年壽終正寢。
患者,男,63歲,2009年10月5日診。患者1個月前因胃部不適至江蘇省某醫院查胃鏡示胃癌,后行手術治療,術后返回家鄉就診。刻下癥:納谷不馨,胃脘部悶脹不適,時有泛酸,舌淡苔薄白,脈弦細。證屬脾胃虛弱,胃氣阻滯,運化失常。擬方健脾和胃,兼顧原發病灶,佐以扶正抗癌。處方:紫蘇梗15 g,制香附10 g,陳皮10 g,茯苓10 g,法半夏10 g,炒白芍10 g,炒枳殼10 g,大貝母10 g,烏賊骨10 g(先煎),瓦楞子15 g,刺猬皮10 g,莪術12 g,薏苡仁15 g,白花蛇舌草15 g,半枝蓮15 g,焦三仙各10 g,炙甘草5 g。
2009年10月12日二診:患者服藥后胃脘悶脹、納呆有所好轉,唯有乏力,上方加太子參15 g。后以上方隔日1劑,連服兩年,病情穩定。2016年7月20日至儀征市某醫院查電子胃鏡示殘胃炎。目前身體狀況良好,退休后更換單位繼續工作。
現代醫學治療惡性腫瘤以手術、放射治療(放療)、化學藥物治療(化療)為主要手段,所謂覆巢之下,焉有完卵,正氣損傷至一定程度,對自身功能的恢復沒有太大的幫助。中醫療法在腫瘤康復中的應用越來越被認可,西醫個體化治療與中醫的辨證論治不謀而合[1],中醫藥在扶助腫瘤患者正氣上有一定的優勢。研究表明,現代醫學配合中藥治療,療效更佳。此3例患者能夠長期生存,與長期堅持服用中藥以及張師的精細辨證密不可分,療效甚佳。以上案例病雖不同,但根據中醫辨證論治的原則,從張師用藥選擇來看,均有健脾益氣、活血化瘀、解毒散結之類,根據病情差別佐以加減。
正所謂“正氣存內,邪不可干”“邪之所湊,其氣必虛”,中醫認為腫瘤發生的根本原因在于正氣虧虛、不能抵抗外邪、邪毒內侵。脾胃乃后天之本,張師認為扶助正氣、健脾益氣是治療腫瘤的主要手段。正勝邪,則邪不能侵犯人體,腫瘤細胞隨之潰敗而逃。中藥扶正幫助患者抵抗力的恢復,可以預防腫瘤的發生和發展,亦可以清除體內殘留的腫瘤細胞,提高機體免疫功能和減少腫瘤細胞表面活性物質[2]。有研究認為消化道腫瘤患者多處于脾虛狀態,健脾益氣則可控制腫瘤的轉移與復發[3]。張師在多年的臨床過程中,不斷總結和創新,對于脾氣虛弱、胃氣阻滯的患者,自創理氣寬中湯。其組成為制香附10 g,紫蘇梗10 g,茯苓10 g,炒枳殼10 g,橘皮10 g,砂仁5 g(后下)。方中制香附理氣止痛;紫蘇梗寬中理氣,理氣而不傷陰;枳殼、橘皮調理氣機之升降;砂仁斡旋中陽,除胃脹。全方配伍精妙,平中見奇,對治療胃氣阻滯有殊效。臨證加減治療惡性腫瘤術后、放化療后脾胃虛弱的患者,收效顯著。化痰消瘀、軟堅散結是針對腫瘤的病機要素、臨床表現特點而設[4]。腫瘤患者的血液常呈高凝狀態,并有癌栓形成,提示患者血脈瘀滯,患者常有腫塊、舌質紫黯、脈澀等血瘀表現。配以活血化瘀、解毒散結藥物可以預防腫瘤的轉移和復發,如三棱、莪術、丹參、郁金、白花蛇舌草、半枝蓮、夏枯草等。張師認為在眾多草藥之中加一到兩味動物藥可提高療效,如胃癌術后病例中于紫蘇梗、制香附、白花蛇舌草等中藥中加入刺猬皮,即是此理。
[1]楊中俊.淺談腫瘤病人的食療原則[J].中國民間療法,1996,4(5):3.
[2]徐振曄,劉嘉湘,韓明權,等.中醫陰陽平衡法治療癌癥——附112例生存1年以上中晚期和晚期癌癥患者療效分析[J].上海中醫藥雜志,1992,38(3):10-12.
[3]邱佳信,賈筠生,楊金坤,等. 健脾法為主治療晚期胃癌的探討[J].中醫雜志,1992,33(8):23-25.
[4]趙智強,吳勉華,周瑛,等.周仲瑛辨治消化系統惡性腫瘤學術思想探討[J].中醫雜志,2013,54(14):1186-1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