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外特約記者 辛斌 青木 李勇 ●本報記者 谷棣 ●王偉 魏輝 柳玉鵬

為期兩天的中共十九屆二中全會昨天閉幕,由于本次全會負有討論修憲的重要任務,因此從一開始就備受矚目。全會審議通過《中共中央關于修改憲法部分內容的建議》,提出把十九大確定的重大理論觀點和重大方針政策特別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載入憲法。這將是中國現行憲法1982年制定以來第五次修改。推動憲法與時俱進、完善發展的同時,會議強調堅持對憲法作部分修改、不作大改的原則,保持憲法的連續性、穩定性、權威性。在分析人士看來,這次會議的成果再次印證中共的領導力和中國前進的確定性。這也正是一些西方人士探究“中國成功秘訣”時越來越多地強調的一點。美國彭博新聞社19日的文章稱,中國對經驗豐富的政策實踐者委以重任,中國是穩定的來源。“如果你到世界走一遭,問問各國決策者、投資者以及官員,你都會有一個確定的感覺:中國在崛起,而西方正在對付著過”。
體現與時俱進原則
“中國將把習近平思想寫入憲法”,北京時間19日晚,十九屆二中全會公報剛發表,路透社第一時間以此為題稱,中共提出把習近平的政治思想寫入憲法。去年10月,中共十九大修改黨章,將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寫入黨章作為指導原則。因為這次是修改國家憲法,建議需要全國人大正式批準。公報說,十九大以來,全黨全國興起學習貫徹十九大精神、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熱潮,為貫徹落實十九大提出的各項戰略決策和工作部署提供了“強大精神動力”。
香港商業電臺報道稱,一連兩日的中共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第二次全體會議在北京結束,習近平總書記在會上發表講話。會議公報指出,建議將十九大確定的重大理論觀點和重大政策方針,特別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載入國家根本法,體現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新成就、新經驗、新要求,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及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有力憲法保障。
新加坡《聯合早報》19日稱,由300多名中央委員和中央候補委員出席的二中全會閉幕后,關于修憲的建議將交由全國人大3月審議通過。屆時這將是中國自2004年以來再次修憲,也是自憲法1982年制定以來第五次修改。北京學者認為,憲法和黨章實現同步更新,體現憲法與時俱進的原則。法新社稱,中共提議將習近平的指導思想納入國家憲法,這也將進一步鞏固習近平作為幾十年來最有力領導人的地位。德國財經網稱,中國正在世界舞臺上變得更加強大,“習思想”表明中國對自身模式的自信,體現了中國建設世界強國的信心。
十八大以來,中共在黨、政、軍等各層面進行了前所未有的改革,而憲法又是一個國家的根本法,所以這次憲法如何修改一直備受外界關注。德國新聞網19日稱,隨著中共十九屆二中全會結束,有關中國修憲的猜測也可以告一段落。提出修憲建議的同時,全會強調依法治國首先要堅持依憲治國,把實施憲法擺在突出位置。香港電臺稱,會議還提出,這次憲法修改必須貫徹多項原則,包括堅持對憲法作部分修改、不作大改,保持憲法連續性、穩定性、權威性。會議公報并無提及修改憲法其他部分。
英國廣播公司等多家外媒還詳細列出中國此前的幾次憲法修改:1988年,為配合市場經濟改革,“八二憲法”進行第一次修改,確立了私營經濟的合法地位,規定土地使用權可以依照法律規定轉讓;1993年,最突出的修改是確立了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目標;1999年,將鄧小平理論寫入憲法,并確認了依法治國基本治國方略;2004年,“國家尊重和保障人權”等一系列重要法律條文寫入憲法,“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寫入憲法序言。
反腐監察“全覆蓋”
臺灣《旺報》19日稱,本次二中全會“打破慣例”,時間上較前幾屆提早一個月。依照慣例,中共二中全會的召開,通常是為3月的全國兩會服務。召開時間基本都在2月,晚一點甚至是到3月。該報還援引專家的話稱,修憲對十九大后大陸新一輪國家改革有重要意義?!傲曀枷搿睂懭搿稇椃ā?,有助于綱領進一步合法化,使之成為大陸治國理政的基本原則和指導思想。
“公報給我印象最深的有三點:強調‘法字;強調實施,即通過實施體現憲法的權威和生命;強調對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尊崇,如提到‘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是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21世紀馬克思主義,是黨和國家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中國社科院政治學所學者馮鉞19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公報從頭到尾都在講“法”,過去很多人甚至國家公務員都覺得憲法離自己的生活“很遠”。憲法是國家根本法,其權威和生命力就在于實施。而堅持對憲法作部分修改、不作大改的原則,既保持了憲法連續性,又從根本上斷絕一些錯誤的思潮。
此前外媒紛紛猜測,此次修憲的另一層意義是確立國家監察委員會制度的合法地位?!堵摵显鐖蟆贩Q,中國要完成對紀檢監察系統的改組,并成立國家監察委員會,以提高反腐的合法性和效率。
不過公報對此未明確說明,而是強調國家監察體制改革是事關全局的重大政治體制改革,是強化黨和國家自我監督的重大決策部署,要依法建立黨統一領導的反腐敗工作機構,構建集中統一、權威高效的國家監察體系,實現對所有行使公權力的公職人員監察全覆蓋。
路透社稱,中國沒有說明在國家監察委員會方面可能對憲法作什么修改。嚴打腐敗問題一直是習近平首屆任期的關鍵政策。監察委員會試點工作已在一些地方開展,隨著國家監察委員會成立,這場斗爭將呈現新的面貌,將擴大反腐范圍,將國有機構人員納入監督范圍,而非僅僅是黨員。中國領導人誓言,在各級官員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之前,反腐斗爭不會松勁。
制度反腐專家李永忠19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說,二中全會提出國家監察體制改革,并強調對公職人員的“全覆蓋”是非常具有積極性的,監察體制改革也是政治體制改革的突破口。黨中央推進反腐敗體制機制創新,變“同體監督”為“異體監督”,這種改革形成科學的權力結構。就像習近平總書記講的,全面深化改革,首先要刀刃向內、敢于自我革命。
李永忠還表示,中國數千年的統一史證明,在中國這樣的國家,如果沒有一個有力的領導核心是很難長久進步和強大的,同時也要有一個統一大家意志的思想?!拔矣X得,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載入憲法將進一步起到這樣的作用,讓大家形成共識,讓中國在站起來、富起來的基礎上強起來”。
“宏大崛起”離不開強大領導力
“二中全會之際中國公布去年經濟增長6.9%捷報”,法國國際廣播電臺的報道將二中全會與中國的經濟發展聯系起來。從2012年GDP總量54萬億元,到去年的82萬億元,過去5年,中國經濟交出亮麗的“成績單”,而且這還是在調結構、去產能等一系列改革措施下取得的。
經濟持續發展、改革全面深化、人民生活不斷改善、強軍大跨步邁進、社會風氣明顯好轉、國際影響力進一步提升……這些“指標”也進一步印證中共領導下的中國正走在正確的道路上。去年10月十九大期間,美國《外交學者》曾在題為“中國崛起:2.0”的文章中說,回看中國幾十年來的宏大崛起,強大而有效的領導層所構建的持續性戰略和政策,顯然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美國彭博新聞社19日再次表達了類似觀點。文章稱,中國曾經被視為重大的不確定因素,但到頭來卻成了全球增長依靠的基石。上到國家主席,下至普通官員,中國對經驗豐富的政策實踐者委以重任。他們工作努力,不喜歡給外界制造混亂和困惑。結果是,中國成了穩定的來源而非威脅。文章說,中國面臨著巨大挑戰,從環境惡化到人口老齡化再到勞動力人口下降。但是,如果你到全世界走一遭,問問各國決策者、投資者以及官員,你都會有一個確定的感覺:中國在崛起,而西方正在“對付著過”。▲
環球時報2018-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