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趙覺珵
“新興科技將使中國成為世界下一個創新超級大國”,美國《國會山報》近日一篇報道中的觀點成為不少外國人的共識。美國CNBC網站提到,2017年,中國在互聯網、人工智能、量子通信等領域取得的成就令世界印象深刻。中國的創新活動如此火熱,以至于很快就能與硅谷爭奪全球科技動力引擎的頭銜。哈佛大學商學院創業管理中心副教授斯科特·克米尼爾斯(ScottKominers)近日在北京接受《環球時報》采訪時表示,中國擁有把大量不同的高科技公司聚集在一起,建立一個龐大的、蓬勃發展的創新生態系統的潛力,甚至可能超過硅谷的規模。
在“中國哈佛中心”與“阿爾法公社”共同舉辦的一場講座中,《環球時報》記者遇到了斯科特。“中國與美國是完全不同的市場,但相互之間可以借鑒的很多”,斯科特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以美國的在線約會網站為例,陌生用戶間相互發送郵件通常是免費的,這就造成效率低下以及大量的垃圾郵件,而我一直主張應該適當收費。直到有一次我在讀《紐約客》的一篇報道時才知道,原來中國的在線約會網站一直是這么做的。”
“雖然我不能代表硅谷評論它和深圳等城市孰優孰劣,但至少有一件事是美國要向中國學習的——對創新和科學的尊重態度。”斯科特提到他認識的著名美籍華裔數學家丘成桐,“在中國,人們對待這樣一位非凡的數學家,就像美國人對待一名體育巨星一樣。”
科技的發展也在加劇頭部企業的競爭,尤其當人工智能可以更多地提供個性化服務的時候。斯科特告訴《環球時報》記者,優步已經在美國與巴克萊銀行聯合發布了一款信用卡,用這張信用卡支付優步車費、用餐、住酒店等均有返現。“這是一張很有吸引力的信用卡,也是一張可怕的信用卡”,斯科特表示,“優步可以從信用卡的交易中進行學習,知道用戶的消費能力、消費喜好以及在何種情況下會選擇競爭對手的服務。毫無疑問,隨著行業競爭更加激烈,這種事情就會發生。”
包括摩拜、oFo等公司在內,即使“大本營”內競爭依然激烈,不少中國初創企業也提前布局海外市場。不過,如何成功“走出去”一直是中企面臨的共同挑戰。“因為規模之大,中國在全球是一個獨一無二的市場。在中國順暢運作的商業模式在其他國家很可能無法奏效,正如不少美國公司很難獲得中國市場一樣。中國公司應該清楚認識到能在其他國家取得的最大規模”,斯科特認為,中國的初創企業和互聯網企業在開拓海外市場時,應采取不斷用小項目試錯的方式,不斷地尋找差異,建立起在不同國家的商業模式。▲
環球時報2018-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