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穎
【摘 要】本文通過對白河水污染的現狀調查,經實驗探究、分析總結得到白河水污染的成因,并有針對性的從工業、生活和農業等方面提出了一些治理措施和建議,希望對環境保護工作做出一定貢獻。在實踐活動中,培養了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更在學生心中深化了環境保護的意識。實驗探究鍛煉了學生的動手能力,讓學生在團隊活動中體會到集體的力量,培養了學生的協作精神和團隊意識。
【關鍵詞】水污染;環境保護;動手能力;協作精神
1.研究背景及研究目的
白河是雙流區境內唯一的一條本源河流,也是城區重要的排洪河道之一,被雙流人親切地稱為“母親河”。以前沿河的各種污水不經過任何處理直接排入水中,造成了溝渠不暢淤塞嚴重、防洪能力低、水質污染嚴重等問題。為保障全區防汛安全,改善白河水質,為雙流百姓營造宜居的環境,近年來雙流區政府投入巨資對白河進行綜合整治。愛護白河,保護白河生態是每一個雙流人應該重視并關心的問題。學校教育更應該向學生灌輸以關愛“母親河”為前提的環境保護意識,以筆者所在學校科創班學生為主體,開展了白河水體污染調查活動。通過實地的調查研究讓學生開始從課堂中走出來,真正做到了在學習中研究,在研究中學習。本文在實際考查的基礎上,介紹了白河水污染現狀,并有針對性地提出治理白河水污染的相關措施。
2.水污染現狀調查
筆者帶領從科創班選拔出的六名學生對白河水分段進行取樣。開展了如下實驗:
2.1實驗探究
2.1.1觀測對比水樣的澄清度和有無異味
用三只大小形狀相同的試管分別取3ml不同區域的水樣進行對比。經觀察發現,水體的澄清度由高到低的順序分別為:中游>下游>上游。
2.1.2白河不同水樣酸堿度測試
采用PH試紙對經過濾除去了不溶性雜質的水樣進行了檢測,經與標準比色卡比照后發現上游和下游段的PH值分別約為9,而中游的水樣所測PH約為8。白河水樣總體呈現出弱堿性,但上游河水和下游的堿性強于中游。
2.1.3白河不同水樣金屬離子的檢測
鑒于初中學生的知識基礎,我們選取了銀離子(Ag+)和鋇離子(Ba2+)作為檢測項目。分別取2ml三種水樣于試管中,加入2ml稀鹽酸,三只試管中均無明顯現象,說明三個區段的白河水樣中均不含銀離子。另外,分別取等量過濾后的三種水樣于試管中,加入2ml稀硫酸,三只試管中也無明顯現象,說明三個區段的白河水樣中均不含鋇離子。
2.1.4白河不同水樣動物生長的影響
為探究不同水樣對水生動物生長的影響,我們用金魚做了對比試驗。取等量水樣分別倒入三只燒杯中,并分別放入一尾大小相同的金魚,在保證食物充足的條件下,觀測記錄金魚生存時間的長短。實驗發現,金魚在三種水樣中的存活時間分別約為上游1天、中游2.5天、下游1.5天。即存活時間由長到短為:中游>下游>上游。
2.1.5白河不同水樣對植物生長的影響
分別取20ml不同水樣于三只250ml錐形瓶中,再加入等量已配好的植物生長營養液,放入植株大小相同的水稻幼苗,放于陽光充足處,一星期后觀察植株生長狀況。實驗發現,上游水樣中植株高度為135mm,中游為183mm,下游為167mm。水稻幼苗生長的高度和茂盛程度由高到低為:中游>下游>上游。
3.白河水污染原因分析
3.1工業污水污染
由于白河上游位于雙流區航空港經濟開發區,此處有大量的工廠,工業廢水中的污染物大多都具有毒性、刺激性、腐蝕性、懸浮物多和營養物多等特點。一些企業受經濟利益驅動,與環保部門打游擊,擅自停運污染治理設施,直排、偷排等現象時有發生。上游區段的河道中滋生了較多的浮游植物及水草,且河水發臭發黑,這跟上游工廠排放的大量含營養元素的廢水而造成的水體富營養化不無關系。
3.2生活污水污染
由于白河中下游區段位于雙流區城中心區域,居民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造成了較為嚴重的水體污染。很多居民的生活垃圾就直接傾倒在河堤兩邊,河邊堆積的生活垃圾經雨水淋洗產生的滲濾液直接流入河道,會對水質造成一定程度的污染。生活中使用的各種洗滌劑也會進一步加重水體的富營養化進程。
3.3農業污水污染
上游和下游的河水水質狀況不佳的另一個重要原因是農藥和化肥的不合理使用。近年來,為了追求更高的農產品產率和提高農產品品質,在種植過程中過度施用了大量的農藥和化肥來達到防治病蟲害和保產的目的。這些殘留在土壤中的農藥和化肥等農業化學品隨地表徑流進入到河道中,造成水體污染。另外,牲畜養殖過程中,動物糞便不經處理就直接排放進入河道,也對水質造成了嚴重的破壞。
4.治理措施及建議
綜合分析造成白河水污染的成因后,我們分別提出了一些治理措施和建議。第一,工業上采用新工藝,污水處理后再排放。第二,生活上改變用水習慣,節約用水。第三,農業上合理施用化肥和農藥。
5.總結
通過對白河水污染的調查和分析,在學生心目中深化了環境保護的意識。讓學生能夠走出課堂,將所學知識應用于實際生活,讓學生體會到學習的實用性,激發學生學習科學知識的興趣。我們通過實驗探究,鍛煉了學生的動手能力,讓學生在團隊活動中體會到集體的力量,培養了學生與他人協作的團隊精神。此外,我們在對白河水污染的成因進行分析后,提出了一些治理措施和建議,希望能對環境保護工作有一些幫助!
【參考文獻】
[1]魏燦,解恒參,朱亦仁等.徐州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J].奎河水污染現狀及對策,2005.6.23(2):63-67
[2]法政.水利調查[J].朱家營河水污染調查與建議
[3]黃惠來,李維,李永蓓,閆井玲,覃煥榮.環境科學與管理[J].南方小流域典型水污染調查研究,2010.4.35(4):51-55
[4]馬吉讓,周建偉,李新天,張雨,田忠健.水資源與水工程學報[J].黃河山東河段水污染調查與控制對策,2007.8.18(4):76-79
[5]阮雪琴.科協論壇[J].L河水污染調查,2009.11(02):121-122
[6]陳月新,單凱.中國教師報[J].環城河水污染調查及治理,2003.03.12:B03
[7]何興杰.廣州化工[J].河水污染成因分析及整治對策,2009.37.01:130-132
[8]康平心.甘肅農業[J].葫蘆河流域及秦安城區水污染調查研究與對策,2008.11.08:77-79
[9]張旺,萬軍.水利發展研究[J].國際河流重大突發性水污染事故處理,2006.03:56-58
[10]常文英.山西廣播電視大學學報[J].淺談汾河水污染及其防治,2010.05.03:106-107
[11]呂興娜.黑龍江環境通報[J].鐵嶺市凡河水污染現狀及治理對策研究,2011.35.01:73-7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