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亮亮
摘 要:聲樂藝術通過以聲傳意、以聲傳情與審美主體進行交流,達到溝通心靈、凈化思想、振奮精神等效應。如果說語言在表達情感上有著先天的優勢,那么聲腔的流光溢彩則會令人感受到回味無窮的藝術魅力。古之“一聲唱到融情處,毛骨悚然六月寒”即指動情的歌唱所產生的巨大精神作用。
關鍵詞:聲樂演唱;“腔”;“情”
中圖分類號:J61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7)36-0112-01
一、前言
“腔”與“情”是指歌唱中對歌曲旋律的技巧性表現。旋律是由不同音高的樂音在時間上有序出現而構成的音樂形態,歌唱的旋律包含語言、音高、節奏與力度等的變化。對旋律的流暢性表達,會使人享受到情真意切、酣暢淋漓、一氣呵成的美感享受。同時,它又是聲音技巧的最為核心的環節。因此,歌唱者在演唱一首新作品時,應首先通過對整首歌曲歌詞與旋律的分析研究后,將自己訓練有素的各種聲樂技巧與手法,如良好的樂感、美妙的音色、控制自如的氣息、腔體的混合共鳴、統一聲區的能力、控制聲音力度的能力、語言的處理能力等都付諸于行腔之中,以期獲得這種“行腔流暢”的聲樂品質。
二、音準節奏的“有序性”
音準,是指歌唱中由聲帶振動頻率決定的一種聽覺屬性。音高準確的歌聲是一種樂音,它的最大特點是振動的有序性,即聲波呈周期性有規則的變化。歌聲在時值上按照一定的規律變化所形成的聽覺判斷,稱為歌唱中的節奏。節奏的有序與變化是行腔美的基本特征,也是情感表達的重要手段,如徐緩的節奏使人感覺沉重、輕快的節奏令人感覺振奮。另外,歌唱時節奏的準確把握本身就具有兩種審美功能:一是能使審美主體獲得與生活中的手足律動同感的“協同效益”;二是這種發聲的“科學有序性”將在心理上產生一種滿足感,這種理性的滿足感中包含著強烈的感性愉悅因素。
“愛美”“求新”是人的天性,也是藝術不斷發展的動力。一首歌曲的音調新不新、美不美,是能否體現聲樂藝術審美價值的重要決定因素。歌唱中的音調含有曲調與聲音兩層意思,只有音調新穎優美的歌曲,才能引起愉悅、激發興趣,滿足人們多方面的審美追求。但是,新穎優美的音調只有通過歌唱者的潤腔加工,體現出活靈活現、悅耳動聽的美感之后,才會不脛而走,傳遍萬戶千家。再美的歌曲,離開了歌唱者動情動聽的演唱,也僅是無生命的文本,不存在聽覺審美價值,更不便于流傳。
三、情感表達的”多樣性”
歌唱情感表達的“典型性”,是指歌唱者創造的藝術情感具有個別性和概括性相統一的特點。它以鮮明而獨特的聲音形象展現出來,同時深刻揭示了社會生活中某方面的本質和規律,二者結合得越完美,就越具典型性。在聲樂表演中,并非所有聲音形象都具有典型性,它專指那些歌唱技藝高超者所創造的聲情并茂并給人深刻影響的歌聲形象,俗稱“代表作”。如胡松華在《贊歌》中所展示的迤邐而奇妙的蒙古長調,彭麗媛在《珠穆朗瑪》中展示的清脆豁朗的歌聲,分別精彩而準確地再現了兩個少數民族不同的情感特征,堪稱聲樂藝術的“經典”。前者表現了蒙古族人民開闊的胸懷,后者表現了藏族人民質樸純真的感情。聽了他們的歌聲,會令人聯想到蒙古草原的遼闊和雪域高原的圣潔,內心受到強烈的藝術震撼。著名琵琶演奏家劉德海曾說:“學求深,藝求絕。”他真實地道出了藝術愈具典型性、審美價值愈高的道理。
中國文壇有“文如其人”之論,是指透過文章顯現出的文人的氣質個性。在歌唱表演中,氣質被稱為風度、臺風等。它透過聲樂技巧、面部表情與形體動作等外化出來,給人以“既在歌內,又出歌外”的感覺。對于一位成熟的藝術家而言,個性氣質是其藝術風格的一種表征。同樣,一首抒情歌曲《祖國,慈祥的母親》,不同氣質的人則會表達出不同的情感,如氣質外向者演唱時聲音洪亮、情緒激昂,表達出對祖國熱烈的愛;而氣質內向者演唱時則聲音柔美、情緒深邃,表達出對祖國深切的愛。前者的演唱令人神情振奮,后者的演唱則令人情思綿綿。
歌唱情感表達的“多樣性”,是由社會生活的絢麗多彩、人們的多方面審美需求以及作曲家、歌唱家的世界觀、生活經驗和創作個性的千差萬別等因素決定的。例如《我愛你,中國》直接表達了對祖國熾熱的眷戀之情;《我像雪花天上來》則借助雪花的潔白間接抒發了心中純潔的愛情。多樣性的情感表達要求歌唱者具備較高的審美素養,善于觀察生活,體驗各種各樣的情感,能準確分辨聲樂作品中隱含的各種情感,在確定了總的情感基調后,再熟練運用自己掌握的聲樂技巧和方法,將歌中所蘊涵的情感絲絲入扣、淋漓盡致地表現出來,創造出多種多樣為人稱道的聲樂藝術風格來。
四、結語
總之,歌唱感情來自于聲樂作品中詞曲的內涵,源自于生活中各種現實題材。藝術只有反映現實生活,才能貼近人的感情,具有欣賞的價值。但是,真實的感情如果不進行合理的藝術加工就不具備很高的審美價值,也就不能感動人。
因此,我們主張在歌唱中既要有對生活中真情實感的深入體驗,又要有藝術夸張的歌唱技巧。一個是生活的真實,一個是藝術的夸張,這兩者在歌唱表演中需要“適度融合”,只有“適度融合”才能體現出“恰到好處”的審美愉悅性,形成約定俗成的審美定勢,才能為人所理解。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