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蕊
摘 要:聲樂藝術是唯一一種用音樂和語言相結合來表達人的思想感情、描繪藝術意境、塑造藝術形象的獨特的音樂藝術形式。語言是聲樂藝術的基礎,歌唱者必須在咬清字的同時唱好聲,才能達到中華民族聲樂“字正腔圓”審美標準的要求。歌唱是在情感的引導下用最美的聲音來美化旋律中的字,使歌唱的字比說話的字更具藝術感染力。
關鍵詞:聲樂演唱;“字”;“聲”
中圖分類號:J61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7)36-0115-01
在聲樂演唱中,字與聲的關系是字里有聲,字里有情,字里還有氣。字好比是形,聲好比是影,因為“形影不離”,故字聲也不能分離。字與聲同在,沒有字就沒有聲,就好像沒有形就沒有影一樣。
在聲樂演唱實踐中,常會遇到咬字與發聲之間相互矛盾、對立的情況。想把字唱清楚、準確,卻影響了聲音的圓潤、優美;想把聲音唱得通暢、好聽,又影響了字的清晰、正確。所以要達到字與聲高度統一——“字清聲美”,并不是輕而易舉的事,尤其是初學者,會覺得字與聲有時很難統一,常常顧此失彼。我認為,出現字與聲不統一的原因:一方面是基本功練習不到位,另一方面是思想上對字的重視程度不夠。比如,有的人只追求聲音漂亮,不重視字是否清楚,認為唱歌主要就是聽聲音,只要聲音棒,其他都是次要的,結果掉進了“重聲輕字”的沼澤。
實踐證明,正確地咬字,就能獲得一半甚至更多高質量的聲音。但有的學生歌唱過分追求字的清晰,用力太多把字咬死了,把字頭、字腹、字尾肢解了,影響了聲音的打開圓潤、腔體的穩定統一,聲音干癟、不豐滿,音量小,表現力差。如“前”“年”“在”“今”等字,只是把字頭咬在前嘴,沒有及時將字腹引向后邊聲腔,或者聲音腔體沒有建立好,無法迎接字的到來。結果出現有字無聲,整個聲音隨著字的不同忽前忽后、忽里忽外,發聲位置不統一、聲音不通暢。
在情感調控中,在氣息支撐下,既咬清楚字又唱好聲,使字和聲完美結合,達到高度統一,是每個學習聲樂的人必須高度重視、認真思考的問題。這是我們唱好歌的一項基本保證。聲樂區別于樂器的關鍵就是語音,語音本身就是表達人的思想感情最直接的工具。歌唱中的語音是在一定的節奏旋律中被藝術化了的語言,因而更加優美,更具感染力。
古今中外的歌唱家對字與聲的巧妙結合都有精辟的論述。如我國宋代沈括在《夢溪筆談》中就曾說過:“古之善歌者有語,謂當使聲中無字,字中有聲。”“聲中無字”就是要求每個字在情感氣息支配下融入優美的歌聲中,唱得既清楚又好聽,連貫、婉轉、靈活、圓潤,每個字就像顆顆珍珠穿在聲音的線條上。“字中有聲”就是將每個字唱在聲腔里,讓字成為具有藝術化歌唱性的字。字不能脫離聲道和共鳴腔體,否則就變成了說而不是唱,所以歌唱藝術中的字一定要有聲,在保持字的基本形態不變的前提下用最優美的聲音來包裝字、美化字,字才能清楚優美。就像人的著裝,如果一個人穿上一件高雅得體的服裝,立即就能提高人的品位,受人尊敬和歡迎。要想歌唱得到聽眾的喜愛,必須把歌詞中的每個字都戴上得體的珠光玉潤的聲音首飾,每個字都要用歌聲和情感來裝飾。
在歌唱中,字、語言要音樂化,音樂要語言化。聲母是將歌詞唱清楚的關鍵,韻母是將歌聲唱優美的關鍵。在發聲過程中,歌唱中的咬字是咬而不死,一個字的聲母阻氣有力、富有彈性,就會使得韻母明亮、結實、干凈;反之,一個字的聲母咬不到位、松散無力,也會造成韻母不圓潤、含糊不清。在具體訓練時,要了解掌握字的結構,一般漢字由聲母和韻母組成,聲母是字頭,韻母是字腹、字尾。從聲學角度講,字頭一般產生噪聲,不利于歌唱,所以我們在歌唱時要盡量把字頭唱得短、字腹唱得長,咬準字頭立即打開腔體唱字腹。字頭要咬得緊,字腹要唱得松;字頭要咬得橫些,字腹要唱得豎些。字腹在歌唱中占的時間最長,承擔著聲音飽滿、圓潤、擴大音量的任務,每個字都唱到共鳴腔體里,我們可以想象把上顎、鼻腔到眉心整個面罩當成聲音的靶子,每個字從喉咽、口咽射出去,就像一顆顆子彈,必須清楚地射向靶心命中十環,每個字不偏離聲音的共鳴腔體,這樣歌唱聲音是統一的,不會因字的不同而改變。所以在演唱時要盡量保持口腔狀態和外口型穩定不變,這樣才不至于因咬字而影響聲音或為了聲音打開而造成字的變形。
美聲唱法學派的作曲家和教師,一直強調咬字精確對于演唱古典音樂的重要性。斯卡拉蒂和波波拉曾創作過無詞的歌曲,叫作視唱曲(solfeggio),用sol~fa體系的do,re,mi,fa,sol,la,si音節來唱,以練習咬字,do是每個調性的主音,而其余的音節則表示自然音階中的上下各音。在歌唱者未能仔細地弄清楚發出元音和輔音的機能狀態之前,他的咬字是不可能放松和有力量的,也不可能保持他通過練習曲而獲得的嗓音均勻性并繼續發展嗓音,更不可能隨心所欲地運用各種音色來表達不同的情感。
總之,清楚的發音動作是咬字清晰最必要的因素,要使得咬字清晰易懂。朗誦時輔音要比說話時發得強些,歌唱時要更強些。凡是著名的歌唱家都是字、聲、情結合的典范,像瑪麗亞·卡拉斯、瓊·薩瑟蘭、帕瓦羅蒂、多明戈、迪里拜爾等,聽他們的聲音,字與聲在情感的引領下結合得非常巧妙,可以說天衣無縫。
參考文獻:
[1]余篤剛.聲樂文化學[M].上海:音樂出版社,2007.
[2]趙淑云.歌唱藝術與實踐[M].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01.
[3]金鐵霖.民族聲樂的學習與訓練[M].鄭州:黃河音像出版社,198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