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亞彰
摘 要:流行音樂通過電視、廣播、互聯網等途徑傳播已經成為絕大部分學生校園生活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選擇去其糟粕,取其精華,把好的流行音樂運用于音樂教學中,無論導入環節或是歌唱、欣賞教學中,合理的流行音樂教學可以彌補現有音樂教材的不足,相互結合、取長補短、相輔相成。去更好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和動力,提升音樂素養及音樂能力。讓流行音樂服務于音樂課堂,使學生樹立終身學習音樂的興趣和動力。
關鍵詞:流行音樂;音樂教材;中學音樂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3.9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7)36-0213-02
一、流行音樂在學生心目中的地位
流行音樂,是指那些結構短小、內容通俗、形式活潑、情感真摯,并被廣大群眾所喜愛,廣泛傳唱或欣賞,流行一時的甚至流傳后世的器樂曲和歌曲。這些樂曲和歌曲,植根于大眾生活的豐厚土壤之中。因此,又有“大眾音樂”之稱。流行音樂中器樂作品的特點是:節奏鮮明,輕松活潑或抒情優美,演奏方法多種多樣,音響多變,色彩豐富,織體層次簡明,樂隊規模不大,現代作品多使用電聲樂器。聲樂作品的特點是:生活氣息濃郁、抒情、風趣、音域不寬,手法通俗、曲調順口、易于傳唱;歌詞多用生活語言,淺顯易,易為聽者接受和傳唱;歌手多是自成一格的流行歌星,發聲方法各有千秋,不受聲樂學派的約束,演唱時感情重于聲音技巧,動和自由不羈,自然親切,易引起聽眾的共鳴;小樂隊的強聲伴奏與歌聲融為一體。由于流行音樂具備上述特點,所以就能夠和群眾連在一起,無論文化水平的高低,都易于接受。
近年來,音樂課堂如果只是單純的教授音樂教材,學生馬上開始埋怨學習內容枯燥無味,有的開始講話,有的呼呼大睡,使得音樂課堂紀律越來越難把控,為了改變這種現狀,我設置了一張問卷調查,如何讓你喜歡音樂課,調查結果出乎意料,百分九十九的同學都覺得,課堂上老師能夠教授“流行音樂”,可見流行音樂趨勢已經勢不可擋。由于流行音樂通俗易懂,節奏變化多樣,并且能夠捕捉時代最前沿的流行元素,符合當下學生心理需求,使得大部分學生對其愛不釋手,甚至有人為之癡狂,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學生學習的動力,這是教師不得不重視的。新《課標》倡導綜合的音樂教學理念,指出“以綜合音樂為教學主線,通過具體的音樂教材構件與其它流行元素相聯系”教師剛好把握好這股潮流,取其流行音樂之精華,作為輔助與音樂教材相結合,讓興趣與音樂教學達到完美的統一,讓流行音樂融入音樂課堂。
二、教材使用的現狀
隨著社會科技和經濟的進步和發展,學生可以通過各種途徑學習和認識各類音樂和音樂相關知識,例如廣播電視節目,特別是進入互聯網時代的的今天,學生能夠主動的獲取最為前沿并且符合自己需求的音樂,經調查學生最為感興趣的則是流行音樂。目前教材中已有一定數量的流行音樂,但流行音樂的高產及淘汰速度之快使得教材無法及時跟進,優秀的流行音樂無法及時進入課堂,因此需要我們不斷學習納新,懂得合理整合教材課內外資源。雖然現有音樂教材顯得有點跟不上時代的腳步,但課本教材內容還是有很多優秀作品,具有典范性和權威性,都是些經久不衰的曠世之作,例如:《青春舞曲》、《龍的傳人》、《讓世界充滿愛》、《愛我中華》等等,這些是專家辛勤勞動的成果,是值得同學們學習的優秀音樂作品, 可是這么經典有價值的音樂教材,卻難以俘獲同學們的心,學生覺得這些作太俗氣,無法與流行歌曲相媲美,殊不知這些都是本民族的音樂珍寶,經歷幾個年代傳唱到現在還經久不衰的優秀作品,教師作為組織者和引導者,急需找到切實可行的方法倆破解音樂課堂教學中存在的矛盾,整合流行音樂和音樂教材資源,利用流行音樂能夠讓學生與教師拉近距離、與教材拉近距離、與音樂課堂拉近距離、與音樂拉近距離,這是目前教師急需要解決的難題。
三、流行音樂在音樂課堂的有效運用
為了使音樂課堂教學中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我們所選的流行音樂題材不應是媚俗的迎合潮流,而是有選擇的,有目的將那些積極向上,符合學生年齡特點的流行音樂引進課堂,我們知道流行音樂并不等于流行歌曲,而是囊括了通俗器樂曲、影視音樂、輕音樂或是一種流行的演唱等,如何通過這些流行音樂的有效運用,使音樂課堂更加豐富多彩,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自內心喜歡音樂課堂,并且能從音樂課堂獲取所需的音樂基本素養,挺高自身的審美情操,本人結合自己的教學體會,認為可以從以下方面入手。
(一)流行音樂在導入環節中的運用
我們經常說“萬事開頭難”,但只要有好的開頭,學生接受了老師,老師與學生的距離近了,接下去的音樂課堂教學工作就能很好的進行,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特別是在在教育體制呈現一種多元并存,多級發展的格局。越發富有人情味的今天,要關注學生的需求,所以老師要先以學生的興趣為導向,利用流行音樂快速的吸引住學生的興趣點,例如,我在初一年剛進入初中第一節音樂課,在上課前播放一首TFBOY的《heart 夢出發》學生一下子興奮起來,對這種特別的音樂課和音樂老師感興趣,師生間的距離就近了,為接下來的音樂課起了一個好的開頭。
(二)流行音樂在歌曲教唱中的運用
在歌曲教唱過程中,經常會遇到這樣的場面,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整個課堂氣氛死氣沉沉,更別說要學習樂理知識那更是難上加難的事情,這令教師很是無奈,本人在這幾年的教學過程中,面對這樣情況的時候,要如何扭轉這樣的局面,在這里談談自己的幾點體會。
1.教材歌曲運用流行唱法版本進行教學演唱,分析歌曲并引入樂理教學。例如在教授歌曲《龍的傳人》演唱時,學生聽到教材提供的歌曲范唱版本時,各個沒精打采,課堂氣氛相當沉悶,可播放由王力宏演唱流行版本《龍的傳人》時,每個學生卻朗朗上口,自己唱的津津有味,學生的興致一下子就提高了,學生就有了學習的主動性和好奇心,這時讓學生利用所學的樂理知識探究為何一樣的歌曲,卻帶來天壤之別效果,教師利用這個好時機,跟學生講解音樂節奏的運用,帶來不一樣音樂效果,這樣的課堂如魚得水。endprint
2.利用跟教材一樣題材的流行歌曲代替教材歌曲進行教學演唱,并從音樂要素方面進行探討你們(學生)為何會喜歡這首歌。例如在蘇教版八年級上冊第一單元花季如歌中的教唱歌曲《青春與世界聯網》主要表現了新時代青少年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豪情壯志。在這首歌曲教唱時,學生主動性不強,學習效果極差,達不到預期效果,所以我及時調整了策略,用符合本單元主題,與教材要求教唱歌曲表現內容相對一致的歌曲《我相信》,當我播放楊培安演唱的《我相信》時,從學生的眼神可以看出來他們是發自內心的喜歡,達到教育教學目標,讓學生相信自己,面向未來,所以在接下來的歌曲教學就順利成章,效果是不言而喻的,教師把握好這個節點,讓學生從音色、歌曲速度、音的強弱、音的高低等方面進行分析,這樣學生不僅學到自己喜歡的歌曲,并能學習相關的樂理知識可謂是一箭雙雕,所以我認為教育教學不能呆板僵化,照本宣科,只要遵循一定規律的情款下從實際情況出發,利用好的資源去解決問題,才能更好的完成教學任務。
四、流行音樂在音樂欣賞時的有效運用
歌曲欣賞看似簡單,不就把歌曲播放給學生聽,然后再分析歌曲,不就完事了。如果是這樣的教學我認為就有點簡單粗暴,是沒有關注學生內心需求的的教學方式,所以在音樂欣賞環節首先要以學生的興趣為導向,利用流行音樂來引入樂曲或歌曲欣賞,并拓展教授相關音樂文化。例如在莫扎特第四十號交響樂曲欣賞教學中,先是播放由SHE演唱的歌曲《我不想長大》學生對于這首流行歌曲,早就耳熟能詳了,接著播放第四十號交響曲是,大家覺得很不可思議,十八世紀的交響曲竟然到現在還可如此流行,利用學生興趣和好奇,深入討論經典音樂的重要性,并深入了解學習交響樂知識,到達學習目的。在接下來的樂曲欣賞教學中,顯得簡單輕松。再比如在七年級下冊第四單元梨園漫步京劇樂曲欣賞的教學過程中,學生都知道京劇是中國的國粹,知道京劇的重要性,但學習效果不佳,我深知沒有以興趣為導向的教學,注定是失敗的一堂課,所以在接下來的教學中調整教學方法,以學生興趣為先,在課堂的開始時播放《新貴妃醉酒》這時一首由李玉剛演唱的流行音樂與京劇完美結合的歌曲,學生興致一下子提到嗓子眼,學生很自然的就接受并且喜歡上了京劇,以學生興趣的流行音樂為切入口,拓展傳授相關的戲曲知識,讓學生能夠從流行文化很好的過度到傳統文化的教學,使得教學效率得到了質的飛躍,何樂而不為呢。
五、結語
我認為是音樂課是在學生沒有中考壓力的情況下進行的,所以要更多的以興趣為導向進行教學,那就要靠教師平時多去留心和積累與教材相關或相同的經典流行音樂素材,運用于音樂課堂教學,時刻關注學生對于音樂的內心需求,,讓教師輕松的教學中得到認可,讓學生在快樂的學習中更有效率,這樣的音樂課堂更加平易近人,但在教授流行音樂的同時,要同時重視民族民間音樂及古典音樂的教學,讓音樂課堂真正做到百花齊放。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