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連珊
摘要:學生是學習活動的主人,教師所設計的一切教學活動都應因人而異。教學中要使課堂扎實有效,教師要充分了解學生、研究學生。只有做到充分了解學生、讀懂學生,才能使我們的課堂變得更有效。
關鍵詞:數學教學;有效
中圖分類號:G623.5?????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8)31-0152-01
學生是學習活動的主人,教師所設計的一切教學活動都應因人而異。教學中要使課堂扎實有效,教師要充分了解學生、研究學生。只有做到充分了解學生、讀懂學生,才能使我們的課堂變得更有效。那么,在教學活動中,要如何做才能讀懂學生,構建有效課堂?下面結合自己在教學中的一些實例談談自己的看法。
1.課從哪里開始,需要關注學生的起點
在數學學習過程中,學生已經知道了什么對解決問題所產生的影響是至關重要的。一節課該從哪里講起,教師在課前必須做好充分的準備,了解學生對所學知識的認知程度,通過調查結果再進行教學設計。這樣的設計關注了學生的起點,在教學中我們就會少走很多彎路,學生在課堂上就不會覺得枯燥,學習的積極性自然而然的就會被調動起來。唯有這樣的教學活動,才是正地去讀懂學生,為學生的學習服務,讓內個學生在課堂上都得到了不同的發展。
例如:在教學《小數的初步認識》時,我提前調查了學生對“小數”知道了什么。其實,在生活中學生在購物時已經接觸了小數,甚至有的學生已經會讀會寫了。據此,我們會發現學生對小數的認識并非一無所知,既然學生對小數已有一定認知,我就把目標定在小數的意義上,以求全體學生都能從本質上深刻理解小數的意義,從分數引入,層層遞進,以此讓學生明白小數其實是分數的另一種表現形式。
在教學《小數的初步認識》是,在沒有調查學生在生活中對小數初步的認知時,有的老師說如果把本節課的重點定位在理解小數的意義上,目標會不會太高,但通過以上的設計上完本節課后,學生意猶未盡,還想繼續探究下去。我想,這才是我們教學的宗旨,即讓學生在學習中變被動為主動。從以上的案例中,我們不難看出,在教學設計中關注學生的起點至關重要。
2.課該如何做,需要讓學生自主建構
在教學中教師一定要喚醒學生的主體意識,讓學生如何學好,把學習的時間和空間最大限度地還給學生,要讓學生身體性參與學習,不但要用自己的腦子思考,而且要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耳朵聽,用自己的手操作。總結起來就是要發揮學生的主動性,把學習的主動權完全交給學生。
2.1?教學中教師要利用有效提問來引領學生進行自主建構。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形式是課堂提問,它是課堂教學的核心,教師的提問可以引發學生進行思考、引導學生對知識進行理解。讓學生帶著問題聽課,他們就會更加主動地參與到教學中去,這樣必然會極大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例如:在《百分數的認識》教學時,教師可以提出這樣的問題:“在我們的生活中大家見過百分數嗎?說一說你在哪兒找到的?這些百分數好找嗎?為什么這么好找?百分數有什么好處呢?你還想了解關于百分數的哪些知識呢?”
2.2?教學中教師要利用教學活動來引領學生進行自主建構。數學活動的定義是:讓學生學習數學,探索、掌握和運用數學知識的活動。新課程理念下的小學數學教學過程是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進行教和學的活動的過程。因此,教師要想方設法在教學中開展各種有效的數學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體驗、感悟、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從而達到自主建構數學知識的目的。
在教學《認識百分數》時,可設計課前讓學生自己去搜集百分數,并進行研究,課中讓學生帶著自己搜集百分數的過程,與同學分享自己的成果,還可以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尋找本節課不明白的地方,需要幫助的部分,相互解決。不能解決的問題由老師引導孩子解決。
3.課堂的走向怎么樣,這需要關注學生的發展過程
所有的教學內容,教學目標都應該是適應并促進學生的發展的。這個目標就要求我們在教學設計時要以學生為主體,把設計的重心從教師的“怎樣教”轉向學生的“怎樣學”,對同一個數學內容的學習來說,不同的學生個體會出現知識和思維方法等方面的差異,而具有不同思維過程。在我們的課堂教學中,部分學生能夠在老師的引導下積極主動地參與進來,并能獨立探究,但也有部分學生不能很好甚至無法參與,或勉強在同學的幫助下參與,探究的層次就出現了不同。其實,學習中出現的差異不僅在學生進行探究活動中存在,同時在觀察、操作、思維訓練、計算、作業等方面都有一定的存在。在我們的課堂教學中如果出現上面提到的情況時,我們就可以采取“統一教學,分層要求”的方法進行,這樣就會滿足大部分學生學習的需要,同時也讓那些學有余力的學生也能獲得滿足。我們可以這樣做:組織大多數同學進行針對性的練習,鞏固性的練習,也讓學有余力,探究欲望強烈的學生深入探究,為他們的思維發展提供空間,通過引導讓他們按照自己的學習方式進行學習,以此達到獲得自己需要的發展。在我們的教學設計中只有以促進學生的有效學習與全面發展為出發點,充分了解學生的認知起點,對教學目標進行全面把握,對教學過程進行精心設計,這樣的教學才能真正實現所有學生獲得良好的數學教育,不同的學生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
在我們的小學數學教學中要構建有效課堂,教師必須要讀懂學生。教師讀懂了學生,就能創造性地利用和開發教學資源,給學生營造廣闊的思維空間,為他們主動構建認知結構奠定基礎,在教學中就能有機地滲透思想和方法,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真正煥發生命活力的課堂教學就是這樣的課堂。
參考文獻:
[1]?《數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
[2]?《品課·小學數學卷》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