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北理工大學中醫學院,河北 唐山 063000
痛經,又稱“經行腹痛”,多指女性正值經期或經行前后出現周期性小腹疼痛,或痛引腰骶,甚至出現劇痛暈厥,是婦科臨床常見病和多發病[1]。根據病因不同,痛經可分為原發性痛經和繼發性痛經。原發性痛經又稱功能性痛經,是指生殖器無器質性病變的痛經,其發生與子宮合成和釋放前列腺素增加、子宮異常收縮、精神神經因素有關,多發生于青少年女性;繼發性痛經常見于育齡期婦女,多是由于盆腔器質性疾病如子宮內膜異位癥(簡稱內異癥)、子宮肌瘤、盆腔炎或宮頸狹窄等引起的,其中內異癥是引起女性痛經的重要原因,據報道約有70%~90% 的痛經女性可能患有內異癥[2]。
關于痛經的病因病機,不同的醫家有不同見解。對痛經的記載,最早見于《金貴要略·婦人雜病脈證并治》:“帶下,經水不利,少腹滿痛,經一月再見者,土瓜根散主之”。指出瘀血內阻而致經行不暢,少腹脹痛,用活血化瘀的土瓜根散治之。《諸病源候論》指出婦人月水來腹痛者,由勞傷血氣,以致體虛,受風冷之氣客于胞絡,損沖任之脈。《景岳全書·婦人規》云:“經行腹痛,證有虛實。實者或因寒滯,或因血滯,或因氣滯,或因熱滯;虛者有因血虛,有因氣虛”,較詳細的歸納了痛經的常見病因,并根據疼痛的時間、性質、程度辨虛實。后世醫家通過不斷總結前人經驗并加以補充認為痛經的病機為“不通則通”和“不榮則痛”,病因為氣滯血瘀、寒凝血瘀、濕熱郁阻、氣血虛弱、腎氣虧損等。實證可由氣滯血瘀、寒凝血瘀、濕熱郁阻導致子宮的氣血運行不暢,“不通則痛”;虛證由氣血虛弱、腎氣虧損導致子宮失于濡養,“不榮而痛”。
2.1 氣滯血瘀型[3]經前或經期小腹脹痛拒按,經血量少,行而不暢,血色紫黯有塊,乳房脹痛,胸悶不舒,舌質紫黯或有瘀點,脈弦。以上癥狀多因肝失條達,沖任氣血瘀滯,經血不利,或肝郁氣滯,經脈不利。治以理氣行滯,化瘀止痛。
2.2 寒凝血瘀型 經前或經期小腹冷痛拒按,得熱痛減,月經可見推后量少,經色暗而有瘀塊;面色青白,肢冷畏寒;舌黯苔白,脈沉緊。多因寒凝子宮、沖任,血行不暢,或因寒邪內盛,阻遏陽氣所致。治以溫經散寒,化瘀止痛。
2.3 濕熱瘀阻型 經前或經期小腹疼痛或脹痛不適,有灼熱感,或痛連腰骶,或平時小腹疼痛,經前加劇;經血量多或經期長,色暗紅,質稠或夾較多粘液;平素帶下量多,色黃質稠有臭味;或伴有低熱起伏,小便黃赤;舌質紅,苔黃膩,脈滑數或弦數。濕熱之邪盤踞子宮,氣血失暢,濕熱與血互結壅滯不通。治以清熱除濕,化瘀止痛。
2.4 氣血虛弱型 經前或經后小腹隱隱作痛,喜按或小腹及陰部空墜不適;月經量少,色淡,質清稀;面色無華,頭暈心悸,神疲乏力;舌質淡,脈細無力。多因氣血不足,沖任空虛所致。治以益氣養血,調經止痛。
2.5 腎氣虧損型 經期或經后1~2天內小腹綿綿作痛,伴腰骶酸痛;經色黯淡,量少質稀薄;頭暈耳鳴,面色晦暗,健忘失眠;舌質淡紅,苔薄,脈沉細。多因腎氣虧損,沖任精血失養,血海空虛所致。治以補腎益精,養血止痛。
中醫治療痛經,方法較多,療效確切,臨床應用豐富。
3.1 原發性痛經 中醫藥療法對于原發性痛經各證型均有明顯的療效。王秀玲[4]用艾附暖宮丸加減治療寒凝氣滯血瘀型痛經,以口服當歸片做對照,結果治療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吳修紅等[5]通過動物實驗,證實桂枝茯苓丸可明顯抑制大鼠在體子宮平滑肌過度收縮,具有止痛、抗凝、改善血液流變狀態及抗炎等作用,對痛經具有很好的治療作用。王玉蘭[6]采用少腹逐瘀顆粒配合艾灸神闕穴治療痛經患者,對照組口服鎮痛藥治療,結果治療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證明少腹逐瘀湯治療痛經療效優于西藥。王明闖[7]觀察中成藥痛經靈膠囊治療青春期原發性痛經的療效,結果表明痛經靈膠囊可有效治療原發性痛經,對痛經患者的其他癥狀,也有明顯的緩解作用,且無毒副作用。余昳萍等[8]研究證實桃紅四物湯配合針灸治療痛經能標本兼治,療效確切,患者耐受性較好,療效明顯優于西藥治療。仇燕飛[9]觀察血府逐淤湯治療氣滯血瘀型痛經的療效,結果顯示中醫組的總有效率明顯優于西醫組,證明血府逐瘀湯在治療經和提高臨床療效方面具有顯著效果。翁金花等[10]運用陽和湯加減治療腎虛寒凝型痛經,對照組口服姜汁紅糖水做對照,結果發現治療組有效率優于對照組,證明陽和湯能有效治療腎虛寒凝型痛經。
何景東等[11]觀察運用維生素B12聯合復方當歸注射液注射雙側足三里穴位治療女性痛經的療效,以臀部肌注654-2針為對照,結果治療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胡莉莉[12]運用推拿療法,選取三陰交、關元、地機穴治療痛經,對照組采用口服去痛片治療,結果推拿組的疼痛分值明顯低于對照組,證明推拿治療痛經療效確切,且安全可靠。宋佳杉等[13]比較電針三陰交、懸鐘、非穴對原發性痛經患者的累積鎮痛效應差異,結果三陰交組VAS 值降低程度顯著大于懸鐘組及非穴組,證明三陰交穴對原發性痛經患者的累積鎮痛效應優于懸鐘穴、非穴。林曉燕等[14]觀察平衡針治療痛經的療效,常規組解痙止痛,治療組在常規組基礎上加用平衡針治療,結果表明平衡針是治療痛經的有效方法,能在短時間內減輕患者疼痛。孫明月等[15]運用穴位敷貼法治療寒凝血瘀型痛經,對照組口服艾附暖宮丸,結果表明穴位貼敷治療寒凝血瘀型原發性痛經效率優于口服藥物。閆穎等[16]研究發現穴位敷貼同樣可以改善氣滯血瘀型原發性痛經的臨床癥狀。許衛國[17]運用穴位埋線治療原發性痛經,取穴以中極、血海、次髎、天樞為主,辨證選取相應配穴,結果表明穴位埋線治療痛經療效確切。鄭自琪等[18]運用穴位埋線聯合艾灸治療寒凝血瘀型原發性痛經,以單純針刺治療為對照組,結果證明穴位埋線聯合艾灸改善寒凝血瘀型痛經療效好。諸葛軍[19]運用針罐結合治療痛經,針刺雙側腎俞穴,出針后在雙側腎俞至大腸俞段走罐8~10次,結果總有效率為96%。田園[20]用中藥湯劑結合熱敷散治療原發性痛經,中藥湯劑隨證加減,總有效率為92%,療效確切。
3.2 繼發性痛經 中醫療法也更能有效治療繼發性痛經。湯艷秋等[21]觀察溫經湯治療子宮內膜異位癥引起的痛經的療效,以口服布洛芬緩釋膠囊為對照組,治療3個月經周期,結果溫經湯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證明中藥對比西藥有明顯的優勢。鄭慧穎[22]觀察莪棱膠囊對氣滯血瘀型子宮內膜異位癥患者術后痛經的療效,結果表明莪棱膠囊對氣滯血瘀型子宮內膜異位癥患者的痛經有良好的改善作用,可降低血清CA125的水平,促使EMAb轉陰。杜改云等[23]研究證實灌腸聯合補腎調經活血中藥口服治療子宮內膜異位癥痛經療效確切,可有效緩解患者的臨床體征,且中藥制劑安全可靠,能全面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佀雪平等[24]自擬補腎逐瘀湯配合臍療治療子宮腺肌病痛經,結果治療后痛經積分小于治療前,子宮大小小于治療前,表明自擬補腎逐瘀湯配合臍療治療子宮腺肌病痛經療效明顯。左冬梅等[25]運用補腎活血中藥配合孕激素治療子宮腺肌癥痛經,結果證明補腎活血中藥能有效協助西藥治療子宮腺肌癥痛經。
綜上,痛經是婦科臨床的常見病和多發病,女性因其特殊的生理特點,大多數都會有不同程度的痛經癥狀,有效治療痛經成為患者和醫生的共同關注點。西醫治療痛經多用止痛藥物或激素治療,副作用較多,而中醫藥療法療能有效治療痛經,無論是原發性痛經還是繼發性痛經,不影響正常的月經周期,標本兼治,值得臨床廣泛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