鞠 超
(山東省榮成市人民醫院,山東 威海264300)
急性腰扭傷,俗稱“閃腰”,一般是指在干重活或拾重物時,由于動作不協調或姿勢不正確導致腰部的肌肉、韌帶、筋膜等軟組織突然受到牽拉,超過其彈性限度所致的急性損傷。扭傷后患者腰部出現劇烈持續性疼痛。當患者咳嗽、打噴嚏、腹部用力時可使疼痛加劇,腰部活動受限,行走困難,嚴重者臥床時甚至不能翻身。筆者用針刺運動療法治療急性腰扭傷患者,取得了較好的臨床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1—12月榮成市人民醫院門診收治的40例急性腰扭傷患者,其中男20例,女20例;年齡18~60歲;病程最短1 h,最長2 d;腰痛部位偏左者20例,偏右者20例。
1.2 納入標準 有腰部扭傷史;腰部一側或兩側劇烈疼痛,活動受限,不能翻身、坐立和行走,常保持一定的強迫性姿勢,以減少疼痛;腰肌和臀肌痙攣,或可觸及條索狀硬塊,損傷部位有明顯壓痛點,脊柱生理弧度改變。
1.3 排除標準 腰椎間盤突出癥;腰椎棘上韌帶損傷;腰椎壓縮骨折;腎結石。
取穴:①腰痛穴:手背部,在第2、3掌骨及第4、5掌骨之間,當腕橫紋與掌指關節中點處,一手兩穴,指掐時有酸脹感。②后溪穴:微握拳,第5指掌關節后尺側的近端掌橫紋頭赤白肉際處。操作方法:患者取坐位,針刺部位常規消毒,用0.35 mm×40 mm一次性毫針針刺疼痛部位對側的腰痛穴,直刺或向掌心斜刺15 mm左右,避開淺靜脈和肌腱。再取疼痛部位對側的后溪穴,直刺25 mm,行提插捻轉瀉法,使其出現明顯的脹重感,在取得針感的同時,讓患者試行伸動腰部,加深呼吸,反復做屈伸、下蹲、起立的動作,以引起疼痛明顯的動作為主,留針15~20 min,中間行針1次,20 min后出針。以上治療每日1次。
3.1 療效評定標準 治愈:疼痛完全消失,活動如常人;好轉:疼痛明顯減輕,活動稍受限;無效:癥狀無改善者。
3.2 結果 經過1~3 d的治療后,治愈29例,好轉11例,總有效率為100%。
針刺可疏通經絡,扶正祛邪,調和陰陽,起到解除或緩解肌肉痙攣、散寒止痛的作用。針刺手部穴位治療急性腰扭傷,主要是通過整體效應而起到舒筋活絡、調和氣血的作用。針刺掌腕關節附近的穴位,對于緩解腰脊部痙攣有顯著的作用。腰痛穴為奇穴,是治療腰痛的特效穴。后溪穴為手太陽小腸經的輸穴,八脈交會穴,通督脈,可通經絡、調脊柱、壯陽氣。因此,對脊柱急性病痛者可選用此穴。針刺療法配合運動療法可加強針刺止痛的效果。治療中應遵循左病右治、右病左治的治療原則,治療取對側穴位,效果為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