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忠,劉 姝
(黑龍江省中醫(yī)藥科學院,黑龍江 哈爾濱150036)
銀屑病的中醫(yī)病名為“白疕”,俗稱“牛皮癬”,發(fā)病原因不明,但病程遷延難愈,尤以有遺傳傾向者更難治愈,患者痛苦不堪。筆者運用《傷寒論》中麻黃連軺赤小豆湯治療頑固性銀屑病1例,獲得滿意療效,現報道如下。
患者,男,57歲,2017年1月19日初診。主訴:全身散在紅斑,上覆白屑30余年,皮膚干燥,多方治療未見療效。癥見:全身散在紅斑,上覆銀屑,舌質紅,苔黃,脈滑數,薄膜現象(+),篩狀出血點(+)。西醫(yī)診斷:銀屑病。中醫(yī)診斷:白疕(瘀熱證)。治則:清熱解毒涼血,以麻黃連軺赤小豆湯加減。處方:生麻黃5 g,連翹(代替連軺)15 g,赤小豆15 g,苦杏仁15 g,生姜15 g,大棗5個,甘草片20 g,青黛15 g(包煎),黃芩片15 g,蒲公英15 g,7劑,水煎服。2017年2月26日復診,自述病情無變化,舌脈無變化,守上方7劑,囑注意飲食,調情志。隨后每周復診(期間癥狀雖小有變化,基本方不變,少有加減)至2017年4月25日,癥見:紅斑基本消失,脫屑明顯變薄。再服上方2周,紅斑、銀屑消失,遺留白色色素脫失斑(由于皮膚上覆蓋白屑缺乏日光照射所致)?;颊咭罄^續(xù)服藥以鞏固療效,再服上方2周。2017年6月29日再見患者,紅斑、銀屑、色素脫失斑消失,皮膚恢復正常。
按語:筆者認為本病為瘀熱在里,影響氣血運行,不能榮養(yǎng)肌膚致生本病,皮膚紅斑、銀屑為外在表現。麻黃連軺赤小豆湯,清熱與解表并用,使瘀熱之邪從表里雙解,符合本病病機。方中生麻黃、生姜辛溫解表散邪;因肺主宣發(fā),外合皮毛,加入苦杏仁宣發(fā)肺氣,助解表散邪,使邪有出路;連翹、赤小豆苦寒清熱利濕;大棗調和諸藥;甘草、黃芩、青黛、蒲公英清熱解毒。全方共奏清熱解表、內外兼治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