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前的劉英奎,讓人有點兒意外:黝黑的皮膚,溫暖的笑容,和想象中 “瓜王”的形象還是有很大差別的,眼前的中年漢子,講話條理清晰,辦事干練。
1975年出生的劉英奎,早年從做銷售香瓜的商販起家。在銷售中他發現吉林市在高端香瓜種植領域存在很大空白,于是從2010年開始,從事保護地香瓜立體栽培,開拓香瓜高端市場。初期,他一無技術,二無人脈。先后虧掉了幾十萬元積蓄和市里的樓房,經過幾年的摸爬滾打,終于摸索出一套適合東北地區的保護地香瓜高產高效立體栽培技術。“這套技術最突出的優點就是高產高效,首先,嫁接技術解決了同一塊地不能重茬種瓜的問題,這是一項重大突破。吊蔓栽培,立體化充分利用空間,一改瓜秧匍匐在地的傳統。老辦法一棵瓜秧最多只能結4個好瓜,用我這套技術,一棵瓜秧能結13個好瓜,而且個個香甜。我這一棟1000平方米,也就是1畝地的標準大棚,用老辦法最多只能種植2300棵香瓜,而用這套新技術可以種植4000棵香瓜。老辦法畝產香瓜高不過6000斤,用這套新技術卻能畝產香瓜3萬斤,且商品率極高。用老辦法種出的香瓜,每斤均價最高不超過3元錢,而用這套新技術,每斤香瓜均價不會低于5元錢。最后算總賬,用這套新技術種植香瓜的綜合效益最少是老辦法的5倍,弄好了,甚至可以達到10多倍。”劉英奎說。
每年從六月開始,坐落在吉林高新北區新北街道南三道村的金色秋天香瓜生態園就開始了最忙碌的時候,兩個現象特別引人注目,一是干勁十足忙碌的工人,二是不斷來這里學習技術的種瓜同行。劉英奎火了,掙錢了。看到種植吊蔓香瓜的效益高,很多農戶向劉英奎請教保護地香瓜立體栽培技術,想想當初創業時的求教無門,心酸歷歷在目,劉英奎是有求必應,無論是微信、QQ還是打電話咨詢,都耐心的答疑解惑,被譽為香瓜圈里的“活雷鋒”,尤其是被吉林市農業廣播電視學校定為實訓基地以后,來參觀學習的學員更多了。現在金色秋天香瓜生態園已成為省市多個涉農培訓機構的實訓基地,每年參觀學習的達三千多人,現已帶動全省各地三百多戶從事高端香瓜的生產。
2015年他被評為“江城好人”,2016年被評為“鄉土專家”,2017被共青團中央、農業部評為“全國青年致富帶頭人”的榮譽稱號。面對榮譽,劉英奎沒有就此止步,這位“吉林瓜王”正在積極開拓外埠市場,“帶農戶種好瓜,并幫他們銷出去”才是他最大的心愿,讓產自白山黑水的優質農產品走進北上廣等大都市的千家萬戶,讓“吉林香瓜”這個特色品牌在南方百姓心中叫響是他最大的夙愿!endprint